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構築原鄉夢 18年復育馬太鞍溼地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1 月 05 日訊】花蓮馬太鞍,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面積廣達12公頃。不過,您知道嗎?這片土地,原先是一位原住民獸醫師所擁有,他為了想找回小時候與父親,在馬太鞍從事農作的記憶,後來與其他人合力將這裡打造成教育園區。

一隻可愛的黃尾鴝,停在水柳樹上許久,一點都不怕生,這一大片水柳,是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溼地,因為水柳的呼吸根,會很快的包覆溪流邊的土壤,抓住土壤,加上布袋蓮淨化水質,不管刮風下雨,土不會流失,水質清澈。

荒野協會成員 楊國政:「一個強化土堤的功能,做固堤的角色,以前馬太鞍溼地的溪流裏面都是長這種植物。」

當年提倡的推手楊國政,本身是獸醫,這塊生態教育園區是他捐出來,做為推廣生態教育專用的。

荒野協會成員 楊國政 :「因為從小跟父親在這邊工作會夜宿,感覺到晚上這邊星星特別多,蛙叫特別響,空氣就是很滋潤,到現在我還是很懷念,現在的規畫,都是用觀光客的角度規 畫,很多東西對農人不是很需要的。我是覺得多一些綠地,多一些耕種的土地。」

馬太鞍濕地的水源,來自馬太鞍溪上游滲透而來,水源充沛,濕地擁有近百種的水生植物及昆蟲、動物,豐富的生態環境也吸引各種鳥類。18年前,投入心力復育、推廣,雖然辛苦,更讓楊國政夫婦安慰的是,孩子認同自己的原民身份,並以身為馬太鞍居民為榮。

楊國政太太 馮先鳳:「我就覺得說我的目的達到了,我的孩子敢說我是來自馬太鞍,我是原住民,他們願意回家,走出去的時候,不怕告訴別人說,我是馬太鞍的人。」

依傍中央山脈馬錫山腳下的沼澤濕地,是他們主要的觀測站,一眼望去,布袋蓮、沙草科、九芎、銀合歡,天然的植物教室,聆聽鳥兒們的合奏曲。在這裡,可以倘佯自然,看到馬太鞍的原貌。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花蓮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