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友台議員擬年底訪台 推動投資協定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8 月 04 日訊】歐洲議會近年成為台歐關係的主要推手,包瑞翰等重要友台議員近日透露正規劃年底造訪台灣,推動歐盟與台灣簽署雙邊投資協定。
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接受柏林「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訪問時表示,投資協定可協助歐洲企業打開台灣市場,增加台灣半導體業者投資歐洲的意願,他計畫今年12月與議會貿易委員會的成員訪問台灣,推動投資協定。
歐洲議會去年10月高票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建議成員國提升與台灣的政治關係,堪稱是台歐雙邊關係的里程碑。
包瑞翰認為,歐盟行政部門一般來說比較小心,國會才是推動對台政策的主要推手。
與包瑞翰同樣來自德國的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蓋勒(Michael Gahler),也規劃年底隨團訪台。
儘管北京武力恐嚇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目前在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EPP)黨團擔任外交政策發言人的蓋勒研判,由於中國自己還沒準備好,台海沒有立即的戰爭危險。
他說,中國正密切觀察西方國家對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讓步、或成功阻止俄國的進攻。
包瑞翰和蓋勒都認為,歐盟應該守住「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務實保持關係,努力捍衛台海現狀;包瑞翰指出,習近平正大力宣揚民族主義,歐洲、美國、日本在對台政策上絕不能對中國讓步。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恐嚇無用 多位歐議員擬年底訪台 推投資協定
2022-08-04 13:35:09歐洲議會近年成為台歐關係的主要推手,包瑞翰等重要友台議員,近日接受柏林「每日鏡報」訪問時透露,正規劃年底造訪台灣,推動歐盟與台灣簽署雙邊投資協定。儘管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共以武力恐嚇台灣,但友台議員們表示,台海沒有立即戰爭危險。另外,歐洲議會去年10月高票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建議成員國提升與台灣的政治關係,此舉堪稱是台歐雙邊關係的里程碑。
-
歐議會訪團:台歐最好時刻 中歐投資協定凍結
2022-12-22 11:33:56鏡頭轉回台灣,台海情勢也受到高度關注,歐洲議會官方訪問團來台,國貿委員會副主席阿西馬柯波蘿強調,現在是歐台最好的時刻,另外訪團也提到,中歐投資協定目前是凍結狀態。
-
駐歐盟代表處在歐洲議會辦感恩酒會 議員熱情挺台
2022-12-15 09:18:34趁著歐洲議會本週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召開今年最後一次全體會議,駐歐盟兼駐比利時大使陳立國與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蓋勒13日在議員交誼廳共同舉辦感恩酒會,共計30位議員出席並發言挺台。
-
歐洲議會INTA訪團:反對中共武力與經濟脅迫
2022-12-20 14:03:16新聞開始先來關心,國際團結反制中共的經濟與軍事壓迫,近2年來,第3個歐洲議會團來訪。總統蔡英文上午(20日)接見議員時表示,面對全球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台灣有能力也有意願跟國際民主陣線夥伴加強合作。歐議會國貿委員會副主席阿西馬柯波蘿說,歐盟反對中共使用任何武力和經濟脅迫,單方面改變現狀。她先前還強調,歐洲議會也將立法,加強遏制獨裁政權經濟脅迫的工具。
-
歐洲議會代表團今訪台!有2人曾遭中共報復
2022-11-01 09:27:41再來關心,歐洲議會8名議員預定週二抵達台灣訪問,將待到11月4日,此行將會見總統蔡英文,參訪立法院等、並聚焦於貿易、投資和技術領域的交流。這次代表團中的2名議員去年就曾受到中共制裁,他們是「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成員,包括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以及荷蘭議員史卓瑪,去年初因支持新疆人權議題,被列入中共的報復名單。外交部指出,這是IPAC首次組團來台,也是繼法、德國會訪團及歐洲議會副議長訪團後,另一歐洲重要跨國訪團,8位議員來自德國、比利時、捷克、荷蘭、科索沃、英國及烏克蘭。
-
蕭美琴才會晤歐洲政要 包瑞翰率團訪台表支持
2024-03-25 19:49:10來看到,台灣準副總統蕭美琴前腳才訪問歐洲,會晤當地政要,並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見面,在本週,包瑞翰就緊接著率團來訪台灣,並在今天(25日)上午晉見總統蔡英文。包瑞翰除了提到要借鑑台灣對抗假訊息經驗之外,也重申歐洲議會對台灣的支持。
-
歐洲議會代表團11月1日訪台 部分成員曾遭北京制裁
2022-10-31 18:35:58在中共20大落幕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再度浮現的狀況下,8名歐洲議會議員預定明天抵達台灣訪問,代表團中的2名議員去年就曾經受到北京制裁。
-
歐洲議會訪團今見總統 研議打擊中共經濟脅迫
2022-12-20 09:12:15近2年來,第3個歐洲議會正式訪團再度來到台灣,「國貿委員會」籌組官方代表團昨天拜會行政院長蘇貞昌,除了期盼深化台歐盟間的貿易關係,副主席阿西馬柯波蘿也譴責中共近日對台的進口限制,歐洲議會也將立法,加強遏制獨裁政權經濟脅迫的工具。今天,總統蔡英文將接見代表團,就數位經濟、綠能、醫療衛生等共同關切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
前波蘭外長訪台 盼深化台歐盟關係
2022-12-15 10:28:49前波蘭外交部長、歐洲議會外委會資深議員芙緹嘉(Anna Fotyga)訪團今天抵台訪問,將拜訪多個部會討論台灣與歐盟、波蘭合作議題。
-
歐洲議會首見台灣蘭花展 蘊含產業突圍巧思
2022-11-10 09:36:13600多株台灣蘭花首度在歐洲議會內展出,趁著議會全體大會期間讓歐盟多國議員、助理、訪賓及國際媒體驚豔不已。透過特意挑選的展出品種,也為台灣蘭花產業在荷蘭主導的歐洲花市打開一條新路。
-
蔡總統:強化歐洲鏈結 盼與歐盟深化夥伴關係
2022-12-20 11:00:47總統蔡英文今天接見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代表團,她說,面對全球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台灣有能力也有意願跟國際民主陣線夥伴加強合作,因此,她在今年初提出強化歐洲鏈結計畫,期待台灣和歐盟進一步深化夥伴關係。
-
蓬佩奧9月將再度訪台 論壇演講並參訪企業
2022-08-25 13:30:49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9月將再度訪問台灣,受「全球台商經貿論壇」邀請,擔任演講嘉賓。主辦單位25日證實,蓬佩奧將以「從世界經貿趨勢,看見台灣疫後新商機」為題,發表演說,屆時也將參訪多家企業。
-
波蘭前外長:在歐洲議會迎接台灣準副總統交流
2024-03-21 18:33:24台灣總統大選,上百國政要祝賀。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私人訪問美國後,轉往歐洲捷克演說,21日傳出訪問歐洲議會的消息。波蘭前外長、歐洲議會議員芙緹嘉(Anna Fotyga)在X平台發文稱,很高興在歐洲議會迎接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女士、並進行重要的意見交流。去年6月,中華民國外長吳釗燮,曾訪問歐洲議會,獲得高規格接待。
-
中共恐嚇無用 法國參議院訪團7日抵台
2022-09-02 09:05:56中共文攻武嚇台灣,國際以行動挺台,法國參議院代表團將於下週9月7日抵台,也是裴洛西訪台後首個來訪的歐洲大國。駐法代表吳志中透露,將由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參議員貝勒發率領外交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卡迪克(Olivier Cadic)等人訪台,這也是法國國會今年第二個訪團。另外,10月德國聯邦議院代表團將訪台,11月,則是有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訪台。
-
馬克宏言論惹議 法國會議員將組2團訪台
2023-04-11 13:26:27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關於台海的言論,受到國際批評。與此同時,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透露,法國國會議員正在計畫組團訪台。一名法國官員說,訪團將於16日出訪台灣。另外,法國參議院的媒體代表也指出,包含李察在內的5名參議員,將在24日訪台。駐法代表吳志中也在社群媒體發布機場照片,預告四月份會很忙。
-
中共恫嚇裴洛西無效 美英德歐政要將接力訪台
2022-08-15 22:09:24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前後,中共不斷以言語和圍台軍演恫嚇,製造台海緊張,遭國際社會譴責撻伐,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目前,除了有美國國會議員團接力在八月中訪問台灣之外,英國、德國和歐洲議會,也有消息,下半年將派出訪問團來台灣。外媒報導,這些國會議員想要以訪台方式,表達各國對台灣的支持。
-
歐議會壓倒性通台海決議文 加強矽盾等26主張
2022-09-16 13:17:10來看到,歐洲議會又一項友台決議案,15日以424票壓倒性票數通過「台海情勢決議文」,文中26項主張包括要求歐盟協助強化台灣「矽盾」以保障台海安全、呼籲尚未在台設立貿易辦事處的歐洲國家跟進立陶宛的前例,並將持續派議會代表訪台,嚇阻中共進犯挑釁。
-
G7、美英加德法聲援台灣 批中共升高區域緊張
2022-08-04 13:21:13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中共大規模軍演恫嚇台灣,對此,各國紛紛發聲批評中共,表示中共推升局勢的反應正在加劇緊張局勢,破壞區域穩定。
-
中共跳腳無用 瑞士國會團2月將訪問台灣
2023-01-16 11:15:39中共升高對台威脅,各國國會議員相繼訪台,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台灣的支持。瑞士媒體證實,瑞士聯邦議會友台小組共同主席、綠黨議員華德爾證實,國會跨黨派友台小組將於今年2月5日至10日訪問台灣,與台灣立法委員和政府各部會代表會談,訪團預計5人。去年傳出作為中立國的瑞士將組團訪台時,中共駐蘇黎世總領事趙清華就跳腳稱會「引發混亂」。不過,華德爾不理中方威脅,強調自己不認為這次訪問會侵害瑞士的中立性。
-
德友台小組主席:台灣受鄰國武力威脅 絕不可接受
2022-10-03 21:16:48新聞開始,先來關心,中共升高台海威脅,國際以行動挺台。德國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魏爾胥率領跨黨派訪團,今天會見總統蔡英文時,以烏克蘭遭受侵略、類比中共威脅台灣,他表示,台灣若受到鄰國武力威脅,這絕對不可接受,並強調,如果沒有台灣的半導體,全球的工業可能面臨很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