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社大自然農法班 學員市集分享養生體驗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0 月 20 日訊】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由嘉義大學退休老師帶領,將志航國小舊校區閒置土地改良成肥沃土,不用化學肥料與農藥,進而推廣自然農法。前陣子雖因本土疫情而停課,最近又回復每週二在校擺攤「學員互動分享市集」,邀請學員分享生活體驗,參加的人比疫情前還要多。

    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致力推廣不用化肥與農藥的自然農法,創立16年至今,有154位學員,大多為退休族銀髮族群。

    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班長 龔金山:「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呈現出來,然後跟社會跟同學分享。」

    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講師 張山蔚:「我們會經常舉辦一些我們的一些活動,包括我們的養生還有栽培技術什麼的。」

    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講師 胡安慶:「經過16年我們已經發展到、除了種菜種花,還有一些糧食作物,還有包括現在是養生美食,所以我們這個班變成一個樂活平台。」

    嘉義社大「自然農法分享班」,前陣子因本土疫情嚴峻而停課,復課後的19日上午,邀請創班學員吳筱筑來分享,她因食用印尼傳統的黃豆發酵食品「天貝」,改善了自身多年來無法躺著睡覺的困擾,便開始推廣給更多人。

    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學員 吳筱筑:「(天貝)是有機黃豆下去發酵的,我們是用蒸的,而且我們經過二次的發酵法。」

    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副班長 林玉春:「做天貝的時候,黃豆要發酵,會用到環保酵素加水,讓它發酵48個小時。」

    天貝(Tempeh)多由黃豆製成,不僅富含蛋白質,並在發酵後含有動物性食品才有的維生素B12。吳筱筑將天貝變化出各種美味佳餚,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異國養生食品。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金洲 台灣嘉義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