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轉口台灣「洗產地」專家憂產業受牽連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2 月 06 日訊】台灣引以為傲的MIT品牌,享譽國際,不過今年隨著美中貿易戰,演變成長期戰,傳出不少中國大陸產品,在台灣轉口「洗產地」,掛上標籤銷往美國。關務署今年就查出兩起偽標違法案例,分別在高雄關還有台北關查獲。官方就指出,一旦情節嚴重,美國政府可能對產業進行調查,台灣更可能遭連帶關稅懲罰,影響深遠。

美中貿易戰7月開打,301條款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規模一次比一次大,而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台灣,卻也可能 深受其害!

財政委員會立法委員 劉建國 VS.財政部長 蘇建榮(2018.10.22):「就中國為逃避美國關稅,用捏造商品代碼的方式,坦白講這不是第一次啦。也就是所謂的『洗產地』。不只是中國大陸直接過來的,它也可以透過比如說東南亞等地區,然後再轉到台灣進來,然後再出口出去這樣一個情況。」

明明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卻可能掛上MIT標籤,賣到美國,躲避高關稅。網路上更有中國業者提供「教戰手冊」,專門做轉口貿易躲關稅。財政部關務署統計,2018年9月上半個月,符合「從中國轉運到台灣到美國」以及「美國課稅對象」兩條件的「疑似轉運」,關務署就申報了2319項,價格約5446萬元,有待調查。

關務署副署長 彭英偉:「(貨品)進到保稅的時候,它可能用台灣的名義,就再從保稅區進口到美國去,所謂的這種就是偽造標示,這種在保稅區的包括物流中心、保稅倉庫,以及自貿港區等等。」

關務署稽核業務組組長 黃漢銘:「截至目前有兩個案件,那一件是這個高雄關查獲的,有發現這個 偽標產地的情況,另外一件是台北關,台北關也有發現一件,這種偽標產地的情況。」

關務署調查,今年有兩起案例,廠商變更「產地」,或是在混在不同商品中,企圖蒙混過關。據了解,中國違規繞道台灣轉運,可能管道:一是將把將接近成品的貨品進口到台灣,簡易加工後,標示改為台灣製造、出口美國;二是把貨品進到自貿區、物流中心、保稅區,再違規變更原產地標籤。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 張宗銘:「洗產地這個東西其實,未來一定是各國的查核重點,因為美國也大概知道,現在它針對的 是中國,所以大概在中國製造廠商,都會想辦法利用轉換原產地,所以這個對一個國家,如果很輕易的去發放這種,所謂自由轉口的原產地,其實對一個國家的聲譽是不大好。」

原產地規則成為關鍵,台灣一般依照貨品加工製造,附加價值率超過35%以上,稅則號碼變更,算做MIT,不過「原產地證明」核發單位多達100家機構,也可能有濫發、標準寬鬆疑慮;美國則採取個案判定,判斷產品,是否真有「實質轉型」,不管是要求、處罰都更加嚴格。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貿易服務組組長 黃瀞萱:「反規避調查」的時候,是就整個產業的產品來調查,而不是就個別的產品來調查,所以這個對我們台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譬如說它是因為規避對中國大陸產品的反傾銷稅的時候,基本上如果調查是屬實的時候,我們的廠商,輸到美國的產品,會課徵同樣的這樣的一個反傾銷稅的比率。」

美國針對違反產地標示:除了退運、補徵10%稅金、嚴重更有5年以下有期徒刑、25萬美元罰金,違法行為,在美國可能涉及「關務詐欺」,情節重大者,整個產業都可能遭「反規避調查」,連坐重罰。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 張宗銘:「所以這倒影響到滿多,其實我們政府很擔心的,就是未來我們真實MIT的產品,到美國的時候會不會嚴加查核,而造成海關那邊報關的延誤,甚至造成提關的困難。」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就曾憂心不肖廠商,從中國大陸進口工具機,改換原產地為台灣,恐怕導致台灣機械業,遭美方加徵25%關稅,呼籲政府防堵漏洞。經濟部針對敏感產品包括工具機、自行車,目前都已要求附上原產地證明,並加強稽查,也呼籲業者,不要以身試法。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宗翰 高健倫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延伸報導:
財部.央行口徑一致 貿易戰至少持續1到2年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