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多空交戰 雅虎宣布與Google合作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10 月 22 日訊】美國超級財報週,部分企業營收結果出爐,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航運、交通類表現亮眼,網路類股的Yahoo、IBM則是數據難看,華爾街股市21號盤中震盪,終場三大指數均告下挫。
美國20號,法拉利以每股52美元首度公開上市,美股航運、交通類股表現亮眼。美國最大汽車生產商,通用汽車宣布,第三季EPS為1.5美元,股價攀升5.8%。波音第3季盈餘年成長25%,也優於預期,一度帶動美國股市上漲。
不過經營網路產業的雅虎,財報表現差強人意,2015第三季營收淨利僅 7,600 萬美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 67.7 億美元,Yahoo20號,宣布將與Google成為合作夥伴,將在Yahoo搜尋服務中,導入部分由Google Search所提供的搜尋結果,和相關廣告內容。
彭博評論員 Cory Johnson:「像是提供搜尋引擎,之後雖然你是使用Yahoo的搜尋欄位,但實際卻是使用Google的搜尋技術,最後我們可以看到,網路使用流量可能會跟Google來做分享,Google可能要收取流量費用和廣告分紅。」
同樣也是科技類股的IBM,受到國際經濟趨緩,中國市場營收銳減17%,第3季營收下滑14%至193億美元,IBM股價20號早盤重挫5.1%。
Recon Capital管理合夥人 Kevin Kelly:「投資者現在關注的是具體公司的指標,以及管理階層如何看待明年的宏觀景氣背景,包括中國可能放緩,以及強勢美元,還有具競爭力的市場。」
空方力道不斷,加上國際油價走跌,能源類股、醫療保健類股重挫,多方角力下,美國上市公司的財報好壞不一,21號 華爾街三大指數同步收黑。
新唐人亞太電視 沈唯同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台灣電商重新定義 虛實整合邁向全通路
2016-06-21 21:17:51今天有電商業者舉辦大會,除了試圖自家電商生態圈,也預告台灣電商,已經全面朝向全通路零售概念,下一步就將從零售業領域,跨足服務業,整體產值可望突破八兆。
-
雅虎怎麼了 裁員、賣核心事業能挽頹勢?
2016-02-03 20:33:17財經消息,美國雅虎,今天公布2015年第四季財報,同時宣布將裁員15%,以及關閉全球5間辦公室,震驚業界。不過,更令人驚訝的是,董事會釋出訊息,可能出售雅虎的核心事業。
-
《每日郵報》傳買Yahoo 透露攻美野心
2016-04-14 20:53:48今年二月,美國Yahoo宣布將出售核心事業,目前,出價的公司據傳已經有數十家,其中還包括英國《每日郵報》的母公司DMGT。外媒報導,《每日郵報》入主Yahoo的傳聞,透露出每日郵報攻佔美國市場的野心。
-
雅虎廣告獲利欠佳 重組部門年底前裁1600人
2023-02-10 17:45:35科技業裁員消息不斷,雅虎(Yahoo)9日聲明,計畫大規模重組廣告技術部門,今年底前預估裁員超過1600人,大約是員工總數的20%。雅虎執行長蘭佐內(Jim Lanzone)強調,這波裁員並不是在財務上遭遇挑戰,而是獲利欠佳的廣告業務改變戰略,以因應高通膨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本周開始啟動的第一輪減員,將裁撤約1000個職位。同一天,開源平台 GitLab也宣布將裁員7%,大約是130人,消息傳出後,當天股價下挫14%。
-
重整廣告科技部門 雅虎計劃裁員逾20%人力
2023-02-10 09:26:45雅虎公司(Yahoo! Inc.)今天表示,計劃裁減20%以上人力資源,以作為廣告科技部門重大重整的一環。
-
川普轟中共食言:我們可以不和你做生意
2019-05-09 13:36:15午報頭條先關心,為了反制中共談判拖延、反悔;5月10日,美方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上調關稅。美國總統川普昨晚先是發推文,揭露中共拖延目的,而就在稍早他發表談話,表示因為中共打破協議,才加徵關稅;並強調,美國不會退縮,直到中國改變。
-
美股重挫強震 謝金河爆原因:這是好現象
2018-02-06 07:40:56再來關心,美股遇到史上最慘黑色星期一,連2天狂跌,今天,道瓊收跌1175點,跌破25000點,2018年以來的漲幅完全蒸發。台股昨天收盤也重挫近180點,,對此,財經專家謝金河,在臉書上寫道,這是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通過以來,全球股市最大的一次回檔,他說,主因是元月股市太強勁,道瓊指數元月大漲1430點,很多市場在元月,幾乎把整個年度漲幅都漲完了,股市猛烈拉回整理是好現象。謝金河還說,美股一記強震,恐怕還會有餘震,接下來各國股市的指數最好節省點用。
-
川普重返辦公:免費藥物供國人 中共將付代價
2020-10-08 13:19:55再來聚焦,美國總統川普出院,過去 24 小時沒有症狀,已經重返辦公。最新消息,他發布站在橢圓形辦公室前的演說影片,希望將治癒他的藥物,透過緊急授權免費發放給美國民眾。
-
開票直擊 川普:有信心連任 不過早宣布勝選
2020-11-04 09:26:18美國大選登場,最早開出得票的是新罕布什爾州的、兩個不到20張選票的小鎮,結果是川普領先。川普表示,他對連任有信心,預測將獲得至少306張選舉人票。但他也強調,不會過早宣布勝選。
-
川普還是希拉蕊進白宮 看美股就知道!?
2016-07-26 21:28:56歡迎回來,週三(20日)美國共和黨黨代表大會上,克魯茲不挺川普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引起黨代表內哄。川普是否能入主白宮,依歷年總統競選的經驗,還得看美股的徵兆。
-
張忠謀:明年一定比今年好 美總統大選牽動股市
2020-10-04 15:42:26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病毒檢測呈陽性後,週五(2日)美國四大指數收斂部分跌幅。終場道瓊收跌超過100點,台股ADR全數受挫,費城半導體跌了超過3%,連續7個交易日首見收黑。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天(3日)出席夫人張淑芬,在台南美術館舉辦的首次個展。媒體也詢問張忠謀,對全球經濟的看法。張忠謀表示,明年的經濟一定會比今年好,至於美國的經濟、美國的股市,倒是跟美國總統選舉有關。
-
雅虎殞落!奇摩創辦人認為有這些原因
2016-07-26 07:33:44一代網路巨擘雅虎將核心事業賣給通訊; 1997年創立入口網站奇摩,後來以新台幣五十六億元賣給雅虎的奇摩站創辦人盧大為直呼「遺憾、可惜」,他強調一連串的決策失誤、無法跟上新興網路趨勢,是導致雅虎敗陣的主因。電商協會理事長林之晨則說,雅虎近年不管市佔率與營收都節節下滑,即使換了女CEO梅爾,仍無法找到成長引擎。
-
川普揭中共拖延戰意圖 劉鶴將抵美談判
2019-05-09 08:57:41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為了反制中共談判拖延、反悔;5月10日,美方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上調關稅;而美東時間8日上午六點,美國總統川普連發兩篇推文寫到,中共出爾反爾,是他們相信未來能夠和拜登,或是其他立場軟弱的民主黨人士重新談判,「非常軟弱」的民主黨談判,然後「繼續竊取美國」,但「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因為劉鶴已經啟程前往美國談協議,後續如何可以觀察,但現在正為即將到來的關稅而感到「非常開心」,美國準備每年進帳1000億美元,這對美國是好事,但中共而言就不是了!
-
台股陷萬點保衛戰? 謝金河:關鍵在三家公司
2017-12-06 20:21:05股王大立光今天重挫,一開盤就直奔跌停,震撼市場,主因蘋果iPhone銷售成績不如預期,鴻海、台積電等權值股,也出現外資帶頭下殺,財經專家謝金河認為,台股如今高點已過,恐怕面臨萬點保衛戰。
-
中國千股跌停 美股震盪終場跌61點
2019-05-07 07:48:19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昨天一整天,國際矚目焦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5月10日對中國兩千億美元商品關稅調高到百分之25,消息讓中國千股跌停。而週一,美股先是一度最深跌掉471點,但盤中,收復超過半數跌幅,終場僅跌66點。川普週一再度發布推文指出,美國一年貿易損失達 6000 至 8000 億美元。他指出「我們不會再這麼做。」
-
張忠謀對明年經濟樂觀 台積5奈米產能滿載
2020-10-05 09:36:32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3日出席夫人張淑芬,在台南美術館舉辦的首次個展。媒體也詢問張忠謀,對全球經濟的看法。張忠謀表示,明年的經濟一定會比今年好,至於美國的經濟、美國的股市,倒是跟美國總統選舉有關。另外,蘋果新iPhone 10月中旬問世倒數,供應鏈傳出,台積電5奈米產能中,已有三分之二、總量約18萬片被蘋果包下,加上超微、高通、聯發科等大客戶卡位產能,台積電5奈米提前滿載,本季單月營收創新高可期。
-
美國疫苗研發獲突破 道瓊漲逾900點
2020-05-19 08:54:14週一,美國疫苗研發再傳好消息,美股道瓊上漲超過900點,創一個多月來最大漲勢。
-
【早安新唐人】7月25日早安新唐人
2016-07-25 08:06:47七月25日,星期一,早安新唐人,30分鐘,帶您看見全世界。
-
川普:談判未破裂 有一招讓貿易戰結束
2019-05-15 07:02:13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美中貿易戰進展;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3000多億美元的關稅清單,而中共則是要在6月1號對美國600億商品課徵報復性關稅。美國總統川普,這幾天密集在公開場合與推特上發表看法,牽動市場目光;週二,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美中談判沒有破裂,有把握贏,另外,川普當天連發數條推文,解釋美中貿易逆差現狀,其中一條推文他說:「中國政府必然會注資降息,試圖減低美國提高關稅的衝擊。美國聯準會只要跟著降息,美中貿易戰馬上結束,我們絕對贏!」週二美股道瓊收漲207點。
-
前澳洲總理:美中無貿易戰已進入科技冷戰
2018-05-04 20:09:01好,市場觀望美中貿易談判,香港股市,今天隨美股收黑。不過,有專家分析表示,美中貿易戰爭端背後,是一場秘而不宣的「科技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