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保藥價砍80億週五公告 石崇良:部分藥品不會受影響
2023-02-22 19:04:19藥界盛傳衛福部健保署今年將砍150億元藥費支出,這會讓本土藥廠大失血,目前缺藥窘境雪上加霜,健保署長石崇良特別澄清「這並非事實」,他表示此次下修藥價涉及6000多款藥品、金額為81.8億元,將於週五公布細項,4月1日上路。對此,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藥廠可接受砍價額度為70億元,應有可協商的平衡點。
-
-
觸景更傷情!重度憂鬱症精神醫療要趁早 醫曝治療趨勢
2023-02-22 18:42:51土耳其強震發生之後,已經有超過3萬人罹難,許多家庭因為失去親人而破碎。精神科醫師分析,人在面臨重大失落(significant loss)事件時,都會出現傷慟反應(bereavement),有憂鬱的情緒都很正常,但如果未加以正視而演變成重度憂鬱症,甚至出現自殺傾向,恐將造成憾事發生。
-
辦公室蛋糕是否「二手菸」英國人吵翻天
2023-02-22 13:09:21許多上班族可能會在辦公室與同事分享下午茶甜點,不過,有英國健康官員提出,辦公室蛋糕有如「二手菸」一樣,帶來健康危害,這引起許多英國民眾爭論,正反方各持己見。
-
為什麼出國會有時差?身體內建「晝夜節律器」起作用
2023-02-21 20:11:39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你住在地底的洞穴中,完全沒有陽光,但你能夠控制電燈的開關,決定何時打開、何時關上,那麼你還會有白天與黑夜的概念嗎?你的身體還會像現在一樣運作嗎?答案是即使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你的身體裡依舊有個時鐘不停運作——這個時鐘就是所謂的「晝夜節律」,也稱為「生理時鐘」。
-
這幾類族群大啖海鮮要注意!若不慎感染1菌致死率高
2023-02-21 20:03:45海鮮是美味且營養價值豐富的食物,常在大餐宴席中扮演不可缺少的要角,但有些族群在食用時仍需要小心,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有慢性肝病者、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力較差的人一旦感染海洋弧菌,恐會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
112年首例猴痘境外移入 30多歲北部男遊歐返台
2023-02-21 16:06:14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台灣新增1例猴痘境外移入個案,是今年首例,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有歐洲多國旅遊史,醫院隔離治療;疫調匡列相關接觸者39人,需自我健康監測21天。
-
榮陽交團隊紅斑性狼瘡免疫檢查點研究 登國際醫學雜誌
2023-02-20 17:55:02透過免疫檢查點可精準預測免疫藥物治療癌症的效果,這已行之多年,榮陽交團隊最近證實了免疫檢查點還可應用於紅斑性狼瘡的生物標誌,成為自體免疫疾病的預測標的,其表現量高低,可做為醫師調整藥物的重要參考依據。該研究成果斐然,刊登於今年2月《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且榮登封面故事。
-
對特定食物的偏好是天生的!受基因影響占比達2分之1
2023-02-20 17:52:19每個人都有喜歡吃和不喜歡吃食物,最近1項發表在《Nature》(自然雜誌)的研究表示,我們對某些食物的偏好,不僅取決於個人的偏好,還取決於每個人基因的構成。研究小組確定了 325 個影響味覺的基因,而這些基因主要存在於大腦當中。
-
紅斑性狼瘡也有免疫檢查點 新研究助用藥治療
2023-02-20 14:46:06台北榮總、陽明交大共組研究團隊發現,先天性免疫細胞也有免疫檢查點,且可作為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的生物標誌,具體定義患者發炎性體質,更可望幫助提供個人化藥物選擇。
-
男子拚命健身胸部仍不瘦 原來罹男性女乳症
2023-02-20 11:12:06台中市1名男子因胸部特別突出而自卑,雖然拚命健身,體重從85公斤降到72公斤,但胸部仍不瘦,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今天表示,患者是典型男性女乳症,經抽脂手術後才恢復男性外觀。
-
20日起鬆綁室內口罩規定 大眾運輸仍須全程戴口罩
2023-02-22 19:57:08室內戴口罩規定從20日起鬆綁,交通部提醒,大眾運輸工具及場站仍須全程佩戴口罩,旅客在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付費區或管制區,仍應依規定全程佩戴口罩。
-
藥物該如何收與丟?食藥署:眼藥水開封1個月後丟棄
2023-02-17 19:56:56多數家庭都會常備藥品,如解熱鎮痛藥、感冒藥、胃腸藥、皮膚用藥、外傷用藥等各式常用藥品,或是家中長者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用藥,面對如此多種且不同使用方式的藥品,到底該如何正確地存放,才能確保這些藥品的品質與療效?另外,過期與打算廢棄的藥品,又該如何處理,才不會汙染環境?
-
泡湯養膚不成反而紅又癢!醫師教你搞懂溫泉水安心泡
2023-02-17 19:33:23硫磺溫泉是台灣北部陽明山、北投地區特有的溫泉。有些人不喜歡這股硫磺味,有人卻認為這才算是真正的溫泉。不過,皮膚科醫師提醒,浸泡硫磺泉時,可得注意,如果溫泉pH值不穩定,酸度變高,而皮膚又有傷口或濕疹,就可能引發硫磺泉皮膚炎,局部皮膚潰爛紅腫。
-
疫情趨緩逐漸解封 杜絕憂鬱從停止「社交孤立」開始!
2023-02-17 19:20:05進入後疫情時代,隨著疫苗施打率提升、防疫措施鬆綁,大家逐漸恢復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但調查發現,在疫情期間有憂鬱、焦慮症狀者大幅增加,回歸正常社交互動,要多注意身邊親友的情緒狀態,避免因情緒問題而造成社交孤立。
-
最快4月上路!健保部分負擔新制 估影響700萬人
2023-02-16 22:00:18原訂去年5月上路的健保部分負擔,因疫情延後上路,但健保署部分負擔新制的最新版本出爐,最快4月上路,一般藥品最多加收300元,檢驗檢查最多加收400元,急診則是最高800元,影響人數預計達到700萬人。
-
部分負擔上路分2階段 急診、藥費調整最快4月實施
2023-02-16 11:50:43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延宕至今未上路,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部分負擔將分2階段上路,急診及藥費是第1階段調整,最快4月實施,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仍待討論,暫無法承諾今年下半年上路。
-
內科辦千人捐血活動 蔣萬安也來挽袖捐熱血
2023-02-16 07:53:47全台從年後開始鬧血荒,尤其近期天氣又變冷,更降低民眾出門意願,血庫存量持續不足。內湖科學園區(2月15日)再度舉辦了第8屆千人捐血活動,號召內科企業來響應捐血,台北市長蔣萬安也挽起袖子力挺。
-
減肥法各有所好!網友討論5大常見迷思可能不瘦反胖
2023-02-15 19:08:11在現今這樣的「看臉時代」,不少人因為下巴、腰間的贅肉感到焦躁困擾,為追求所謂的「穠纖合度」而立志甩肉。因此,生酮飲食、熱量赤字、168斷食法等減肥方法受到矚目。然而這些方法在不同體質上不一定都能達成效果,民眾只能靠自己摸索,這也使許多人走向極端,以完全不吃飯、完全不吃特定食物等方法來減重,雖然在短時間內看似十分有效,但隨著時間拉長,反而更容易復胖、甚至傷到身體的根本。就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需要避開的減肥迷思,才能在變瘦的同時,更瘦得健康!
-
開學日校園口罩未解禁 盧秀燕:學校因地制宜
2023-02-13 20:04:44今天是中小學開學日,口罩解禁成了學校、家長關注的問題,指揮中心日前(9日)宣布,3月6日實施校園及托育場所室內口罩放寬,大約還有三個禮拜可以準備。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支持衛福部漸進式的開放標準,將讓學校「因地制宜」。
-
手指節皮膚龜裂痛到不敢洗手 這樣做避免「傷痕累累」
2023-02-13 15:06:27冬季季節天氣較為乾燥,皮膚本身較乾燥的人,皮膚角質保水度會變更差,長時間接觸冷空氣會使皮膚更乾,就會緊繃容易裂開,如果還不做保護,裂痕就不會癒合復元。
-
素食者也要小心糖尿病!專家曝「2高1低」陷阱恐惹禍
2023-02-13 14:59:21近期部分素食者社群熱烈討論的,是素食者容易罹患糖尿病。大家都知道,很多洗腎患者是從糖尿病開始,進展到需要洗腎的階段。實際上素菜料理為了增添風味,經常使用油、糖或沙拉醬等方式調味,反倒製造「高油、高碳水、低蛋白質」2高1低的陷阱,引發血糖異常。
-
開學日防疫不鬆懈 王惠美視察校園防疫工作
2023-02-13 13:48:24全台開學第一天,防疫問題受關注,彰化縣長王惠美早上前往一所小學,關心開學校園防疫工作辦理情況,也呼籲大家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相關防護工作。
-
口罩分解塑膠微粒或成病毒載體?醫師:風險低
2023-02-11 21:28:09根據統計,全球每月丟棄1940億個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有專家擔心口罩分解過程恐有數十億個塑膠微粒,可能成為病毒載體,也會破壞環境。醫師則認為,病毒在物體上幾天後就會死亡,傳播風險不高,但也提醒口罩不能隨便丟棄。
-
監測胃食道逆流 中榮精準醫療助患者找病因
2023-02-10 22:31:23健康消息,來關心,胃食道逆流和吞咽困難,近二十年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近半數的人吃藥效果不佳,原因就在於難以精準診斷。台中榮總成立「功能性食道疾病中心」,透過精準醫療幫助患者,測量食道中的酸鹼值,評估胃酸逆流情形,找出病因。
-
112年首例漢他病毒個案 飼養白鼠接觸糞便染疫
2023-02-10 15:51:23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個案,為一名中部30多歲女性,從事飼養白鼠工作,且日常活動可能接觸野鼠排泄物,衛生單位已啟動各項疫情調查。
-
冬天皮膚癢常伴隨這些疾病要小心!專家提供養護秘訣
2023-02-09 18:40:02泡澡、泡湯,全身舒暢,卻可能導致局部乾癢,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入冬以來,冬季搔癢症患者明顯增加,有人只要蓋上棉被,溫度較高,小腿就發癢,癢到睡不著,猛抓狂抓,直到流血,分不清是痛,還是癢,才會罷手。
-
素食主義風潮!國健署提供素食飲食指南 注意8大指標
2023-02-09 18:38:11崇尚自然環保、講究生機飲食,素食品項愈來愈多,且不少素食餐廳裝潢擺設精緻又時髦,讓吃素成為1種飲食潮流。不過,營養師提醒,即使吃素,仍要攝取適當油脂(橄欖油)。為避免缺鐵性貧血,建議多吃紅鳳菜、紅莧菜等鐵質含量較高的蔬菜。
-
WHO定義:超過攝氏X度的熱飲 恐成為食道癌致癌因子
2023-02-08 18:35:41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9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至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
台研究:染疫後引發自體免疫疾病 風險增三倍
2023-02-08 07:56:58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後,可能增加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這是中山醫大附醫與高雄榮總跨院研究團隊合作,透過大數據研究得出的結論,風險是未染疫者的三倍,成果發表在2023年2月柳葉刀(Lancet)子期刊上。
-
明明有睡飽還是感覺疲勞?對抗慢性發炎5招強大體質
2023-02-07 21:36:26明明有睡飽,卻還是異常疲勞?常會感覺身體不舒服,但找不出明確病因?青春痘長滿臉,擦什麼保養品都沒用?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提醒,有可能是身體一直處在亞健康狀態,慢性發炎而不自知。
-
瓦斯爐煮東西即使關火也可能釋放1致癌物 多1動作預防
2023-02-07 21:27:27瓦斯爐恐為室內空汙的主要來源之一,《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1項研究指出,瓦斯關火後可能會釋放出致癌物「苯」,提醒民眾小心防範,國內毒物科專家則建議,在關掉瓦斯後,不要急著關抽油煙機,最好再開啟3至5分鐘。
-
迎超高齡寡居時代 台獨居老人照護系統獲專利
2023-02-08 11:05:24全球長者獨居比例顯著成長。以台灣來說,85歲以上的長者就有24.6%獨居。僅一名老人獨居的住宅數,也從十年前的23萬間,增加到51.7萬間。在日本甚至還有孤獨死的情況發生。有台灣業者開發獨居老人照護系統,偵測長輩的活動情況,達到遠距通知。這項台灣發明,也獲得多國專利。
-
提神飲料若含「這成分」不能當飲料喝! 喝太多恐成癮
2023-02-04 18:57:56熬夜工作、長途開車時,許多人習慣飲用提神飲料。不過,藥師提醒,部分提神、能量飲料含有酒精,且濃度高於8%以上,屬於指示藥品,只能在藥局購買,且有用量限制,如果過度飲用,恐有成癮風險,或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
立春天氣回暖!身體卻生病 中醫揭病因提醒2類人注意
2023-02-04 18:57:29從年前到年後,連續幾波寒流想必凍壞了許多人!加上年關交界期,民眾工作勞累,過年假期要返家掃除、團圓吃飯,還會熬夜打麻將、追劇等,中醫師涂育維提醒,如果禦寒準備不足或操勞過度的話,身體會堆積過多的火氣,這時容易應驗《黃帝內經》中的「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寒流當下可能沒事,但一到立春乍暖還寒之時,就會大病一場,特別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或體虛患者需要特別當心。
-
似奶非奶!燕麥奶、豆奶是甚麼?專家教你喝出營養力
2023-02-04 18:39:41為求健康、講究天然,越來越多店家推出燕麥奶咖啡、豆奶咖啡供消費者選擇。不過,營養師提醒,燕麥奶、豆奶雖都有「奶」字,營養成分卻與牛奶大不同,如想攝取鈣質、蛋白質,仍建議添加牛奶。
-
印度人工淚液遭細菌污染 在美致感染失明釀1死
2023-02-04 16:30:02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昨天發出藥品警訊指出,印度藥廠生產的EzriCare人工淚液疑遭抗藥性細菌污染,美國至少55人通報出現感染、失明等不良反應,並有1人死亡。
-
口罩戴太久惹禍 小心感冒併發鼻竇炎
2023-02-03 22:29:07疫情趨緩,僅管戴口罩政策已逐漸鬆綁,但仍有不少民眾怕病毒上身,口罩戴緊緊,台中一位林小妹妹感冒後反覆發燒流鼻涕都好不了,求助小兒科才發現是鼻竇炎惹禍,醫師推測,是因為感冒期間長時間戴口罩,鼻涕過量所引起。
-
朴醫 敏惠醫專產學合作 守護沿海地區民眾醫療保健
2023-02-03 22:08:06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與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於今(3)日,於朴子醫院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結合雙方資源與優勢,創造實習與就業的互惠,發展產學合作特色,立委蔡易餘、台灣長照人才品管學會謝文淮理事長與會。
-
高醫攜手輝瑞建基因治療中心 盼提供罕病治療方案
2023-02-03 17:10:47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攜手致力推動基因治療技術的輝瑞大藥廠,簽合作備忘錄建南部基因治療中心,盼結合研究、實務和業界經驗,為罕病患者提供更好治療方案。
-
酒癮難戒?中榮「酒癮治療」結合科技幫戒酒
2023-02-03 07:49:18台灣各地的路上,隨處可見「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標語,但酒後肇事的車禍仍層出不窮,台中榮總醫師指出,七成酒駕者可能再犯,而4次酒駕以上的人,酒精成癮比例接近9成,主要原因是缺乏完整的酒癮治療,而台中榮總結合科技建構酒癮治療模式,幫助酒癮患者戒酒。
-
上班、唸書醒腦靠薄荷棒、綠油精 藥師提醒NG用法別踩雷
2023-02-02 20:10:32過完10天連假,許多人年後上班,總覺得提不起勁,藉著喝咖啡或是塗抹薄荷精油(棒)來提神。但藥師提醒,嬰幼兒與孕婦應避免使用薄荷腦等物質,以免引發引起嬰幼兒癲癇、意識障礙等問題。
-
蘇貞昌罹國人常見骨科疾病 椎間盤突出好發腰椎這幾處
2023-02-02 20:05:07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大年初一時因走路太快而閃到腰,導致腰部劇烈疼痛,在完成交接典禮,於台北榮總接受微創手術。據了解,蘇年紀較大,應有椎間軟骨退化,以及腰椎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如動作或姿勢不正確,而引發急性發炎。
-
擴大世界癌症日影響力!UICC:有3分之1癌友可治癒
2023-02-02 20:02:50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是由國際癌症控制聯盟(UICC)所發起的1項倡議,而從2022年至2024年主要的宣傳主題為縮小癌症的照護距離,UICC希望用為期3年的影響力運動讓世界癌症日不僅僅只存在日曆上的一天。UICC指出,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死於癌症,藉由宣傳活動的推動,期盼全球公民從認識癌症到團結努力共同的力量,減少癌症在全球各地的健康威脅及提高生活質量和癌症存活率。
-
112年首例瘧疾境外移入 瑞士籍男西非帶病來台
2023-02-01 16:49:37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是今年首例,個案為50多歲瑞士籍男性,赴西非工作後,出差來台,原本以為感染COVID-19,症狀持續,二度就醫才確診瘧疾。
-
2/7起入境自主防疫放寬 取消外出須快篩陰性
2023-02-02 11:48:52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2月7日起,調整入境旅客「0+7」自主防疫期間篩檢時機,取消外出須有2天內快篩陰性結果規範,改為自主防疫期間如出現症狀再使用家用快篩試劑篩檢。
-
室內口罩擬鬆綁 預計2/2公布細節
2023-01-31 19:18:14室內口罩鬆綁預計本週公布,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傍晚與教育部、交通部等進行跨部會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還有部分細節需要修正,預計將於2月2日記者會公布。
-
腸病毒急診上週破百人 疾管署呼籲幼童有8症狀應就醫
2023-01-31 12:46:35黃曆新年期間腸病毒可不會休息的!疾管署表示,在上週黃曆新年期間有多達134人因腸病毒到急診報到,比小年夜當週上升74%,且社區內腸病毒仍相當活躍。疾管署補充,2022年有3例腸病毒重症。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就醫。
-
過節大魚大肉小心隱形殺手 網友熱議高血脂5前兆!
2023-01-31 12:41:46歲末年初歡樂團聚之際,大魚大肉吃下肚,是否發現身體產生了一些變化?有時突然感到胸悶胸痛,或是更容易感到疲勞乏力,小心這些都可能是高血脂的前兆!根據衛福部於2017至2020年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然身為三高中有著「健康隱形殺手」之稱的高血脂,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成為國人最易忽視的疾病之一。
-
分析:中共以群體免疫為目標 將再次失敗
2023-01-24 11:17:42中共三年的清零政策導致全國各地反覆封控,無法消滅病毒。防控失敗後,中共上個月突然180度大轉彎,徹底放棄清零,並宣傳越多人感染越好,以「快速過峰」。分析指出,中共的開放若以實現「群體免疫」為目標,將再次失敗。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