王康壽新書 挖出鹿港巷弄文化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3 月 07 日訊】來到鹿港,民眾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古蹟廟宇以及美食小吃,但提到小巷,可能就是「摸乳巷」、「桂花巷」等,比較為人所知,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康壽,長年在巷弄間,做文史調查研究,將他的經驗與心得,撰寫整編成冊,探討40個老地名,要讓民眾看到鹿港的巷弄文化。

    以徒步的方式,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康壽帶領鹿港鎮長黃振彥等人,走入巷弄,詳細介紹鹿港巷弄文化。

    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王康壽:「(居民)快要去世的時候怎麼辦,沒關係,可以徵求前面的人(住戶)同意,把他快要去世那個身體,那個身體拿到前面。」

    穿梭在巷弄中,遊歷古今,早期磚瓦做成的窗戶,古色古香,也能搭配外牆的鳥踏設計,呈現古人的智慧。

    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王康壽:「水來到這裡切進去,這叫作鳥踏。」

    王康壽表示,這本書經由文史工作者的文字資料、耆老訪談、口述歷史及照片,呈現出鹿港古老街巷及老地名,包括巷弄與古地名名稱的由來。

    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王康壽:「除了文字上之外,它可以看到公館,公館就是早期,早期的公館,就是現在的民俗文物館,早期的公館就是在囤積稻米的地方。」

    透過新書裡面圖文並茂的解說,讓民眾按圖索驥,探索鹿港巷弄文化之美。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