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藥物與運動 罹巴金森病也能正常生活
皮膚黝黑的65歲林先生行動雖稍慢一些,但每次走進診間都展現出親切的笑容,外觀看起來與常人無太大差異,不提起,幾乎沒人知道他已罹患巴金森病10年了,且到目前為止,林先生的生活完全自理,不僅不需他人協助,還每天早上打球、下午游泳,甚至經常出國旅遊。
成大醫院神經部簡崇曜醫師表示,持續的藥物治療與良好生活習慣,是讓林先生維持正常生活、保持良好生活品質最重要的因素。雖然現階段無法根治巴金森病,也無法阻止疾病的進行,但透過藥物治療、外科手術等方法,確實對病人的生活品質、自我照顧及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巴金森病是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是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所造成,主要有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等症狀,會隨著時間與年紀越大逐漸明顯加重。家屬帶患者求醫的主訴常常是走路小碎步、越走越快向前衝,絕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約7.5年,會有嚴重動作障礙而需輪椅代步。
簡崇曜指出,巴金森病的治療以藥物增強腦部多巴胺系統的功能為主,其中又以左多巴(levodopa)的補充治療最有效。其他藥物如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也都被列為第一線治療的選擇。至於外科手術「深部腦刺激術」,旨在改善病人的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等,以及因藥物治療引起的藥效波動及異動症,對某些特定病人也有幫助。
除了藥物與手術外,簡崇曜醫師也提到,在飲食方面要保持均衡營養、攝取益生菌與益生元增進腸道健康、維持適當體重避免過瘦;活動方面要保持適量運動,有氧運動和肌耐力訓練、太極拳、瑜珈等,都有研究證實可改善症狀,並可透過復健物理治療訓練肌力、步態、平衡、移位及關節活動度。
另外,善用輔具的幫助則可以增加活動能力、減輕關節疼痛並減少跌倒的機會;音樂治療和舞蹈治療,對於步態、平衡、生活品質,甚至認知功能,也都有研究顯示具正面效果。
相關新聞
-
腦中風 、巴金森氏症 特殊針灸治療顯奇效 |談古論今話中醫(353)
2017-05-16 12:22:46國人十大死因仍以慢性疾病為主,其中腦血管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三名,輕者常導致 肢體麻痺,口眼喎斜,語言模糊,半身不遂;重者癱瘓床第,一切須人侍奉,不僅造成病人的痛苦及家屬的負擔,更是社會的損失。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也是特殊針灸創始人溫崇凱中醫師來到現場談談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的特殊針灸治療法 ,為什麼效果這麼顯著?
-
身體在對你求救!中醫告訴你中了哪些毒素!這樣排毒就對了 | 談古論今話中醫(480)
2019-11-15 17:51:50工業、科技的發展,你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塑膠品、食品添加劑等產品,而空氣品質越來越差,空氣中的有毒排放物等許許多多的毒素,我們吸進了多少、接觸了多少?讓我們的身體有意無意的開始生病了,例如:痤瘡、口臭、便秘、頭疼……這些都是體內毒素積聚的表現。 而中醫說的毒是甚麼?邪氣是甚麼?要如何排毒呢?這是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雅惠中醫診所院長莊雅惠中醫師,請他來告訴我們自己如何排除五臟之毒。
-
黃金鐵三角25年後重出江湖!再造保健市場新機
2020-09-10 09:54:1825年前,被稱為統一企業「黃金鐵三角」的行銷長李鴻彬、研發者賴永裕,和廣告操盤手王志明。在當時,因為成功行銷優酪乳品牌,聲名大噪。後來,離開原本公司,各自發展。25年後,因為共同夢想,三個人再度合體。這次是為了進軍,有千億新台幣產值的台灣保健食品市場,期盼為台灣市場再造新契機。
-
益生菌保「腸」健康?營養師說分明
2018-08-08 16:45:05隨著國內大腸癌罹癌人數不斷攀升,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食用益生菌,希望能夠「腸」保健康。目前也有研究指出,補充特定的益生菌可預防或緩解過敏症狀,但是益生菌該怎麽挑選呢?什麽時間吃比較好呢?而活菌和死菌又有什麽差別?
-
癌症的10大自然療法
2017-12-19 11:20:27你想沒想過,用自然療法治癌症能多有效? 大概20年前,我母親被查出得了乳腺癌。 確診後,她聽從了克利夫蘭診所腫瘤專家們的建議,做了乳房切除手術,後又接受了多輪化療。 謝天謝地,所有療程結束後,醫生診斷她已康復、「無癌」。但在隨後的幾年內,她的病情卻前所未有地加重了,飽受便秘、念珠菌感染、抑鬱症和慢性疲勞綜合症折磨。
-
強化身體抗毒力 多吃這7種食物
2017-12-11 20:08:03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人類生活的環境品質越加惡化,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在2009年發表的《全球健康風險》報告,市區室外空氣污染被列為2004年全球死亡人口的第十四大風險因素。
-
水產養殖先行者!林敏極走出虱目魚養殖台灣模式
2021-03-12 11:53:09每年7到11月是虱目魚的產季。不過,近幾年虱目魚產量供過於求,魚價逐年下探。加上今年受疫情影響,外銷受阻,導致虱目魚產地池邊價格,跌了至少25%。面對魚價慘跌,漁民賠本銷售。有生技業者認為,必須先自救才能救人。於是集結各領域專家,打造一條龍的產業鏈模式。獨到的養殖法,獲得嘉義縣虱王爭霸美味組的冠軍。
-
腦中風 、巴金森氏症 特殊針灸治療顯奇效 |談古論今話中醫(353)電視版
2017-05-12 15:35:45國人十大死因仍以慢性疾病為主,其中腦血管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三名,輕者常導致 肢體麻痺,口眼喎斜,語言模糊,半身不遂;重者癱瘓床第,一切須人侍奉,不僅造成病人的痛苦及家屬的負擔,更是社會的損失。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也是特殊針灸創始人溫崇凱中醫師來到現場談談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的特殊針灸治療法 ,為什麼效果這麼顯著?
-
女性三大健康煩惱 從腸道健康開始!
2016-09-02 17:21:50目前女性最在意且最困擾的前三名,分別為:臉部皮膚暗沉、水腫或肥胖、排便不規律或不順暢。
-
身體在對你求救!中醫告訴你中了哪些毒素!這樣排毒就對了 | 談古論今話中醫(480)預告
2019-11-12 10:04:20工業、科技的發展,你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塑膠品、食品添加劑等產品,而空氣品質越來越差,空氣中的有毒排放物等許許多多的毒素,我們吸進了多少、接觸了多少?讓我們的身體有意無意的開始生病了,例如:痤瘡、口臭、便秘、頭疼……這些都是體內毒素積聚的表現。 而中醫說的毒是甚麼?邪氣是甚麼?要如何排毒呢?這是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雅惠中醫診所院長莊雅惠中醫師,請他來告訴我們自己如何排除五臟之毒。
-
研究:每天吃起司40克 心臟病風險降
2018-01-08 17:08:35你喜歡將起司入菜,享受香濃的奶味嗎?起司除了富含鈣質,讓人頭好壯壯之外,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40克左右的起司製品,有助於降低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研究刊登在《歐洲營養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
巴金森病非老年人專利 年輕型患者近2成
2018-12-13 18:26:37許多人以為手抖、腳抖的巴金森病,只會發生在老人身上,但台大醫院研究發現,近2成患者屬於年輕型,還不到40歲就發病,但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延誤治療,身陷「失去行動能力、失去表達能力、失去快樂、失智」等4大威脅。
-
超神奇!做這個動作止痛效果是嗎啡的6倍
2016-11-02 14:22:55西方人見面擁抱或親吻臉頰是一種禮貌,東方人較保守,親子間也很少會有擁抱這種親暱動作,無形中形成一種所謂代溝,父母與子女間誰也不敢隨意吐露出內心的想法。擁抱可以縮短親子間的距離,當你覺得壓力大、沮喪、不安或是疼痛等等,不妨和家人或朋友來個擁抱,擁抱會使腦內分泌快樂物質,而且其鎮痛效果據說是嗎啡的6.5倍!
-
腦中風 、巴金森氏症 特殊針灸治療顯奇效 |談古論今話中醫(353)預告
2017-05-21 19:47:15國人十大死因仍以慢性疾病為主,其中腦血管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三名,輕者常導致 肢體麻痺,口眼喎斜,語言模糊,半身不遂;重者癱瘓床第,一切須人侍奉,不僅造成病人的痛苦及家屬的負擔,更是社會的損失。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也是特殊針灸創始人溫崇凱中醫師來到現場談談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的特殊針灸治療法 ,為什麼效果這麼顯著?
-
吃這些食物可以讓心情飛揚起來
2017-10-05 09:22:46人們每天經歷的事情或遇到的人會影響心情。事實上,人們的飲食也會影響心情。只要吃對東西,你會笑口常開,心情也會跟著飛揚起來。
-
深耕麥寮7年 高科大益生菌生態養殖獲好評
2020-11-24 21:38:37一般人對麥寮的第一印象,首先想到的是六輕廠區內,豎立的煙囪。為了洗刷民眾對麥寮農產品的疑慮,當地特別舉辦小旅行,從產地到餐桌,讓遊客深入了解食物的源頭。
-
吃了益生菌的酵素魚蝦 奪得「虱王爭霸賽」冠軍
2020-12-24 18:45:26嘉義縣2019年舉辦「虱王爭霸」美味競賽,由「綠旺企業」陳水謙所飼養的虱目魚榮獲「冠軍」。隔年,2020年嘉義縣首辦「白蝦王擂台賽」,陳水謙又以8尾共1斤的大白蝦拿下「最大尾冠軍獎」。
-
百大青農創業 技轉益生菌養殖鱸魚
2017-07-17 22:01:19沒有任何養殖背景的百大青農劉建伸,在養殖過程中發現遇到基因早化或者是畸形魚產生的問題,因而和水產試驗所技轉益生菌,代替傳統的抗生素的防治,結果繁殖出來的鱸魚不但肉質鮮甜,病害降低,產量也增加。
-
清晨怎樣喝水更有助減肥
2015-06-12 15:47:51晨起喝水可以刺激腸胃的蠕動,濕潤腸道、防止便秘。那麼清晨怎麼喝水有利於減肥呢?一起來看看吧。
-
乳糖不耐能解套 多吃發酵乳製品腸保健康
2018-11-06 16:46:04你也許會常聽到專家提及發酵食品的益處,所謂的發酵就是透過微生物,讓食物中的糖和碳水化合物,轉化為乳酸的過程。美國邁阿密米勒醫學院的營養師Sheah L. Rarback表示,發酵幾乎可比擬為消化的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