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難測! 「內視鏡超音波」可精確診斷胰臟病灶

陳俊憲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執行切片,可大幅降低經皮穿刺的風險。(嘉義長庚醫院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4 月 28 日訊】胰臟癌被稱為「癌王」,令人聞之色變,主因是不少人確診時已是晚期,死亡率近九成。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統計,胰臟癌一年造成近2500名國人死亡,在十大癌症裡的排名,於2019年一舉超越胃癌,成為第七大國人致死癌症。嘉義長庚醫院使用「內視鏡超音波」精確為病患診斷出胰臟病灶。

一名80歲老先生因黃疸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胰臟頭側有個2公分腫瘤壓迫膽管,造成膽管阻塞併發黃疸。經與病患及家屬討論後,選擇使用內視鏡超音波導引進行胰臟腫瘤切片,病理報告確診是罹患素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立即轉診至腫瘤科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嘉義長庚胃腸科醫師陳俊憲,用內視鏡超音波精確診斷80歲老翁胰臟病灶。(嘉義長庚醫院提供)
嘉義長庚胃腸科醫師陳俊憲,用內視鏡超音波精確診斷80歲老翁胰臟病灶。(嘉義長庚醫院提供)

嘉義長庚胃腸科醫師陳俊憲表示,老先生因腫瘤較小,周圍有許多血管包圍,如以傳統經皮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進行胰臟腫瘤切片,會有較高的出血風險且診斷率較低。

內視鏡超音波就是在消化道內視鏡前端,裝置一個縮小的超音波探頭,經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將超音波送至病灶周圍就近觀察,不但可避免傳統經皮超音波容易受腸氣或骨頭干擾的缺點,有需要也可以同時對病灶進行抽吸、切片或注射藥物。

對一些使用傳統經皮超音波不易檢查的部位,如胰臟,也因內視鏡超音波的推廣使用,而在診斷與治療上有長足的進步。

陳俊憲指出,胰臟病灶臨床上,可先初步區分為實體腫瘤或囊腫。實體腫瘤包含最令人聞之色變胰臟癌、神經內分泌腫瘤、偽腫瘤;囊腫包含單純水泡、漿液性囊腫、黏液性囊腫、偽囊腫。有時候實體腫瘤壞死後,中心也會造成類似囊泡的構造。

臨床醫師並無法從影像上直接判斷良惡性,只能告訴病人最像是哪一種,癌症的機率高不高。最標準的作法還是將腫瘤檢體送細胞學或病理組織切片,才能確診。

陳俊憲表示,除經皮穿刺或手術外,內視鏡超音波是目前公認較為準確及安全的切片方式。在內視鏡超音波底下,臨床醫師除了可以判斷腫瘤的型態,是否有侵犯胰管或血管,還可以評估是否有鄰近器官(如肝臟)或局部淋巴結轉移。當評估不能排除癌症病變時,腫瘤切片或液體抽吸也可以在同次檢查中執行,大幅降低穿刺或切片的風險。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