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財政收入 深圳減四成 南京蘇州減五成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5 月 16 日訊】從中國各地公布的4月份財政收入,也可以看到中國封控對經濟的衝擊。深圳4月份財政收入大減超過4成,蘇州、南京等多座城市的降幅甚至比深圳還要大。

    多年來深圳是中國財政收入排名第三的城市,但是今年4月份深圳的財政收入只有255.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4%。

    從目前已經公布財政收入的城市來看,有不少城市下跌幅度超過30%以上。

    南京4月份財政收入只有95億元,同比下降54.9%;蘇州4月份財政收入只有139.6億元,同比下降49.6%;杭州4月份財政收入154.3億元,同比下降37%。

    深圳某企業主管 章先生:「深圳的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很多因素,首先深圳它有很多成品的出口,然後受疫情的影響跟國際這種形式的影響,需求端在萎縮,產業轉移到越南,很多東盟國家,包括印度,淨出口在快速增長,會分走深圳很大一部分的外貿訂單。」

    除了深圳以外,包括蘇州、南京、杭州、寧波等長三角經濟圈的主要城市財政收入都大幅下降。

    深圳某企業主管 章先生:「還有消費性的一些東西,需求也是不行的,大家消費能力很差,所有經濟的基本面,不管哪個產業、哪些領域,九成都在掛倒的,所以才會導致它這個(財政)落差會這?大。」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 吳嘉隆:「所以歸根結底,就是出口跟房地產這兩個部門,把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拉下來。深圳如果正常出口,上海周邊昆山蘇州正常出口財政就有稅收,(而現在)出口受到影響;再來房地產,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已經不行了,這個土地財政的收入大受影響。」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認為,極端「清零」政策導致製造業、運輸、物流、消費、服務都出現問題,各行各業就像是斷鏈一樣,沒辦法順利運轉,對中國經濟構成系統性危機。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 林岑心 駱亞 劉芳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