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風險大增 台灣三大金控西進喊煞車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12 月 02 日訊】美中貿易談判,恐怕陷入停滯僵局,也讓中國經濟出現急速降溫,近期陸媒報導中國本地發行的人民幣債券,違約金額達到新台幣4300億元 (人民幣1000億元),明年恐怕還要更高,台灣大型金控業者,也收緊對中國投資,似乎已經嗅到不尋常風向。

    中國債券市場,違約泡沫成了眾所皆知未爆彈,2018年開始,消息頻傳,陸媒第一財經報導,光是今年一到十月,違約企業家數達到35家,總金額更是超過去年規模。

    台新投顧全球策略研究部協理 江浩農:「整個我們看(中國債券)違約的金額,已經來到1000億人民幣,這個已經超過去年總和,家數大概也來到35家,甚至時間再往後面走,我們看明年的話,穆迪預估整體(中國債券)違約金額,可能會上看2000億人民幣,但是我想這個問題它有在擴散,隨著這個景氣趨緩,那違約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多。」

    美中貿易戰衝擊中國經濟,5月份傳出包商銀行遭接管,更有多家地方銀行,出現擠兌暴動,外媒《彭博》指出,中國的經濟警訊遍地開花,地區銀行惡化、負債激增、企業債務重組,面臨緊繃的兩難局面,尤其中國明年有86億美元海外債務到期,預估將出現違約潮。整體中國企業債務佔GDP比例,2018年已經攀升到165%。

    台新投顧全球策略研究部協理 江浩農:「可以看到今年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我們看到比較多不管是民企違約的狀況,最近我們看到天津物產,這是屬於國企,連國企都出現違約的話,這相對是一個比較不好的警訊。」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台灣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超過1.7兆元,整體占淨值比重約49%,不過其中台北富邦銀行、中信銀行、凱基、上海商銀、永豐銀行,曝險比例都超過60%,值得高度警戒。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 羅瑋:「相關的不管是說地方性的銀行,或者是說公司美元債券到期的問題,必須要借新環舊。所以現階段來講的話,我們會高度注意,避免中國經濟後續發展的狀況。」

    中國不得不留意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國內三大金控富邦金、國泰金及中信金,2019年前3季,匯入中國投資金額直接掛零,或許就是提前防備好因應風險。

    新唐人亞太電視 高健倫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