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連續缺席國際峰會 穩政權大於外交?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02 日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缺席今年20國集團峰會以及氣候峰會,引發外界猜測。有分析認為,習近平不出門意味中共政策重心從外交轉向內政。當下對習近平最重要的是二十大初期的政權穩定。
20國集團(G20)峰會10月31號在義大利羅馬閉幕,當20國集團的總統和總理們在羅馬會面時,中共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不在其中。外界都在議論紛紛,習近平已經21個月沒有踏出中國大門。
美國之音說,中國與G20成員國中的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關係緊張,與澳大利亞的關係也處於低谷。在台灣、香港、新疆和南中國海等被中共視為所謂「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中共一直遭到西方國家的批評,習近平缺席可能是擔心被圍堵。
《紐約時報》分析,除了表面上的防疫因素,習近平不出門意味中國政策重心從外交轉向內政。當下對習近平最重要的是二十大初期的政權穩定,而非面對面的外交活動。
30號,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峰會,談疫情、談氣候變化,還提出六項全球疫苗合作倡議,並強調中國已經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6億劑疫苗,今年全年將對外提供超過20億劑。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分析認為,世紀大瘟疫疫情起源在中國,無論是病毒溯源或未來求償問題,對中共來說影響都很大。加上北京冬運即將來臨,中共現在提出所謂對國際疫苗的協助,某種程度上,也是回應國際對中共的質疑。
台灣財經專家 黃世聰:「中國提供那麼多的疫苗,很大的一部分其實並不是無償的提供,包括它給菲律賓、印尼或很多國家,其實是他們是用購買的方式,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提供。這是商業行為,中國賣出去的數字,並不是中國所謂的無償提供。如果用中國的定義來說,那麼美國或者說英國那些國家,送出去的、提供疫苗更多,輝瑞、莫德納,它們對全世界貢獻更大。所以我覺得這種說法完全是模糊焦點。」
旅居澳洲的法學家袁紅冰認為,中共利用大瘟疫來推行中共極權在全球擴張的戰略。
旅澳法學家 袁紅冰:「大家都記得,這個疫情在爆發之初,在全球肆虐之初,中共就開始通過壟斷防疫設備,甚至包括口罩、器械等等,試圖達到它的政治目的。那就是很典型的利用人類的大災難來要挾其它國家,服從它的政治意願。那這次習近平的講話,他仍然在想利用疫苗外交來達到他的極權主義全球擴張的目的。」
習近平在六項倡議中還提到,將與30個國家一同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夥伴關係倡議。
袁紅冰:「現在除了巴基斯坦之外,沒有人真正的去支持習近平的一帶一路,習近平的一帶一路的所謂經濟發展模式,實際上已經破產。」
黃世聰:「當然他口號可以喊,但事實上的達成度到底有沒有你宣稱的那樣,我覺得國際都很難評估,所以我覺得你在看、聽中國這個或者習近平的講話就是說先聽聽就好,那至於說做多少,我覺得後續再來評估。」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已轉向閉關自守,明年召開的中共代表大會,政治已經出現的勾心鬥角,研究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諾亞·巴金(Noah Barkin)說,「中國現在有一種草木皆兵的心態」。
新唐人記者 駱亞 黃億美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李開大會犯忌 十萬人大會被連夜否決
2022-05-30 20:18:37中共黨魁習近平要清零,總理李克強要保經濟,雙方意見相左,黨內鬥爭暗潮洶湧。對於李克強承認經濟陷入困境的講話,黨媒連夜否決,與此同時,習近平為了堅持清零,似乎採取了五項措施。
-
中共信用破產 習近平七一赴港「一國兩制」講20次
2022-07-01 14:03:08今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同夫人彭麗媛,今天早上再次由深圳搭乘高鐵抵達香港,出席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的宣誓就職典禮。習近平擔任李家超的監誓人,在習近平的30分鐘演說中,全文共提到20次「一國兩制」,聲稱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而台下港府官員全部戴著N95口罩。會場外的街道冷清,駐有大批軍裝及便衣警員清場戒備,媒體記者雨傘都不能帶進會場。
-
蘇貞昌:中共一國兩制根本不堪檢驗
2022-07-01 16:36:43新聞開始先來關心,香港主權移交25年,國際再次抨擊中共不守承諾,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訪問香港,聲稱一國兩制讓香港所謂的「浴火重生」,對此,中華民國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受訪時說,中共答應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但現在連自由都蕩然無存,可見中共一國兩制根本不堪檢驗。
-
「小紅書」審查文件曝光 連「XD」都被列禁字|中國一分鐘
2022-07-22 22:08:38繼微博審查機制被媒體曝光後,中國90後年輕人常用的社交平台小紅書,審查文件也遭洩漏,長達143頁的文件中詳述小紅書審查輿情的方式與細節,甚至連表情符號「XD」、「XDD」都被禁。
-
京城習李謠言加密流傳 內容驚人 官場持續震盪
2022-06-11 21:15:38中共二十大前,在海外熱傳「習下李上」之際,政治中心北京也出現了類似傳言。有紅二代透露,有關習近平下台的輿論,在微信暗中傳播,需要密碼開啟,裡面內容驚人。與此同時,6月9號,四川和山東兩省7名副省長同時辭職,中共20大前人事調整頻繁,凸顯出當前權力鬥爭白熱化。
-
拜習通話各表 學者:續防中共騙取第四公報
2022-07-29 22:20:02歡迎回來。拜登和習近平28日通話,學者明居正(29日)分析各有所需,在各自面臨難題的情況下,雙方可能下一步險棋。他提醒,持續小心可能聯繫到第四次台海危機,提防中共藉機騙取美中第四公報。
-
20大定案提前洩漏 習連任10月出爐?專家:或涉輿論戰
2022-07-22 22:16:34中共二十大,習近平能否連任,是外界一大關注焦點。日前,有大外宣放風,習連任結果將在10月份出爐,並且連任可能極大。專家認為,此舉極不尋常,疑似刻意放風,或涉及輿論戰的可能。
-
中國封城悲劇 丹東老人餓死20多天才發現|中國一分鐘
2022-06-27 22:09:02與北韓接壤的中國城市丹東市,歷經了兩個月的疫情封城,引發許多次生災害。一位獨居老人餓死在家中,臉都腐爛透了,無人知曉,直到有氣味傳出,這才被鄰居發現。而24日剛剛解封的丹東,而週六傳出有地方又被封控;當局開始在振興區推行區級健康碼,也就是所謂的「振興碼」,遭市民批評是讓人寸步難行。
-
外媒捲入內鬥 二十大謠言四起 習加強控制軍隊
2022-05-24 22:23:26二十大前,有關習近平的傳聞甚囂塵上,疑似反習派有意發動輿論戰攻擊。而習近平近日推動全軍學習黨史常態化,加強對軍隊的思想管控。
-
20大前警告黨內對手 習提「非戰爭軍事行動」
2022-06-15 13:50:18中共今年秋天將召開20大,黨媒週一(13日)報導,習近平簽署新的軍隊行動綱領,涉及所謂「非戰爭軍事行動」。學者王丹認為,雖然中共一貫虛張聲勢,但仍值得台灣方面高度重視;評論員唐靖遠分析,習近平主要針對國內、警告黨內對手。
-
習近平七一快閃離港 一國兩制口號突顯中共背信
2022-07-01 21:54:38火線新聞,今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離開香港返回深圳後,今天早上再次搭乘高鐵抵達香港,參加李家超的宣誓就職,並發表講話,全文共提到20次「一國兩制」,下午1點又匆匆離開香港。習近平這次一天半的訪港行程,卻沒有在香港過夜,受到外界格外關注。
-
七劍圍攻 內外交困 習李不同調 連任成疑
2022-05-27 16:52:52李克強25號召開超過十萬人的會議,對中國經濟示警,另外,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也參加這次會議;中共二十大前,黨內各派系的角力鬥爭愈演愈烈。
-
深圳經濟奇蹟不再 首季增長創歷史新低
2022-06-22 17:17:11中國製造業重鎮深圳,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只有2%,外界認為,中共當局的防疫措施,使中國經濟不斷放緩,如果深圳陷入困境,這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是一個警告信號。
-
中共圍台軍演 分析:廿大前演戲 或反促印太北約
2022-08-05 11:03:28裴洛西訪台,學者(4日)分析,這打亂中共企圖併吞台灣的進程,各種手段提前曝光;中共4日起在台灣周邊七個海域軍演,形同「類封鎖」台灣,挑戰了整個印太地區,如果升高情勢可能反而促進形成印太小北約。但估計習近平為了穩住中共二十大,軍演將以鬥而不破收場。
-
習近平四川再談清零 封鎖與解禁矛盾攀升
2022-06-10 16:52:38在中共四部委聯合發文,規定「九不准」行動以配合解封之際,習近平突然去四川走訪,再次要求堅持「動態清零」,封控與解封之爭風雲再起。
-
中共大買俄羅斯原油 5月進口量超過沙烏地居冠
2022-06-21 16:45:55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日前通話,被視為北京進一步親俄之舉。官方數據顯示,中國5月自俄國進口原油達842萬噸,不但較4月大增近25%,更超過自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的782萬噸。
-
新華社高層地震 習奪筆桿子 清零成連任挑戰
2022-06-08 22:20:18中共二十大臨近,習近平加緊人事卡位。6月7日,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的社長、總編齊換人,被指是,習近平在搶奪筆桿子。
-
20大前再審大案 前中共公安副部長孫力軍受審
2022-07-09 21:26:017月8日,中共公安部前副部長孫力軍,在吉林省長春市接受審判,來看報導。
-
承襲安倍晉三路線 學者:日對中共挑釁將趨近零容忍
2022-07-13 15:54:07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驟逝,學者分析指出,日本政府應會承襲安倍政治路線,且日本對中國在領海、領空周邊挑釁行為將趨近「零容忍」,並逐步加強軍備,日本防衛預算可望逐年調升到占GDP2%規模。
-
習再宣示聯俄抗美立場 拜登同時應對內憂外患
2022-06-24 17:12:22在金磚國家領袖峰會上,習近平再次公開表明,聯俄抗美的立場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面對中共越發顯露的稱霸野心,美國及其盟友將如何應對,大國競爭會走向何方?來看我們的分析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