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服貿台邊緣化? 學者駁謊批鎖進中國
【新唐人亞太台2014年4月13日訊】九個月來,政府對於服貿不能不簽的理由,總是把它和台灣國際競爭力掛勾,但今天在台大法學院霖澤館舉辦的一場座談會上,多位經濟學者駁斥這樣的說法,認為退回服貿,是拒絕中國的極權化,同時關鍵在於台灣產業競爭力,如果能把簽服貿的心思用在調整經濟結構,即使沒有自由貿易協定,也不會邊緣化。
前金管會主委 施俊吉:「即便沒有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也不會邊緣化。」
前經建會主委 陳博志:「實際的問題是,我們的產業外移中國,而我們的產品被中國搶走,政府卻怪沒有FTA,而且要讓我們產業進一步外移到中國,讓中國人不只在國際上搶走我們,中國人要進到我們國內市場,把我們國內市場給搶走。」
兩位前經濟首長及學者專家,共同揭穿政府服貿說帖,駁斥不簽服貿,台灣就會遭邊緣化,影響國際競爭力等謊言。成大教授梁文韜,也親授香港經驗,認為服貿不只是經濟或政治問題,而是被併吞的問題。
成大政治系教授 梁文韜:「醫療手套,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以往台商,佔有百分之九十幾的市佔率,全球,到了中國之後,全部現在幾乎都變成中國生產了,中國的廠商,我們競爭力是在這種狀況底下,被一天一天被削弱,中共就是在用這種方式對待香港,也是用這種方式對待台灣。」
學者指出,目前面臨產業人才資金外移中國的危機,台灣自身的產業轉型及產品競爭力才是關鍵。去年底,中國已成為台灣最大債務國,專家擔心,若再加上服貿開放中資入股國銀,還可能進一步影響台灣金融自主。
前金管會主委 施俊吉:「金融自主權如果沒有,不只是你的個資的問題,會不會被中國拿走而已,我認為你根本就連政治上的民主,都沒有辦法往下保持,自由是沒有辦法維持下去的。」
台大經濟系主任 鄭秀玲:「雜誌曾經說,美容美髮這一項的開放,是中國極力爭取的,我們台灣有十萬家的美容美髮業,大街小巷都有,社區都有,那這些就是未來以後選舉的點,如果它進來之後。」
點出中共簽服貿政治意圖,鄭秀玲認為,兩岸爭端解決機制,及貨貿協議應該優先簽署,也劃出服務業紅線,開放項目不應危及國安。
新唐人亞太電視 高健倫 張芝瑄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座談會錄影】政經座談:面對險惡的2020,台灣如何妥善因應?(台北場)
2019-09-18 15:54:34美中貿易戰真會停止嗎?中國的體質、結構會改變嗎?面臨內憂外患的中共,會不會藉紅色媒體滲透攻佔台灣?台灣應如何防患未然?海內外專家為我們解謎!
-
短短一週內!中國4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被逮
2019-07-10 20:46:14歡迎回來,大陸股市最近是風暴不斷,短短不到一週的時間,大陸4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被抓。相關新聞一經曝光,股價隨即應聲大跌,廣大中國股民則是備受煎熬、苦不堪言。
-
彭博給小英打分數 一年來進步多於退步
2017-05-17 11:04:11這個週六,總統蔡英文執政即將滿一週年,據了解,520當天,總統府和行政院都將低調度過,不會特別舉行活動,但外媒彭博社,拿出五大數據,為蔡政府執政週年,打分數,結果是,進步多於退步。
-
透視義大利失控疫情 直擊被溫州人佔據的普拉托
2020-03-20 19:46:33為何中共肺炎會在歐洲的義大利爆發?近期引發連串討論。去年3月,義大利總理孔蒂,不顧歐盟反對,與中共簽下「一帶一路」協議;而多國領袖警告,這有如給義大利境內產業引進了「特洛伊木馬」。其實早在之前,城市普拉托,就被質疑成了中共在義大利的特洛伊木馬。因此有評論認為,大量住在普拉托的中國溫州移民,是義大利疫情大爆發的重要因素。新唐人《中國解密》特派員前進義大利,帶您了解。
-
三星.韓進接連出事 南韓經濟陷入疲態?
2016-10-28 11:33:50近期南韓可說很不平靜,不只貨運業龍頭韓進出現況狀,三星的爆炸事件,讓今年出口成長陷入隱憂,韓國時報更報導,南韓包括失業率、工廠運轉率數據,已經惡化到接近金融風暴時期水準。
-
股災後再看中國經濟 謝金河轉發八預測
2018-10-12 09:13:11好,正當全球聚焦股災的後續效應時,財經專家謝金河昨天在臉書上分享文章,評論中國經濟,內容提到,中國2010年發財靠融資,只要會說故事,融資一輪接一輪,然而文章預測中國經濟將有八大效應,包括,樓市泡沫將吞噬富人財富,個人理財將出現大規模違約,世界工廠風光不再。重污染,重耗能企業被清除。人民幣升值泡沫吹破。泡沫產業被擠出效應。眾多台商被洗出中國大陸。富二代敗家,財富來得太快,二代提前敗家。謝金河說,在中美貿易摩擦升高之際,文章似乎看到中國經濟下一個調整方向。
-
在陸台商爆「逃命潮」 年撤資約500億
2018-09-01 21:47:50隨著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大陸的台商出現了撤資潮。另外,日本和德國企業也陸續撤離中國大陸。業界人士分析,外資的大量撤離可能引發大陸失業潮,GDP下降,外匯存底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
兩岸冷傷台灣經濟?謝金河舉事實反駁
2017-10-18 14:12:54好,中共切斷兩岸交流,是否嚴重打擊台灣經濟呢,財經專家謝金河昨晚在臉書貼文直指「這些年,很多人把台灣說得好像快完蛋,其實台灣沒有那麼差!」。他說,今年全球經濟都很好,台灣也沾光,今年前三季出口,是歷年第三高,也是六年來最大出口成長紀錄。而台灣對中國及香港的出口,也創了15個月新高。謝金河說,過去工具機產業很害怕台幣升值,但這兩年,台幣升值很多,台灣的出口依然大成長,他說,這才是台灣真正的競爭力。
-
美再提反中共影響法案 親共者將付代價
2019-02-19 21:05:39美國跨黨派議員日前提出法案,要求調查和反制中共在美國和盟國操縱媒體、經濟脅迫等, 以擴大影響力的行為。評論認為,一旦法案通過,那些在美國為中共搖旗吶喊的華人,可能會被遣返回中國。
-
比土耳其慘?紐時:中國情況更糟恐影響全球
2018-08-16 07:14:49好,土耳其危機引發全球關注,不少人擔心,會不會引發更大區域的金融風險。重演1997年泰銖狂貶引爆亞洲金融危機。不過,紐時專欄作家(Ruchir Sharma)更擔心,比起土耳其,當下有個更大的問題顯現,強勢美元削弱土耳其經濟,也可能損害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而且他認為,中國的情況可能更糟,過去10年中,全球新增債務超過一半是中國國內的貸款。再加上中國面臨資金外流的風險,目前正處於兩難的局面。因為強勢美元可能引發資金外流,但如果拉抬人民幣作為回應,可能進一步使經濟減緩。專家指出,全球經濟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
-
中共20條促消費 買不起水果買汽車?
2019-09-10 21:19:23在出口下降,投資無處可去的情況下,中共把拉動經濟的目光,再一次集中投向了老百姓的錢袋子。日前中共當局推出了20條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的措施,聲稱要釋放汽車消費潛力等。不過,業界認為,在國內民眾買不起水果、豬肉的情況下,用政策刺激百姓去買汽車,恐怕無濟於事。
-
反服貿要角 鄭秀玲請辭選時代力量立委
2015-11-03 23:12:55時代力量今天發出採訪通知,預告反服貿運動關鍵要角,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已經向學校請辭,她將加入時代力量,參選不分區立委。
-
川普的成績單 美非農就業人數超預期!
2017-03-11 20:20:24來看到,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第一份成績單,二月份的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報告。報告顯示,二月份的非農就業人數,遠超預期,訊息一公布,也衝高了週五的美國股市行情。專家預計,美聯儲本月再度升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
【座談會報名】假新聞排山倒海而來,台灣如何因應?(高雄場)
2019-05-09 09:37:48「假新聞」全球氾濫,美國和台灣是重災區,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已見證其威力,中共食髓知味,2020 大選會再加劇,無可置疑,如何破解並予以反治?海內外專家為我們解謎!
-
智庫洩露中國將爆發金融恐慌 中共急刪
2018-06-30 20:48:12再來關心,中共官方智庫有一份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很快將出現金融恐慌。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很快的,就被刪除。接下來的新聞,我們帶您探究,這份已經被刪除的報告裡,到底探究了哪些中國的金融問題。
-
共官自爆40兆地方債!中國還有多少危機
2018-06-06 20:45:28中共官員5月中旬在一場論壇中表示,中國有40兆的地方債,「地方政府沒有一個想還債的,甚至連利息都付不起。」引起外界討論,中國還有多少潛伏的金融危機?
-
大量蒸發!中國近9萬家房地產公司註銷或吊銷
2019-12-18 21:37:21根據中國大陸經濟數據,今年大陸已經有接近9萬家房地產公司註銷或吊銷,剛結束的中共經濟會議還在繼續強調房市調控。學者預計,明年關閉的房地產企業,恐怕還會更多。我們今天的透視焦點,帶您深入瞭解。
-
台灣民主兩岸未來 「凍蒜」終將勝「清算」
2016-05-23 20:28:33蔡英文在520的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關係,需要考慮台灣的民主原則,和普遍民意,不過,面對中共,在經濟和外交上的壓力,蔡英文政府,要如何守護台灣民主,我們的透視焦點,帶您來關心。
-
外媒:不必北京同意 台灣經濟也能持續成長!
2020-01-15 22:25:41蔡總統以破紀錄票數連任,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分析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認為由於兩岸經濟整合步調明顯趨緩,加上台灣製造業的底子雄厚,這個令北京不滿的選舉結果,不太會改變台灣經濟基本面優勢。同時,台灣可望受惠於亞洲供應鏈重組,台灣經濟將持續成長。國際媒體怎麼看蔡英文連任後的經濟局勢?請看透視焦點。
-
馬批蔡大陸出口依存度高 學者:指標過時
2019-05-02 21:12:59前總統馬英九日前批評,民進黨的新南向政策下,對中國大陸貿易依存度反而提高。但學者指出,針對進出口統計的數據,已不具有代表性,企業國際經營能力越來越強大,真正要衡量的是,企業在生產力的相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