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 創新心法大公開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1 月 19 日訊】「在《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這本書中,讀者不但能在36項創新研發案例中,看到工研院研發團隊不畏挑戰、堅持追求夢想的勇氣與韌性,也能感受到早已內化在工研人文化中的創新DNA。」─經濟部長李世光
「工研院是一個創新研發的組織,能著眼環境趨勢與產業需求,以創新前瞻的科技研發來解題,並且與產業緊密合作,把技術延伸成為帶動產業躍升的力量。」─台泥企業團 董事長辜成允
工研院今(19)日舉辦《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新書發表會,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台灣生醫材料總經理廖俊仁等共同分享創新心法,希望透過此書,鼓勵大家跳出框架思考,勇於追求夢想,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劉仲明於會中分享工研院的創新心法,他說,大量的「連結(connectivity)」與跨領域合作是當中的關鍵。從系統的觀點來看,大量的連結會湧現出非預測性的成果。工研院打造出上百個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pen Innovation System Platform),最大的目的就是可以更有效地與內部、產業、學校及國際做連結,大量的連結能讓產業形成獨特的平台或生態系,有助於創新,讓臺灣企業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提及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洪鎮海表示,要掌控核心價值才有主導權、也才有發言權與定價權,進而為股東創造更好的利潤。研發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除了靠自己去解決,也要找到互補的盟友,透過行銷來拓展市場,絕對不能怕失敗,才能成功。從《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專書中可以看到,儒鴻找到工研院成為盟友,跨領域研發出智慧感知衣,從紡織領域進一步跨足到健康產業。
不只是洪鎮海,辜成允也認同找盟友相當重要,所以台泥找上工研院共同合作。他並且分享,創新是一種態度與信仰、一種行動,更是一種主義,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瓶頸,此時才要變已經來不及了,要預先做好準備並懂得窮則變、變則通,只有不斷貫徹創新的思維,企業才會永續。現在面臨多變的競爭與環境,未來會出現什麼競爭對手都是預期不到的,唯有積極應變,化被動為主動,在別人還沒變的時候就先變,才能掌握機會賺到錢。
廖俊仁表示,醫療產業跟其他產業比較不同,對新創公司來說,不要看國外做什麼就做什麼,從觀念、技術到用人、選題都要非常謹慎,且要落實跨領域整合的能量,對他來說,勇敢挑戰困難就是成功的捷徑。
在《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一書中,總共收錄了36個工研院技術的研發故事。從研發故事中可以看到,創新絕非一蹴可幾,除了有創新思維之外,唯有耐得住無數失敗的低潮與孤獨幽谷,才有令人驚艷的創新研發果實。透過此書,將讓社會大眾看到工研院近年創新技術的研發成果,更希望能鼓勵台灣年輕人勇於追求夢想、積極創新,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思考「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
《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新書簡介:
書中集結了36個工研院研發團隊堅持創新的精彩故事,共計分三個章節:(1)節能減大創新,永續未來大創新、(2)健康幸福的推手,創造活力新人生、(3)行動生活叭叭GO,智慧生活齊步走。這些創新的種子,有的早在十餘年前就種下,經歷種種的挑戰,今日才開花結果,這是以創新為產業開路的紀錄,也是與產業攜手合作並肩努力的成果,更傳達出在研發背後堅持不輕易妥協放棄的信念。透過這些團隊的故事,鼓勵大眾跳出框架思考,不畏艱難與挑戰,勇於追求夢想、積極創新。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7715
微藻高值化點碳成金
過去台灣水泥曾苦惱於水泥廠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該如何消耗,與台泥長久合作的工研院團隊看到從水泥製造過程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若不加以利用,實在可惜。在團隊一個轉念下,工研院和台泥擴大合作,利用「碳捕獲」技術將捕獲的大量二氧化碳用來養殖雨生紅球藻,進而從藻中萃取出具抗氧化功能的蝦紅素,用於美妝產品、保健食品之中。如此一來,工研院不僅解決廠商廢氣排放問題,藉此將水泥、藻類和美妝鏈結起來,創造新的獲利管道,成為工研院與廠商共同合作尋求創新的最佳案例之一。
開台灣紡織自主之路
多年前,台灣紡織業在生產布料過程中無法克服色紗斷紗的問題,工研院研發團隊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配方。為了解決紡織技術的配方問題,工研院以跨領域研發優勢,從紡織界跨入化工領域,朝著化學配方國產化之路邁進。秉持強烈使命感的工研院研發團隊歷經實驗室練兵階段後,在儒鴻的同意下,得以在生產線上進行小量試產。半年後,終於調配出不會斷紗的化學品。工研院研發團隊鍥而不捨的精神讓配方國產化的夢想實現,進而奠定機能布的基礎。
腦膜缺損修補快又好
工研院進行任何研發,首要思考的是解決不滿足產業或社會的問題,以及如何帶動台灣產業升級。同樣的思維也是適用在前工研院生醫所所長特助、現任台生材總經理廖俊仁身上。台生材的「泡沫式人工腦膜」一開始是廖俊仁為了解決醫生在進行腦手術時會遇到腦脊髓外流、沾黏的棘手問題,與團隊共同研發出來的,一改傳統的人工腦膜片,而以慕絲狀呈現。不僅技術創新,泡沫式人工腦膜還使用到原本裝設在腳踏車上的銀色充氣小鋼瓶,順利讓製造業升級轉型跨入生醫領域,創造新的價值。
相關新聞
-
遠離緊繃! 工研院研發寬鬆智慧衣
2016-12-12 20:50:06台灣紡織技術獨步全球,工研院與台灣紡織大廠技術合作,研發智慧衣,將襯衫與外套植入可以水洗的天線與微雷達技術跟手機App結合,就可以輕鬆了解個人的生理數據。
-
聚焦創新與人才 六大產業龍頭座談
2013-06-06 21:27:47工研院今天以跨產業談創新為題目,與六大產業龍頭,包括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晶元光電董事長李秉傑、億泰董事長蔡永芳等人進行座談。談到創新與人才 問題時,李秉傑表示,台灣科技產業出走到大陸,確也把關鍵的機密帶走了,而台灣要走向良性的循環,除了制度改良外,也要吸收其他各地的人才。
-
張忠謀諫新政府:創新是分配最大的罪魁禍首
2016-10-24 11:18:35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天(24日)出席工商協進會早餐會,張忠謀表示,現在政府推出的經濟政策有三個主軸,包括創新、就業、分配;他提醒,「創新是分配最大的罪魁禍首」,政府在推動新產業時,也不能忘了半導體等過去推動的產業,否則即使新產業未來通通成功,也補償不了舊產業的衰退。
-
全透明發電玻璃 不只發電還能減碳
2011-07-08 20:23:28相信觀眾們可能聽說過玻璃也能發電,但以往的發電玻璃困難度在於透光越高,轉換電能效率就越低,現在工研院有了新的技術突破,實現了高透光以及高發電率,還可以降低日照後的室內溫度,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帶您一起來了解。
-
傳統紡織結合科技 打造台灣時尚產業
2011-06-14 21:56:46早期台灣有紡織王國美名,近年來隨著時代潮流的變遷,使得這些傳統產業,也必須迎合現在消費者的口味,紡織業者就自行與科技產業結合,搭配台灣本土的服裝設計師,研發出台灣專屬的時尚品牌,紡拓會也在每年定期推出國際品牌服飾平台,讓台灣時尚延伸國際。
-
物價上漲ECFA簽訂 台紡織申請專利自保
2011-03-12 21:50:23早期台灣有紡織王國稱號,像是棉紗、人造絲、紗線等,品質都受到肯定,不過,隨著兩岸ECFA簽訂,以及全球原物價上漲趨勢,台灣的紡織市場逐漸被分食,紡織所長白志中表示,除了研發出更多的新產品,業者也只能從申請專利,來確保自己的權益。
-
工研院機器手臂 軟硬都是台灣製造
2011-08-24 21:50:43機器人的研發大家可能都認為是日本或歐美專有技術,其實在台灣,藉由台灣IC及各種產業的技術提升,機器人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在工研院努力下所有的零件軟硬體已經都是ALL MADE IN TAIWAN,在台北國際機器人展開展前,跟著我們的新聞鏡頭,帶您先一睹為快。
-
節能新發明 電表便利貼太陽能發電窗
2012-09-03 20:53:00電價節節上漲,民眾大喊吃不消,為了節省荷包,居家用電就要從高耗能的電器著手。工研院技術研發製成的節能新發明,民眾可以自己就來檢測,哪種電器最耗電。
-
限汙令衝擊台商返台?台商喊解決五缺別政治
2018-01-05 21:22:01中國的江蘇昆山、廣東珠海等台商區域,陸續傳出限汙令、限產令,強制要求停工,外企、台商都受衝擊。專家說,台商轉型迫在眉睫。台灣經濟部長4日表示,已提出台灣五缺問題的解決方案,將協助台商回台灣。
-
馬桶漏水 1年漏半個石門水庫
2011-06-07 20:20:01繼續仍然是關心地球資源的新聞。要來告訴觀眾朋友,台灣人的馬桶真的很會漏水,根據工研院最新的統計,發現10個馬桶二個漏,家庭每年漏水量,高達1億噸,幾乎是半個石門水庫,平均家庭一年為此多付100多元。
-
工研院綠能天線 勇奪歐「太陽能產業獎 」
2011-09-07 21:52:20在能源領域中最具權威的獎項之一,『2011太陽能產業獎』,6日,由主辦單位英國太陽能權威媒體Angel BC,在德國漢堡公布得獎名單。工研院以「綠能天線技術」榮獲太陽能產業獎「傑出團體獎」,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這項榮譽的國家。
-
武漢肺炎衝擊中國紡織 土耳其搶單.台灣也受惠
2020-02-14 13:38:48產業面消息來看到,由於中國大陸爆發武漢肺炎疫情,除了電子業,當然更影響每年出口千億規模的紡織產業,外媒報導,原本遭到中國激烈競爭的土耳其紡織業,迎接歐洲客戶訂單,預估可望搶下超過20億美元商機,專家也分析,包括東南亞、東協,還有台灣,紡織產業都可望受惠這波轉單商機。
-
經濟部百年特展 互動科技民眾驚豔
2011-07-24 21:22:19百年一見的台灣經建特展第一站,23號在高雄巨蛋開幕,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吳敦義、經濟部長施顏祥和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都應邀出席揭幕。蕭副總統說,高雄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都有關鍵貢獻,所以選定高雄為特展首站 。
-
台灣工研院軟性基板揚名國際
2011-05-21 04:07:38年度商展5月17日–20在洛杉磯會展中心舉行 ,台灣工研院軟性基板揚名國際
-
美中貿易戰下 台灣受惠!競爭力轉骨
2018-10-10 20:39:26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像是中國大陸今年四度降準,股市卻接連下滑,亞洲銀行一份報告就指出,不少亞洲國家,包括台灣,成為貿易戰下受惠國。更有分析師點名,傳產的紡織、鋼鐵、製鞋等產業,成為貿易戰轉單受惠族群,而台商 也有大利多。
-
產學攜手 台灣治癌藥研發領先全球
2012-10-03 16:19:23治療癌症又有新方法;中興大學、台大醫院及工研院成功研發《奈米》光動力治療藥物。能精確的殺死癌細胞,且減少副作用,未來如果在人體實驗成功,將可造福癌症患者。這項研究成果並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Small上。
-
兒童綠能體驗營 環保概念向下紮根
2011-08-10 20:33:27如何落實節能減碳,是大家關心的環保議題。工研院舉辦兒童綠能科技體驗營,透過團隊活動學習與體驗,將環保節能的綠色概念深植孩童心中。
-
新品展示 中央地方齊助業者發展創新
2013-06-23 21:25:27有想過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只要放在太陽下就可以進行充電了嗎?還有用玉米也能做成無毒容器,這些發明都是21號在台南新產品發表商機媒合會上,展示的商品,政府也提出方案來幫助業者資金問題,帶你一探究竟。
-
MIT傳統產業再起飛 設計新銳駐艋舺
2011-05-30 20:35:14MIT食品最近亮起紅燈,不過,政府對台灣紡織產業很有信心,分別在台北、台中、彰化、雲林,結合當地紡織特色,成立快速打樣中心,27日,四個城市同步開幕,其中,特別從100多位設計師當中,決選出五位設計新銳,進駐台北萬華的艋舺商圈,打造一個設計服飾的創作基地。
-
工研院機器手臂 軟硬都是台灣製造
2011-08-25 20:24:38機器人的研發大家可能都認為是日本或歐美專有技術,其實在台灣,藉由台灣IC及各種產業的技術提升,機器人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在工研院努力下所有的零件軟硬體已經都是ALL MADE IN TAIWAN,在台北國際機器人展開展前,跟著我們的新聞鏡頭,帶您先一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