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收納 居家環境從此大不同

做好居家空間收納能兼具便利與效率。(pixabay)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21 日】(文/靜安)擁擠的居家空間常令我們感到困擾,甚至影響自己的心情與辦事成效。究竟,堆積如山的各種物品,該怎麼收納才能兼具便利與效率呢?在著手整理之前,可以先建立良好的觀念,讓自己的收納過程更加得心應手。

善用分類,有條不紊

收納的第一要務,是將物品分門別類,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建立一套整理規則。例如,依照使用的頻率,將生活必需品擺在較易接觸的位置就近收納,而短期內不會使用的物品,諸如上個季節的衣物、大型舊家具等,則可以選擇放入儲藏空間。

在同一收納區域內,也要注意更細緻的分類,不是全都塞進抽屜或收納箱就結束。若要將同類型的物品詳細分類,可以用品牌、顏色、體積、喜愛程度等作為分類標準。若有好幾個相同的收納箱,則可善用小卡片,寫下物品種類貼在箱上,讓日後尋找物品的過程更加省時、省力。

適度的「斷、捨、離」

果斷捨棄真正用不到的東西,其實也是一種成長。(pixabay)
果斷捨棄真正用不到的東西,其實也是一種成長。(pixabay)

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的家太小,而是存放的東西太多了。定期檢視自己家裡的物品,哪些應該捨棄、轉送或回收,這樣不但能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居家空間,也能促進資源的再利用。當我們感到取捨困難時,關鍵往往在自己的內心,對一些無用的東西還抱有情感,或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才導致越積越多。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果斷捨棄真正用不到的東西,其實也是一種成長。每一次整理物品的同時,最好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以免讓單純的整理變成懷舊大會,花太多時間在回顧與舊物品相處的時光。

隨手歸位、定期整理

有時候,我們花了很多力氣收納、整頓家中物品,一時覺得神清氣爽,然而不到一週,原本整齊的空間又擺滿各類物品,不免讓人感到沮喪。其實,物品用完後的隨手歸位,才是維持居家環境有條理的重要前提。多花幾秒鐘將東西擺回原本的位置,可以省去我們未來將一推物品重新分類的時間。

多花幾秒鐘將東西擺回原本的位置,可以省去我們未來將一推物品東西重新分類的時間。(pixabay)
多花幾秒鐘將東西擺回原本的位置,可以省去我們未來將一推物品東西重新分類的時間。(pixabay)

我們每天都在居家環境中生活,難免有許多物品無法即時歸位,加上平時生活忙碌,不容易時刻都作到有效的收納。這時,定期的整理就成為必要的功課,千萬別等到東西堆積如山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才驚覺已經很久沒整理了。

那麼,該以什麼樣的頻率整理呢?可以觀察自己最常使用的區域,如書桌與廚房,看看整理完後多久會開始變得凌亂,可能是一週,也可能是幾天,這時就知道接下來該在哪些時刻提醒自己整理這些區域。

有效率的居家整理也是有一套流程的,首先應該丟棄不需要的東西,釋放家裡的收納空間,方便自己評估哪些櫥櫃或抽屜還可以利用。接著就是分類、收納,幫每件物品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最後再清掃環境。

有了正確的收納觀念,不但能更有效率的整理物品,也幫助我們在日常行為上優先建立良好習慣。隨手歸位、避免囤積、定期整理,都能讓自己不再花大把時間煩惱居家空間不足的問題。創造一個整潔、有條理的居家環境後,生活於其間的我們也會變得更加積極與正向。@

(新唐人亞太台版權所有,轉載請取得授權,並註明出處、原文標題及網址)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