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 美國學者揭開生理時鐘之謎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10 月 20 日訊】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睡前忘記設定鬧鐘,卻很神奇地在時間到前自然起床。大自然的其他生物更沒有鬧鐘喚醒,卻日復一日地準確作息。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都知道是「生理時鐘」的自然調節。三位美國學者發現了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因此在今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殊榮。

2017年通稱醫學獎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美國學者霍爾(Jeffrey Hall)、羅斯巴赫( Michael Rosbash )以及楊格(Michael W. Young)共同獲此殊榮,他們找到了控制生物生理時鐘的關鍵基因和控制機制。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 湯瑪斯‧佩爾曼 (Thomas Perlmann):

「斯德哥爾摩卡羅林學院諾貝爾會議今天決定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 Michael W. Young,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分子機制。」

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了植物、動物和人類如何適應生物節奏,讓自己與地球同步生活。簡單來說,他們解開了我們的內部生理時鐘的工作原理。這有助於解釋當人體內部晝夜節律不一致時,人們如何經歷時差,對於、失眠、抑鬱到心臟病等疾病,成為後續生物節律學與睡眠醫學的研究基石。

科學家這項開創性的研究工作是從果蠅身上開始的,他們發現基因轉譯成蛋白質後,會按固定的節律消長,正好解釋了生物的日夜節律是受到「內建」的生理時鐘所調節。

諾貝爾委員會成員 霍格 (Christer Hoog):

「這是一種內建時鐘的概念,它在所有生物體中都存在著,它與每天日昇與日落同步運作,為此,你需要配合它,所以你在早上時會比較活耀, 在白天時活動,但到了晚上你會需要睡覺,否則你的身體終將因為你非常非常疲憊而崩潰。」

如今,科學家正在探索基於這種晝夜循環的新醫療方法,配合自然的生理週期建立最好的服用藥物的時間,並更加重視健康睡眠模式的重要性。

科學家也提醒,生物按照生理周期作息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有一定的意義,包括讓生物健康地存活與繁衍後代。反之,若是違反自然定律而操弄生理節律,對人類來說未必能夠順利的生存下去。

剪輯 洪育挺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Christine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