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是機會還是風險?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5月15日訊】兩岸正在洽談服務貿易協定,現階段暫定開放項目台灣55項、中國大陸65項,儘管官方對協議態度樂觀,看起來好像是中共官方放寬了更多項目給台灣,不過,簽訂協議之後,對台灣究竟是獲利還是風險,還有待觀察。

馬政府執政之後,兩岸互相促成總共八次江陳會,積極為兩岸經貿協議鋪路。政府把兩岸簽的十八項協議,作為政績,大力正面宣傳。雙方協議一簽再簽,究竟成效如何,看法還是兩極化。

去年8月簽的投保協議,才剛生效一百天,就發生上海台商遭到開發商強拆廠房,這起台商受害糾紛,直接檢驗投保協議能不能保障台商。

而針對即將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舉凡醫療、金融、電信、旅遊等,都是雙方開放投資項目,至於開放之後的利弊得失,同樣也是看法兩極。

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張平沼:「台灣的製造業,要去的能去的敢去的差不多都去了,沒有去的已經很少了,只是規模要不要再擴大而已,那未來真正兩岸交流重點,已經轉型了,這二、三十年過去以後,未來的轉型是服務業。」

台灣媒體引用出版業者,高呼期待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磨拳擦掌,看好未來,但另一方面,擔憂的聲音也不是沒有,尤其是對台灣就業市場的衝擊。

民進黨立委 段宜康:「我們到底會面對多大的衝擊,我們有可能付出甚麼樣的代價,其實通通都沒有說明。」

民進黨立委 陳其邁:「其實中國在整個談判策略來講,它非常清楚,它是希望你的人跟你的錢能夠前進中國,所以換句話說,我們服務業去到那邊,除了帶人帶錢去之外,恐怕很多項目你是看得到吃不到。」

由於大陸開放台灣65項,而台灣對大陸開放55項,字面上似乎是中國對台灣讓利,但政府缺乏負面評估,不論是台灣內部衝擊,或是台商前進中國根本就是步步維艱,因此對於投資風險,企業把希望寄託在談判結果。但檢視過去,未來不能完全說是很樂觀。

民進黨立委 李俊俋:「所有十八項協議我們現在事後一個一個檢驗出來,發現該爭取的都沒有爭取到,該讓步的全部都讓掉,這也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包括我們一直在講的,所謂兩岸司法互助協議,結果我們重要經濟犯,一個都引渡不回來,包括陳由豪現在也變成中國人了。」

台灣投資中國受害這協會 沈柏勝:「我說兩岸的和諧、和兩岸的和平統一,是他們自己想的、自己講的,你坑害台灣百姓,它已經不能構成所謂的兩岸和諧了,你們誘殺又迫害台灣百姓,怎麼有和諧的兩岸關係可言。」

反對政府只為簽協議,忽略負面衝擊,台灣在野紛紛定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但究竟後續結果會怎麼發展,只能看簽署之後的結果。

採訪撰稿:劉姿吟

攝影剪接:陳輝堯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