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抗癌藥研發再創佳績!「DBPR216」3年內人體臨床試驗

國衛院指出,實驗證實,不論是於動物體內或體外活性測試,「DBPR216」均展現出良好的抑制腫瘤生長效果。(圖/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健康傳媒)

文:陳如頤(健康傳媒) 

  台灣抗癌藥物研發再創佳績!國家衛生研究院、泰緯生命科技簽署技轉授權,國衛院研發多時、用於治療胃腸道基質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新一代抗癌藥物「DBPR216」,交由民間藥廠繼續研發,預計3年內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國衛院指出,實驗證實,不論是於動物體內或體外活性測試,「DBPR216」均展現出良好的抑制腫瘤生長效果,尤其是腸道基質瘤,抗腫瘤療效遠優於現有3種藥物。

  「DBPR216」是以c-Kit/FLT3為分子標靶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可治療胃腸道基質瘤(GIST)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臨床上,胃腸道基質瘤、白血病患者,常因c-Kit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以致治療無效或復發,降低平均存活期。

  臨床顯示,胃腸道基質瘤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50至70歲間為發生年齡高峰,發生部位以胃部居多,占5到6成,其次為十二指腸以下到迴腸,約占2至3成,其餘1成為在大腸、食道等非胃部等部位,另後腹腔也可能會發生基質瘤。

  早期胃腸道基質瘤並無明顯症狀,有些人出現上腹悶痛、類似胃食道逆流等胃腸輕微不適,但容易被忽略,因此,大部分患者是在健檢照胃鏡時意外發現。

  目前胃腸道基質瘤的臨床標準治療為「手術完整切除腫瘤」,以降低復發和轉移風險,後續視情形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但目前標靶藥物常產生抗藥性,影響療效,提高復發風險。

  國衛院表示,「DBPR216」計畫是政府跨部經費接力支持的成果,首先由科技部經費支持初期研究探索,續由衛福部經費加速研發進展,找到具發展潛力的候選發展藥物,最後在經濟部法人科專計畫支持下,確認候選發展藥物,並完成部分臨床前試驗。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