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放緩 美投資者賭人民幣下跌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8月30日訊】此次梅克爾訪問中國,外界都將歐債問題視為雙方觸及的首要議題。路透社稍早也引述德國官員意見,不排除雙方會就人民幣匯率彈性問題有進一步討論。外界一直在觀望,中國政府是否還能繼續壓低人民幣匯率。隨著中國經濟走緩態勢明險,美國投資界
對人民幣的前景,開始迷漫悲觀氣氛 。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的比率下降了近1%,幅度雖小,但卻是自2005年以來的首度下跌。許多曾看好人民幣的投資人轉而看淡人民幣。位於紐約的Bienville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3億美金的資產,近日就在利用期權做空人民幣。
過去幾周,一個投資人密切關注的指數顯示,人民幣在未來一年可能下跌1.4%,這個指數是在香港的離岸遠期交易的基礎上產生的。
評論人士指出,投資人看談人民幣,是由於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造成的。
財經評論員 宋仁:「中國現在有很多很大的變化讓外界擔心,一個是民營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民營企業一困難,國家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國營企業在中國又承擔不起這個重任來,所以中國這方面讓外邊的世界特別擔憂。」
宋仁說,除了經濟因素外,政治不穩定也是外界擔憂的原因。今年二月王立軍出走美國領館的事件,將中共的內部權鬥暴露在世界面前,甚至軍隊也可能出現異動。
財經評論員 宋仁:「軍隊如果一鬧起來,這是最壞的結果了,一鬧起來的話,人民幣馬上就會大跌,比如現在是1比6點幾,馬上就到1:9,1:10,1:11,這就是幾天的事。」
宋仁表示,就算沒有大的動盪,權力的爭鬥出現膠著狀態,也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
財經評論員 宋仁:「外匯市場,對一個國家的貨幣,就怕的就是不明朗,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這樣人民幣也會跌,比如一年兩年之內就可能跌到1:9,1:10,大家觀望著看。」
另一個人民幣走弱的蹟像是,香港的人民幣儲蓄在去年11月份達到高峰後,開始出現下降。
財經評論員 宋仁:「現在是裡外都在慢慢的往外跑,這就造成了人民幣整體的大趨勢是往下滑。」
新唐人記者曾錚紐約報導
相關新聞
-
人民幣存款餘額跌破2000億大關 下探9年新低
2023-01-16 18:18:16中國經濟發展存有疑慮,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影響投資人信心,連帶使人民幣「錢景」不被看好。中央銀行今天公布111年12月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為人民幣1952.05億元,創9年最低紀錄。
-
中國經濟內憂外患 人民幣匯率今年跌逾5%
2023-07-03 19:53:49除了外部壓力,中國內部經濟可是百病叢生,今年以來,中國人民幣一路走貶,日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破7.25。外媒分析認為,人民幣下跌,顯示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
人民幣貶破7.25 外媒:顯示外界擔憂中國經濟
2023-07-03 17:30:06除了外部壓力,中國內部經濟可是百病叢生,今年以來,中國人民幣一路走貶,日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破7.25。外媒分析認為,人民幣下跌,顯示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
官方救市民間悲觀 中國掀提前還貸熱
2023-01-17 12:32:22中國官方為拉抬經濟正放鬆房地產限制,但民間卻出現對房市信心不足的「提前還貸」理財潮,迫使銀行提高還款門檻;專家認為政策有助房市走出危機,但更重要的是市場需求尚未恢復。
-
中國罷工抗議翻倍 大量中共國企組民兵為維穩?
2024-02-21 21:12:09近幾個月來,數十家中共國企內部,重新撿起毛澤東時代的遺產,成立了所謂「人民武裝部」(PAFD)。外媒統計,至少16家國企成立民兵單位。學者分析,是因為中國經濟下滑,中共需要加大力度在國內維穩。
-
外國關領館、企業撤!高盛示警: 勿投資中國
2024-03-05 12:55:30外資大舉撤離中國市場,就連過去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高盛集團,現在也轉向,阻止客戶投資中國。此外,荷蘭還關閉重慶領事館,消息指出,原因正是商業活動有限。
-
劉鶴喊話當「共富」發動機 外商報告皆不買單
2023-01-18 13:00:52昨天,中共官方公布2022年經濟增長僅3%,創下半世紀以來最糟表現之一。同一天,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達沃斯論壇招手外資喊話外商是中共「共同富裕」的發動機,不過,綜覽近期外國在中商會的報告,外商仍持謹慎悲觀態度。
-
世銀指中國經濟復甦障礙大 富豪出逃潮創高
2023-06-15 19:31:33來關心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數據近期表現不佳。14號,世界銀行發布「中國經濟簡報」,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放緩,表明中國的復甦仍然脆弱。另外,今年中國大陸預估會有超過1萬名的百萬富豪移民到外國,可能使中國經濟成長的減緩進一步惡化。
-
英外相:台海戰爭重創全球經濟 沒有國家能倖免
2023-04-26 21:34:15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日前喊話中共,公開軍事擴張的意圖。25號他在倫敦市長官邸晚宴上,發表年度外交政策演說。他表示,台海戰爭不僅會造成人類悲劇,還將重創全球經濟,不管距離台灣遠近,沒有國家能夠不受影響,而中共更將首當其衝。
-
中國經濟難救!《華爾街日報》點明八大困境
2024-03-01 19:30:29歡迎回來。中國經濟衰退訊號不斷,中共官方最新公布的2月PMI數字,連續第五個月萎縮。外媒《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轉捩點,並列出當前面臨的八大問題,包括房地產成長引擎不再、消費者信心低迷、物價陷入通貨緊縮、債臺高築規模遠超GDP、勞動力減少、外資持續撤出、其他國家提高對中貿易壁壘、以及經濟成長放緩。
-
中國2023經濟成長5.2%?彭博:經濟學家質疑
2024-01-19 17:18:3917號,中共發布經濟數據,表示中國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5.2%。彭博社報導,中共公布的數據受到經濟學家懷疑。美國智庫榮鼎集團中國研究總監萊特認為,中國GDP數據「明顯誇大」。香港科技大學,專門研究中國統計數據的經濟學教授霍茲也表示,中共大幅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顯示這些數字很有問題」。霍茲指出,中共中央統計局無權對下級官員進行準確報告,且「行政環境日益政治化」,官員要求他們「改變數據編製方法,或直接捏造數據」。
-
等不到放寬管制 美國沃爾瑪登陸首家門市拉鐵門
2022-12-13 17:05:20北京當局近期宣布放寬防疫管制,不過統計顯示,中國約190萬家零售業撐不住,倒在管制鬆綁的黎明前,其中包括美國零售業龍頭沃爾瑪前進中國開拓的首家門市深圳洪湖店。
-
6月CPI年增0%!學者:中國實際進入通縮狀態
2023-07-11 19:47:42在美國聯準會表態7月可能會升息,以壓低通膨之際,中國6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回落到零,比市場預期的還要低,就連被視為先行指標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大幅下跌。學者表示,中國實際上已經進入通縮狀態。
-
中國經濟哪出問題?《華爾街日報》點明八大困境
2024-03-01 17:43:06中國經濟衰退訊號不斷,最新公布的中國2月PMI數字,也是連續第五個月萎縮。外媒《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轉捩點,並列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八大問題,包括房地產成長引擎不再、消費者信心低迷、物價陷入通貨緊縮、債臺高築規模遠超GDP、勞動力減少、外資持續撤出、其他國家提高對中貿易壁壘以及經濟成長放緩。
-
外資撤.荷蘭關重慶領館 高盛示警勿投資中國
2024-03-05 19:20:26外資大舉撤離中國市場,就連過去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高盛集團,現在也轉向,阻止客戶投資中國。此外,荷蘭還關閉重慶領事館,消息指出,原因正是商業活動有限。
-
重返通縮?中國9月CPI零增長 PPI連12個月下降
2023-10-13 21:16:24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9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相較去年同期零成長。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降幅雖然縮小到2.5%,但也已連續12個月下降。彭博社指出,中國經濟復甦的情況讓人感到擔憂,不只有房地產危機,中國十月長假期間的出遊和消費也低於政府的預期。澳盛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刑兆鵬表示:「9月通膨數據不如預期,表明央行對抗通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局已經宣布數百項逆周期措施,力圖拉抬內需,但消費者的信心依舊低落。」
-
今年50萬家餐廳倒閉 中共清零政策把人民、經濟逼向邊緣
2022-12-05 15:56:22在中共嚴格的清零政策下,已經把人民及經濟推向邊緣,港媒引述中國數據公司企查查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有近50萬家餐廳倒閉,光是前半年撤銷營業登記的餐廳數就超過2020年1整年的總數。
-
「中國經濟放緩」 美商長:美企投資失去耐心
2023-09-05 14:32:34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3號接受外媒專訪,透露美方正運用半導體銷售限令,扼殺中共軍事能力。同時指出中國經濟正在放緩,美國企業對中國投資的耐心正在消磨。
-
重返通縮?中國9月CPI零成長 PPI連12個月下降
2023-10-13 17:17:31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9月CPI,相較去年同期零成長。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降幅雖然縮小到2.5%,但也已經連續12個月下降。彭博社指出,中國經濟復甦的情況讓人感到擔憂,不只有房地產危機,中國長假期間的出遊和消費也低於政府預期。澳盛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刑兆鵬表示:「9月通膨數據不如預期,表明央行對抗通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局已經宣布數百項逆周期措施,力圖拉抬內需,但消費者的信心依舊低落。」
-
1週工作1小時不算失業?中國青年失業數據失真
2023-06-16 17:48:14中共國家統計局,5月份城市16到24歲,青年失業率達到20.8%,但實際情況可能更糟。根據中共官方公布的「就業標準」,一個星期工作一個小時以上,就算是「就業」,引發網友批評。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研究員王明遠,日前發文指出,中國失業率統計明顯失真,保守估計,目前16歲到40歲的青年絕對失業人口,比疫情前增加了2500萬到3000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