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是川普最重要考驗? 波頓:中共挑釁不得民心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4 月 02 日訊】再來看到,周日,中共軍機兩架殲11型戰機飛越台海中線,引起美國政府關注。今天,美國國務院與白宮國安顧問波頓,都予以譴責。波頓表示,共軍挑釁不會贏得任何台灣民心。
台北時間週二,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在推特發文指出,「共軍挑釁不會贏得任何台灣民心,但會強化所有地區珍惜民主的人的決心。《臺灣關係法》和我們的承諾是清楚明確。」隨後,外交部長吳釗燮轉推波頓推文並表示,台灣有決心面對中共的霸凌,並寫道「挑釁只會讓我們更堅強,如你所言,投降不是選項。」。
中華民國外交部長 吳釗燮:「最近美國政府不斷在講的這句話,是讓我感受到,台灣跟美國關係非常好。『台灣是一個可信賴的夥伴,台灣是一個民主成功的故事,台灣也是一個世界向善的力量。』」
同時,美國務院與國防部也聲明,北京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破壞區域和平架構是有害的。
民進黨立委 羅致政:「台灣的戰略地位 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隨著中共軍力的擴張,我想包括美日這些周邊國家,都更重視台灣的戰略地位。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被美國放入所謂印太戰略重要的一環。那我們應該不要自我矮化,認為我們台灣只是一個棋子。」
國民黨立委 江啟臣:「也不太像是例行性的演習,或者訓練。但是這樣子的狀態會不會成為以後的例行,這個就是在現在整個區域大家所關心的。」
國民黨立委 李彥秀:「無論是共軍越線,或者是穿越,其實我覺得,都是不必要的挑釁。也希望對岸,理解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美國《華爾街日報》週一刊登一篇評論〈台海緊張局勢〉,指出「更多的證據顯示,美國盟友須要F-16V戰機威懾中共」,並寫道「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盟友想知道川普先生會如何回應中共侵略,台灣是他最重要的考驗。」
另外,《美國之音》也報導,前美國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葛雷格森中將(Wallace Gregson)指出,F-16V非常有利於台灣的防衛需求。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雪(Rick Fisher)則認為,面對共軍快速現代化,美國遲早都必須考慮售台F-35戰機的問題。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祺翎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抵台 外交部證實將會總統
2023-01-31 13:08:47前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週訪問日本。今天稍早,中華民國外交部證實,戴維森30日抵達台灣,預計停留到2月4日,期間將率領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訪問團,會見蔡英文總統等政要。戴維森目前是退役海軍上將,他擔任印太司令任內,曾在2021年示警,中共可能在2027年侵犯台灣,美方須在競爭演變成衝突時,做好迎戰和取勝的準備。
-
美參院通過NDAA法案 外交部:挺台質量創歷史
2022-12-16 22:13:00美國眾議院通過2023財政年度NDAA國防授權法案後,15日晚間參議院也高票通過,接著送總統拜登簽署後生效。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這法案與台灣相關內容廣泛且具體,包括「外國軍事融資」(FMF)及「區域緊急庫存」等各種強化台灣安全的具體倡議,也涵蓋強化台美經濟、教育、衛生合作、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等條文,支持台灣的質與量達到歷史新高,外交部由衷感謝。
-
小英過境 美亞太助卿:不會改台總統過境待遇
2023-03-31 12:39:53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表示,蔡總統過境美國屬於例行公事,中共沒有理由對此過度反應。他強調,中共不斷增加施壓的行為,也不會改變美國政府,對於台灣總統的過境待遇。
-
美陸軍高層:兩棲登陸非易事 中共尚無力侵台
2023-02-28 20:41:41美國陸軍高層週一指出,他們不認為中共有能力立即侵台,因為兩棲登陸作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共軍目前還不具備相關的能力。另外,美國駐中大使也強調,美國有義務確保台灣能阻止中共的入侵。
-
展現力量嚇阻中共!歐布萊恩建議台人學用武器
2023-03-24 20:51:57再來看到,前美國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率團來台訪問,今天(24日)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媒體關注美國情報單位評估2027年中共可能武力侵台、蔡英文訪美等議題。他也認為台灣民眾應學習使用武器,舉例「如果上百萬人都會使用AK-47步槍,中共領導人可能重新評估是否入侵台灣」。強調告訴中共我們要和平的最好方法,就是嚇阻它們。
-
美國會4法案強勁挺台!蓋拉格促加速武裝台灣
2023-03-03 23:08:41美國朝野關注中共威脅台灣,這兩天美國國會密集舉辦多場聽證會,金融委員會在28日通過三項與台灣相關法案,從經濟領域嚇阻中共犯台企圖、確保台灣的國際參與。外委會則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要求國務院定期檢視對台交往準則。中華民國外交部感謝美國國會持續展現對台灣的強勁支持,將密切關注各項法案審議的進展。
-
嚇阻中共 美議員籲棄戰略模糊視台灣為獨立國家
2022-12-15 11:52:28美國聯邦眾議院軍委會成員貝肯今天表示,強化嚇阻是支持台灣民主與避免台海戰爭最重要的工作,美國應摒棄戰略模糊,協助訓練台灣軍隊,並以對待獨立國家的方式對待台灣。
-
美國中共問題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訪台 挺台抵禦共軍
2023-02-23 13:54:05美國眾議院的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日前低調訪台,中華民國總統府與外交部今天都證實這項消息,並說感謝訪團對台灣的支持。而蓋拉格這趟行程會見了總統蔡英文跟多位官員,關切中共侵台意圖、支持幫助台灣抵禦中共入侵。
-
美眾院通過台灣保證法 美司令聚焦共軍神盾艦
2023-03-24 22:26:52美國情報單位評估,中共在2027年前將具備能力入侵台灣。不過,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週四在新加坡表示,美國不認為中共入侵台灣的威脅,迫在眉睫,但是美國已做好準備,防衛台灣。
-
美防長:明年國防預算申請創新高 主因是中共
2023-03-30 20:21:00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週三表示,美國政府明年度申請的國防預算創新高,主要原因就是來自中共的挑戰。他還提到說,美國國防部正在加速解決延宕的對台軍售,不過他也預測,中共在短期內應該不會進犯台灣。
-
美眾院軍委主席憂中共挑戰 前國防官員籲棄戰略模糊
2023-02-08 16:54:59美眾議院軍委會主席羅傑斯擔憂,若不阻止北京,中共將是美國未來30年最具毀滅性的挑戰威脅。前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也建議美國揚棄戰略模糊政策,改採戰略清晰政策,並協助台灣軍事訓練。
-
麥卡錫盼加速對台軍售 美國務院:正積極審查
2023-04-07 07:39:10對於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與其他國會議員力促盡快交付對台軍售品項,美國國務院6日表示,美國正積極審查以確保盡快交付軍售項目。
-
軍援台灣百億美元 美參院通過NDAA等拜登簽字
2022-12-16 13:43:14美國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總額高達8580億美元,約新台幣26兆5250億元,8日在眾議院過關後,15日晚間,參議院也高票通過。內容包括取消現役軍人COVID-19疫苗強制令,為美國軍人加薪4.6%,以及軍援烏克蘭和台灣等。參院兩黨領袖在投票前,都重申了中共對美國構成的威脅和挑戰,這項法案將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能力。
-
偵察氣球加劇美中緊張關係 傳五角大廈將派員來台
2023-02-17 10:02:05疑似中共的偵察氣球兩週前被美國擊落,讓美中關係陷入危機,五角大廈負責中國事務高階官員未來幾天將訪問台灣,這是美國國防決策高層罕見台灣之行。
-
美眾院中共問題委員會 首開聽證邀4重量級證人
2023-03-03 23:13:42新任美國議長麥卡錫1月初上任後,聯邦眾議院就成立了「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全名為「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由共和黨議員蓋拉格擔任主席。外媒指出,這個劍指中共的特別委員會,將在28日舉行首次聽證會。
-
宏國轉向中共 歐布萊恩:盼中共給出路不管用
2023-03-24 22:25:21宏都拉斯副外長今天承認,曾向台灣索要600億新台幣援助;儘管這說法低於媒體揭露的數字。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今天(24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會指出,台灣應著重深化與美國等其他民主國家的非官方連結,這遠比維持正式外交關係重要,但也表示,邦交關係仍有助台灣維持國際地位。台灣不透過金錢利誘友邦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是高尚的;此外,轉向承認中共的友邦國家,通常後來結果都不如預期。
-
美議員憂中共威脅 學者力促強化美台軍事韌性
2023-02-16 09:31:00參議院軍委會主席利德今天表示,中共是唯一有意願也有能力向美國與盟友持續挑戰的國家。為抵禦中共入侵台灣,學者呼籲應強化美軍與台灣軍隊,以及可能向台灣提供援助的盟友韌性。
-
抖音認知作戰 謝金河:中共年花兩千億人民幣對付台灣
2022-12-19 09:20:37財經專家謝金河多次對抖音認知作戰提出警告,因為抖音已成中共官方控制的媒體。謝金河18日在一場論壇上,透露抖音前高層向他表示,中共計畫性透過抖音影響台灣,但台灣卻渾然不覺。學者明居正也分析中共認知作戰的關聯性。
-
謝金河:抖音是毀台灣推手 中共認知戰深入民間
2022-12-06 18:24:40台灣財經專家謝金河4日出席新書座談會時警告,中共認知作戰已經深入民間,軟體抖音(Tiktok)是毀滅台灣的很大推手,也已被中共官方喉舌入股影響,台灣政府絕不能夠悶聲不響、要清楚表態。
-
中共清零政策退場? 地方已無錢付核酸費|中國一分鐘
2022-12-03 21:27:15過去一週全國各地發生一系列抗議活動後,一些城市正在放寬清零政策限制,其實地方財政因為清零政策窘困,根據中共財政部的數據,在1月至10月期間,地方政府的支出比收入多出11.8兆元人民幣,約1.65兆美元,也為此大舉借債。官方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前十個月,與COVID相關的醫療支出猛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