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炭坑繪師攜手台礦文物 礦業記憶展登場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0 月 05 日訊】煤炭曾經是台灣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舉辦「臺日煤礦文化交流特展」,藉由日本田川市「石炭·歷史博物館」的畫作,以及台灣礦業文物,找尋台日兩地共同的礦業記憶。

遠從日本田川市來台的山本作兵衛炭坑紀錄畫作,日本石炭·歷史博物館與臺灣煤礦博物館的礦業文物,一同在台中文資園區展出,「臺日煤礦文化交流特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施國隆:「畫裡面有很多的一個檔案文件,這個是可以提供我們台灣在做產業文化資產保存工作裡面,所迎新出來非常重要的台灣記憶、世界記憶。」

石炭歷史博物館館長 森山 沾一:「真心祝賀台灣煤記憶台日煤礦文化交流特展的舉辦。」

煤礦車載著滿滿的煤礦,特展裡的每一件礦業資產文物,都可以見證煤礦演變歷史,老礦工翻著老舊資料講述過去採礦的危險經歷,透過這次特展,存續了台灣早期的煤礦記憶。

老礦工 周朝南:「台灣的煤炭對台灣的經濟,民國大概四五十年、五六十年那個年代,其實台灣的經濟、國防、交通、民生全部都是靠煤炭。」

老礦工 柯茂琳:「最早時期有394個礦坑口,那個礦坑口有394個,從業人員有六萬五千零五十四人,但是它的危險性很高。」

策展人 王新衡 :「產業必須要講故事的話,必須要把一些檔案文獻裡頭的資訊或者是老礦工的這樣一個口述歷史,讓以前的故事可以呈現出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表示:透過台日產業遺產國際交流活動,希望促進國內民眾,對煤礦記憶遺產有更多的認識。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媛 楊淑棉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