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感染紅眼症恐全家遭殃 醫師提醒預防5原則
文:詹舒婷(NOW健康)
2歲的謝姓男童,因感覺左眼紅腫搔癢而用手去揉眼睛,結果竟然流下了幾行血淚,媽媽見狀嚇壞了,擔心孩子的視力受到影響,帶著男童到童綜合醫院就醫,確診罹患了出血性結膜炎,還增生了假膜(透明的膜),造成男童更不舒服。
童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沛仁說明,治療方式先進行左眼局部麻醉,然後將假膜刮除下來,再開立藥物請家長回家按時幫男童點藥,觀察假膜是否有再增生;3天後男童再度回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認假膜沒有再增生,恢復狀況良好。
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症,是濾過性病毒感染所造成,感染後2周內都具有高度傳染力;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則是結膜發炎還伴隨結膜下出血情況。
男童疑似遭爸爸感染,小孩出現症狀前,爸爸的右眼與左眼已反覆交替罹患過結膜炎,很可能因為沒有確實洗手而將病毒傳染給男童,而孩童抵抗力較弱,因此症狀比起大人更加嚴重。
陳沛仁指出,急性結膜炎的病程需要7至10天才會恢復,跟感冒相同,就算沒用藥物治療,大部分病人仍會慢慢痊癒。但病灶發作時不但不舒服,且有機會引起其它併發症。例如病毒可能在眼睛結膜產生假性黏膜,就必須交由眼科醫師清除,不然病程拖長也容易造成結膜結痂。
若併發細菌性的結膜炎,會使分泌物變得更黃更黏稠,就必須使用抗生素藥水;大多數急性結膜炎可以在2周內痊癒,病程較長就會產生角膜炎病變,症狀可能持續好幾個月,還會伴隨著視力減退、畏光等症狀。
陳沛仁呼籲,如果家中已有1人罹患結膜炎,其他人往往也無法倖免。想避免感染,可遵循5個原則:(1)避免和紅眼症病人接觸、(2)不要用手揉眼睛、(3)不要使用公共場所的毛巾和浴巾、(4)經常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5)游泳後可以點眼藥水避免感染。
急性結膜炎的治療,在初期時要有勤洗手的習慣,還可以搭配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有舒緩異物感和沖洗掉分泌物的效果;若2、3天後症狀仍持續,可以考慮使用含輕微類固醇的藥水,但若使用時間較長,要注意有無眼壓增高的情形。
不是所有的急性結膜炎都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泡疹病毒、虹彩炎或急性青光眼也有可能有類似症狀,眼睛不適或出現不正常症狀,還是要尋求專業眼科醫師診治。
相關新聞
-
劇毒株肆虐 美重磅報告:武毒所洩漏釀大流行
2023-04-19 20:36:54歡迎回來。中共病毒大流行,遠未停歇。一種新冠病毒的變異毒株,又在全球多國肆虐。美國重磅報告直指,武漢實驗室的洩漏,導致了大流行。
-
使用類固醇眼藥勿超過1周 高眼壓副作用嚴重恐失明
2019-11-28 19:27:00日前媒體報導,1名9歲女童左眼失明,主要原因研判,約2年間不斷使用類固醇眼藥水有關。台北地方法院判眼科醫師和診所,需要賠償903萬元;眼科醫生提醒,取得眼睛藥物一定要問清楚成分,如果含有類固醇,若1周內未改善,就一定要回診再次檢查,確認用藥是否恰當,否則恐增加副作用風險。
-
週拋隱形眼鏡戴著睡 鏡片過髒引發結膜炎
2018-03-08 17:06:57一位20歲女性因視力模糊、眼睛紅腫痛癢而就醫,自述長期使用週拋彩色隱形眼鏡,之前都未感到不適,經醫師問診得知,她誤以為週拋隱形眼鏡是指可以持續戴著維持一周不需取下,就醫檢查時可見鏡片上佈滿蛋白髒污,取下後發現角膜破皮、結膜發炎且有濾泡、乳突,以藥物治療並建議暫時不能戴隱形眼鏡。
-
醫師:焦慮緊張壓力大 易罹虹彩炎
2011-04-29 21:50:55眼睛發紅不舒服,畏光、眼睛痛、視力模糊流眼淚,如果您出現這樣的症狀,很可能就是得了虹彩炎。不過,大部分的虹彩炎,未必是病毒感染所引發的,醫師說,焦慮、緊張、工作壓力大,是虹彩炎好發的原因,最近也發現,虹彩炎患者有增加的趨勢,提醒您不妨自我檢視一下,如果覺得最近工作壓力大?要記得讓自己適度的放鬆一下。
-
眼睛眨不停有異物感是過敏?乾眼?也可能這裡出問題
2021-01-14 17:44:2334歲男性,平日工作以文書作業為主,眼睛長期盯著電腦,常常覺得有異物感、不舒服,甚至有時候會視力模糊。到一般診所檢查,醫生診斷為乾眼症,請他平時點人工淚液緩解;但這2年來,眨眼頻率不但大增,異物感以及視力模糊越來越常發生,即使都已經採用自體血清眼藥水也沒有改善。
-
醫師:焦慮緊張壓力大 易罹虹彩炎
2011-05-05 20:29:53眼睛發紅不舒服,畏光、眼睛痛、視力模糊流眼淚,如果您出現這樣的症狀,很可能就是得了虹彩炎。不過,大部分的虹彩炎,未必是病毒感染所引發的,醫師說,焦慮、緊張、工作壓力大,是虹彩炎好發的原因,最近也發現,虹彩炎患者有增加的趨勢,提醒您不妨自我檢視一下,如果覺得最近工作壓力大?要記得讓自己適度的放鬆一下。
-
青光眼症狀不明顯 2020年全球罹患人數恐破8千萬
2019-03-08 14:34:50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人口老化,2020年全球的青光眼患者可能達8000萬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平均每天增加50名患者,預估2020年時將突破45萬人。
-
眼睛紅紅有血絲?這樣做才能告別紅眼症
2016-12-14 17:04:19睡眠品質不好、耗眼力、疲倦......,會讓眼睛裡的微細血管充血以至於破裂,使得白眼球充滿血絲,有人愛吃烤炸的食物,看電視時會來點餅乾、洋芋片等,也會使微細血管充血、乾燥,最後導致微細血管破裂出血。
-
認識風池穴 中醫穴位
2017-04-05 20:37:34風池穴位置正是風邪最易入侵門戶。本穴不但治療天氣外風所引起風寒感冒、頭痛和中風,也治療內風,尤其是肝風內動所引起的風病。
-
視野漸漸變窄?恐是青光眼視野缺損
2017-11-27 16:45:50衛福部統計,台灣青光眼患者約有34萬人,確診時大都到了中晚期,調查也發現,大多數民眾認為,只有眼壓高的人才會罹患青光眼,但並非如此,也有「正常眼壓型青光眼」,眼壓正常卻罹患青光眼。
-
「眼忙族」過度玩3C 小心眼病上身
2015-10-11 21:23:48據眼科醫學會調查,台灣人每天平均盯螢幕時間約8.4小時,比2007年的5.3小時,增加了將近1.6倍。眼科醫師說,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都跟長時間過度使用3C產品有關。
-
用眼過度好疲勞 中醫給您好視力 消除『黑眼圈』 | 談古論今話中醫(458)
2019-09-02 11:08:40眼睛作為人的心靈之窗,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所以保護好眼部是非常重要的,眼周的皮膚是臉部最薄弱的部位,如果不細心的呵護,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出現老化症狀。想要擁有好視力、遠離黑眼圈、眼袋,眼睛要如何愛護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許珮毓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有關眼睛的中醫保健。
-
眼藥膏用不完可治傷口跟痘痘?眼科醫師導正觀念
2021-03-15 18:36:00許多人家裡都備有眼藥膏,因質地較黏,除了適用於眼疾,還有網友推薦用來治療傷口、痘痘等,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眼藥膏多半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前者具有殺菌效果,但劑量較低、療效有限,並不適合外傷使用。
-
眼過勞成視力殺手 高度近視黃斑部病變恐失明
2018-04-13 14:52:25一名59歲邱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造成視力逐步惡化,前往雙和醫院眼科就診後發現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雙眼視力都降至0.2以下,影響生活甚鉅。日前接受左眼眼內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治療,日後右眼也將接受黃斑前膜移除手術,目前仍須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再惡化。
-
眼睛也是空汙受害者 3大症狀別輕忽!
2018-03-19 21:53:04歡迎回來。空汙對人體的危害,越來越多!最近中南部地區空汙嚴重,各大醫院眼科門診的結膜炎患者,有增加的趨勢。下面的新聞要告訴您,如果您有這3大症狀,就要警覺,趕快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影響眼睛視力。
-
近視的人不會得老花?眼科醫師破解迷思
2019-05-24 17:40:21近年來3C產品普及化,影響了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老花已有年輕化趨勢。長時間緊盯螢幕、低頭族、睡前關燈滑手機等過度用眼族,不少在35歲之後就已視茫茫加入老花行列,出現看近或看小字吃力、光線昏暗時看不清、眼睛易疲勞痠澀等老花症狀。
-
用眼過度好疲勞 中醫給您好視力 消除『黑眼圈』 | 談古論今話中醫(458)預告
2019-09-02 11:29:16眼睛作為人的心靈之窗,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所以保護好眼部是非常重要的,眼周的皮膚是臉部最薄弱的部位,如果不細心的呵護,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出現老化症狀。想要擁有好視力、遠離黑眼圈、眼袋,眼睛要如何愛護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許珮毓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有關眼睛的中醫保健。
-
角膜塑型片矯正視力 眼科醫師:這些人要三思
2019-04-24 15:54:07現今網路普及,手機、平版等3C產品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是視力保健的殺手。小學生近視比率居高不下,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配戴角膜塑型片,不過,眼科醫師提醒,家長務必協助鏡片清潔工作,以減少角膜感染及受傷的風險。
-
睡眠品質不好 眼中風、青光眼機率增加
2016-06-12 21:43:35睡眠品質不好,時常打呼,甚至有呼吸中止的情況,要特別注意了!醫學研究證實,一旦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眼中風」和「青光眼」的罹患風險,也會大大提高,因為眼睛是人體耗氧量相當大的器官,如果呼吸不順暢,容易導致眼球血管發炎,產生病變。
-
8成近視有散光 眼醫:未矯正度數恐加深
2017-07-25 21:57:46如果小朋友視力有散光問題,千萬別忽視,醫師提醒,八成的近視都跟散光有關,尤其三歲大的孩子,最好到眼科做屈光檢查,是不是近視的高危險族群,提前做好視力的預防及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