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重建如何選?傳統假牙VS.植牙停看聽

越來越多銀髮族需要裝置假牙,以維持正常咀嚼功能,但究竟該選擇傳統假牙?還是植牙重建?(圖/NOW健康製作)

文:馬姍妤(NOW健康)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越來越多銀髮族需要裝置假牙以維持正常咀嚼功能,但該選擇傳統假牙還是植牙重建?一般來說,若單顆牙齒牙根狀況良好,或缺牙區2側牙齒支撐力都足夠的情況下,可選擇傳統固定假牙、牙橋重建;但若缺牙區過大或不想破壞2側的健康牙,就需考慮以植牙或活動式假牙的方式,以下針對傳統活動假牙及植牙2種治療方式做比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楊芷其表示,傳統活動假牙大多是利用金屬掛鉤或磁鐵,讓假牙附在牙床上,和植牙相比,製作過程較單純,所需時間也較短。另外,患者的身體狀況及齒槽骨是否足夠,植牙區域與上顎竇、下齒槽神經的距離,也都是決定該患者是否能進行植牙的關鍵。植牙前須評估是否有嚴重系統性疾病,若做過化療、放療或其他重大手術,還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其身體狀況都需獲得一定控制才能進行。

 

楊芷其說明,目前植牙要花最多時間,可分2階段,第1階段是將植體放入齒槽骨內,植體與齒槽骨的結合就像打地基,地基穩牙齒才會穩固,下顎牙齒平均需1至3個月癒合,上顎則需4至6個月才能完成骨整合,等骨頭長好後再切開開口,並在植體上方鎖螺絲,待切開的傷口復原後再裝上牙齒並進行咬合調整才算完成;第2階段大約需要2至3次的回診治療,依每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但至少都需要6個月,甚至更長。

 

費用方面,選擇植牙除了負擔假牙所需費用,還包括手術、植體、螺絲等材料費,如本身骨頭量不足,可能還需進行補骨或其他複雜手術以增加植牙成功率,同樣有費用產生,如鼻竇增高術,這是當在上顎後牙區植牙前,遇到骨頭剩餘量不足須執行的手術,所以選用植牙重建費用會較活動假牙高出許多。

 

在使用上,裝戴活動假牙的病人,因有金屬支架,所以異物感會較大,需較長的適應時間;且因病人的缺牙範圍通常比較大,因此咀嚼能力會跟自己的牙齒有比較大的落差。另外,因活動式假牙的設計是利用鉤子將假牙掛在口中殘存的牙齒上,容易造成食物殘渣塞在牙縫中,因此在飯後要取下來清洗,比較麻煩,而選用植牙重建的患者則較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楊芷其指出,植牙後「感染」是可能的併發症,因為植牙時必須進行手術切開牙齦,而開刀多少會有感染的風險;另外,有時手術區域較靠近神經,也會引起半邊舌頭與嘴唇麻痺的風險。因此在手術前,得透過電腦斷層詳細檢查,仔細評估牙骨高度及神經位置,避免造成無法恢復的傷害。

 

楊芷其提醒民眾,不論選用哪種方式,都不是裝上去就一勞永逸。活動假牙只是依靠在自己的牙齒和軟組織上,植牙則是利用植體和齒槽骨間的整合來增加穩定,如果牙齒沒做好清潔,殘存的牙齒一樣會蛀掉,植牙位置旁邊也可能有植體周圍炎發生。因此,假牙製作完成後,仍須定期回診追蹤,使用年限則會因個人清潔程度及使用狀況而有很大的差異。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