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遇逆流 中國年輕人不敢負債買房

中國經濟急劇放緩,年輕人對買房決定變謹慎,外媒表示這帶來巨大挑戰。野村經濟學家陸挺說,這疫情造成許多城市封城,大大限制了家庭流動性及收入等等;許多大學畢業生可能找不到工作 。圖一房產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6 月 13 日訊】中國經濟急劇放緩的背景下,年輕人對買房的決定變得越來越謹慎,外媒表示,這為決策者帶來巨大挑戰,官方正希望重新刺激並推進房地產市場。
在廣東佛山擁有一家媒體工作室的32歲年輕人告訴路透社,他的許多客戶目前都在削減廣告預算,其中也包括政府部門。
他表示,自己原本想在佛山買房,但找了兩年之後,不得不暫時放棄夢想,因為銀行雖降低了貸款利率,但現在所有關於中國經濟、房市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消息,沒有什麼是積極的。
另一名想在杭州購屋的30歲女性說,即使有可能錯過較低的房價,但她還是想等到經濟好轉之後再買,因為工作前景是她目前最大的擔憂,「就連阿里巴巴都在裁員。我擔心我將無法賺到足夠的錢來還貸」。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GDP佔比達1/4。此前因巨額債務,低迷的房地產行業已變得搖搖欲墜,而官方堅持疫情清零政策則對工廠生產和零售業造成負面影響。
北京當前希望重新刺激推進房市,房地產行業相關政策有所放鬆,但4月的房市交易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卻暴跌47%,為2006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
房地產開發商原本期待房市能在今年第二季觸底反彈,但經歷了前5個月的暴跌後,下調了投資者對全年的銷售預期,因為短期內看不到需求反彈跡象。
官方堅持清零政策,再加上市場對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整、建築業增長停滯的擔憂,讓人對中國今年能否實現5.5%的經濟增長率目標產生懷疑。
今年4月中國全國失業率攀升至6.1%,為2020年2月以來最高,遠高於政府制定低於5.5%的目標。即便是收益高的網路和科技公司目前也在裁員。
中國監管機構5月時宣布,降低銀行融資成本和首次購屋者的抵押貸款利率下限,下調幅度超過預期。這一政策目的是重新刺激消費者的購房熱情。
但報導引述一家大型銀行高級管理人員表示,就目前來看,並未看到抵押貸款申請的大幅回升。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包括抵押貸款在內的中國家庭貸款額減少了人民幣2170億元,而去年同期則增加5283億元。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說,這一波疫情造成40多個城市採取嚴格的封城措施,大大限制了中國家庭的流動性、就業、收入和信心;而由於經濟急劇放緩,今年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可能找不到工作。
官方數據顯示,16至24歲的年輕人4月的失業率達到18.2%,創下歷史新高。
許多地產商正努力向供應商和債權人償還債務,但是房屋銷售市場低迷意味著開發商手中的現金也變得更少,並將進一步影響地方政府透過土地出讓獲得的收益。
更嚴格的債務上限引發房地產行業的信貸緊縮,已將中國恆大集團等一些公司推向了違約風險。恆大是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負債逾3000億美元。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大陸地方財政狀況頻出 各地搖搖欲墜危機四起
2022-07-14 14:17:31中國地方財政狀況深陷泥淖,分析認為,地方多年的透支且畸形的經濟發展、唯GDP論與不受監督的統治模式,再加上嚴苛動態清零,把中國經濟推到懸崖邊,搖搖欲墜、危機四起。
-
西瓜換房到惡意不買房 中國官商花招盡出救房市
2022-06-29 17:08:21為挽救經濟遲滯,中國各地將「救房市」列為要項,軟硬花招盡出。除清查「惡意不買房」、要公務員幫忙賣房及「小麥換房」外,如今又有二線城市推出西瓜充當購房款的「西瓜換房」促銷案。
-
大陸購屋停貸潮滾出信任危機 深圳豪宅屋主跟進
2022-07-15 17:01:17大陸出現停貸潮,由於遲未獲交屋或建案工程延宕,部分屋主單方面宣布停止償還房貸。一線城市深圳市也有屋主跟進停貸,但其購置物件並未停工,顯示消費者信任危機愈滾愈大。
-
大陸爛尾樓風波蔓延 房地產供應商也拒還貸
2022-07-20 17:42:02中國大批屋主拒絕為爛尾樓償還銀行貸款的風波未解決,數百家房地產供應商也因被拖欠款項,無力償還銀行債務,網上更流傳大批湖北省恆大集團的供應商決定停止償還貸款
-
中國經濟面臨增長放緩 或拖累全球成長
2022-05-02 18:48:40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受到中共清零封控政策影響,中國經濟正在面臨增長放緩局面,已有經濟學家開始以「衰退」來形容中國所面臨的經濟狀況,進一步威脅全球經濟成長。
-
資金調撥難外部融資卡 爛尾樓根本問題在沒錢
2022-07-14 18:20:33中國出現「停貸潮」,部分屋主單方面宣布停止償還房貸,「爛尾樓」問題浮上檯面。業內人士說,監管下資金調動活度低,外部又融不到錢,開發商能用資金有限,致使房子交付難、復工難。
-
IMF下修今年中國GDP至4.4% 全球通膨恐加劇
2022-04-21 23:12:34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至4.4%,遠低於北京設定的5.5%左右目標,主因是中共抗疫採取強硬的清零政策、廣泛封控影響經濟活動,加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加劇中國經濟壓力。
-
中國5月經濟數據存隱憂 復甦跡象寥寥
2022-06-14 16:43:17中國經濟本季度瀕於萎縮,受到疫情、房地產低迷、需求疲軟持續拖累經濟成長,中國5月關鍵數據恐不如4月。根據彭博調查預測值顯示,中國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減超過7%、工業產出下降0.9%。
-
中國經濟放緩、需求下降 主要出口國被波及
2022-07-26 17:28:56近期中國經濟放緩、需求下降,效應也影響到國際主要出口國家,數據顯示德國、南韓,對中國出現了罕見的「貿易逆差」現象。外媒報導,中國大陸進口主要是製成品,既用在國內市場,也用於組裝後來出口。過去十年大部分時間,德國和南韓對中國大陸貿易都是順差,也就是出口大於進口。不過這個情況,在上個月轉變為逆差,根據中共海關數據,高科技產品和機械、電子產品在6月,自海外進口額下降8%。經濟學家認為,下降主因是中共封控措施打擊消費者及企業信心。也有分析認為,進口疲軟將是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外溢到世界其他地區的最重要渠道。
-
不滿恆大私自擔保貸款 境外債權人發信促說明
2022-07-28 12:33:48恆大物業抵押部分資產助第三方公司取得貸款,卻因無力還款而面臨強制執行,多名恆大高層因此辭職。近日部分不滿的債權人致信恆大,要求說明事件來龍去脈、責任與補救措施。
-
中資房企未能提交去年業績 在港出現停牌潮
2022-04-01 11:09:42中國多家房地產公司今天在香港交易所出現停牌潮,主要是受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未能提交去年業績。
-
經濟復甦跡象寥寥 中國5月數據或現萎縮
2022-06-14 17:12:55中共當局堅持清零的防疫措施,房地產低迷、需求疲軟持續拖累經濟成長,中國5月關鍵數據恐不如4月。外媒報導,引述經濟學家指出,由於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復甦速度不會像2020年那樣快。包括上海的卡車流量仍遠低於正常水平、中國百強房企5月住宅銷售金額年減59%,貸款的需求依然疲軟,這些指標都透露出5月份經濟數據情況。 )
-
恆大急需救命錢 放棄廣州足球場用地換242億
2022-08-05 16:14:19恆大財務問題未解,為籌措救命錢,近日與廣州市政府達成協議,放棄一塊用於建設足球場的土地使用權,藉此獲得約人民幣55億元退款(約新台幣242億元),用以償還部分債務。
-
北京民眾人臉識別遭破 台灣駭客盜走190萬存款
2022-07-19 11:23:01中國大陸銀行廣泛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各種弊病已經出現。有北京民眾的人臉識別被攻破,銀行帳戶內被取走近人民幣43萬元(約新台幣189.2萬元),但登錄者的IP卻顯示在台灣。
-
上海官員躺平對抗中央?政治角力罕見公開化
2022-04-08 16:13:21再來關心,中國上海被強制「封城清零」,疫情仍然嚴峻,中共副總理孫春蘭親自到上海,召集書記、市長訓話,但是沒什麼效果,當地官員被指,「躺平」抵抗中央,防疫亂象叢生,民眾苦不堪言。
-
金管會證實3國銀中國踩雷 授信高達6500萬美元
2022-04-21 09:15:04金管會今天證實,有3家國銀先前對中國補教機構瑞思英語授信高達6500萬美元,但瑞思英語去年8月發生違約,聯貸銀行團隨後展開債務協商和訴訟等債權保全措施,並在去年12月和瑞思英語達成和解。
-
中國爛尾樓停貸風暴 專家:今年財政缺口將擴大至27兆
2022-07-26 16:17:26中國近來爆發多地爛尾樓風暴、買家集體停貸潮,引發連鎖性危機。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預估,中國地方政府今年賣地收入比去年少3.5兆人民幣(約新台幣15.7兆元),中國全年財政缺口將擴大至6兆人民幣(約新台幣27兆元)。
-
恆大負債8.9兆 稱7月宣布初步重組計劃
2022-06-22 16:54:39中國恆大集團去年爆發債務危機,媒體報導,恆大集團背負超過3000億美元,大約是新台幣8.9兆元的海外債務。恆大周一(6/20)表示,按照原訂計畫在7月底公佈重組計劃,不過對於公佈2021年財務業績及相關調查報告仍沒明確時間表。據了解,恆大集團已經在3月份暫停股票交易,必須在期限內修正暫停原因,否則股票將退出香港交易所,面臨下市危機。
-
830項中國農產禁入不變 陳吉仲:台灣要走正常貿易
2022-06-22 16:45:59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說,禁止830項中國農產輸入有其背景,政策不會改變;台灣農漁產品要永續,要走正常貿易機制,中國暫停輸入台灣鳳梨的問題已解決,石斑魚等也會這麼做。
-
抑制通膨飆升 美聯準會主席:時間漸流失
2022-06-30 14:20:01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今天說,聯準會不會讓經濟進入「高通膨環境」,即使這意味著必須將利率調高到危及經濟成長的地步,強調聯準會將竭盡所能控制未來物價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