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一定感冒引起?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心因性發燒

如果身體沒有感染卻發燒,可能是環境壓力大引起。(Pexels)

文:陳敬哲(NOW健康) 

只要聽到發燒,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感冒,當免疫細胞對抗來微生物時,身體大多會拉高體溫,然而發燒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醫院心遼內科部長岡孝和提醒,心理壓力也會引起發燒,不但退燒藥效果不顯著,也可能伴隨著倦怠、頭痛、腹痛,想要緩解環境改善是關鍵。

岡孝和說,心因性發熱大多有2類型態:第1類是代謝率高的10多歲的青少年,在特定狀態下,例如上學,體溫就會突然上升,有時溫度可能高到40度,並且容易自律神經失調的青春期少年,早上經常起不來;第2類屬於慢性壓力者,例如同時承受工作、家事、育兒等多種壓力,體溫容易長時間處於38度上下。

心因性發燒最主要原因就是壓力,引起壓力原因非常多,例如過度期待、過度勞動、家庭不和諧、學校罷凌等,因此心因性發燒民眾接受血液檢查,不會發現異常數據,服用退燒藥也不見得有效,想要解決從心理面下手,接受精神科或身心科診察,確認壓力來源,在試試看如何排解。

如果發現孩子或自己老是發燒,在小兒科或一般成人內科排除感冒等生理疾病,就可以接受精神科或身心科檢查,由醫生給予緩和壓力藥物,在慢慢生活指導與環境調整,同時練習放鬆,岡孝和強調,當心因性發燒患者接受治療時,減輕精神壓力非常重要,需周遭親友能夠理解與共同解決。

另一方面,觀察台灣人在長期壓力的常見反應,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說,長時間壓力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心跳加快、失眠、體溫上升等現象,身體狀態不佳免疫能力也會下降,細菌病毒入侵身體機會上升,自然感冒頻率增加。

至於台灣人是否常見心因性發燒,施加佐則說,日本案例在台灣精神科不常見,原因在於台灣民眾如果發現發燒,都會先到一般內科診所就醫,看診醫生開立相關藥物舒緩症狀,如果發燒不斷,多項檢查都找不出感染原因,才會轉介到精神科或身心科,但類似病症民眾在先前治療過程,可能壓力逐漸紓緩,或身體狀態受到藥物控制,最後轉介到精神門診案例不多。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