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顆MIT衛星 獵風者明年起飛 颱風預報更準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7 月 23 日訊】今年被認為是台灣的太空元年,科技部太空中心20日宣布,台灣第2顆自製衛星「獵風號」已經組裝完成,預計明年發射,讓台灣的氣象預測更加精準。科技部也透露,明年將再投入新台幣50億元的預算給太空中心。

全長3.5公尺,重達250公斤,台灣第二顆自製衛星「獵風者」,加上太陽能板,整體組裝完成,預期在明年第一季,從法屬圭亞那發射升空。

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 吳宗信:「(獵風者)它的自製率8成左右,它同時可以驗證大概10項,(台灣)自己發展的一些關鍵的元件跟技術,所以我們很期待它上去的運轉,可以讓我們的一些自製元件跟技術,得到我們所謂的飛行履歷的驗證。」

氣象局局長 鄭明典:「颱風的強度(預測),是一個技術上的瓶頸,主要原因就是在廣大洋面上,我們海面上的資料非常的少,那我們海面上的風,就是定義颱風的強度,還有颱風的結構,那我們這『獵風者』,這個衛星,剛好它就是在測量海面上的風,剛好可以補上這一塊,所以我們對它的期待非常非常的高。」

能夠讓氣象預報更為精準,因為獵風者搭載的是「GNSS-R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接收儀」,由台灣自行研發製造,同時也能做到海面狀況監測。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這項研發也受到美國關注,正在和台灣洽談當中。

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 吳宗信:「(台灣太空產業)其實他已經建立的一些,系統跟次系統的,可以說是百分之百自製能力,尤其是本體。再加上台灣的產業,他其實滿寬的,又很深,我想台灣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位置去追求太空經濟。」

科技部長 吳政忠:「(台灣太空中心預算)前年24億,到今年的這個,應該是36億,明年應該會超過50億的預算,所以我想從政府的投入,還有我們業界的大家攜手,台灣的太空產業,應該是可以在全球的產業裡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科技部長吳政忠說,今年是台灣的太空元年。而吳宗信也說明,後續還有2顆B5G低軌道通訊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計畫,未來8到10年,台灣有望超過20顆衛星發射升空。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鈺唐 曾馨旻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