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仔花傳統工藝 融合繽紛色彩更絢麗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2 月 04 日訊】在宜蘭有一位傳統春仔花工藝家張金蓮,做過湘繡、流蘇外銷,十年前因緣際會,到鹿港拜師學春仔花的基本技法,因為作品融入原本的專長,所以作品大都以絢麗的五彩顏色為主,最終目標是想要讓外國人,認識台灣傳統工藝。

傳統大紅的春仔花、氣質高雅的紫色系,爭相展現風采,一旁還有雪白色調春仔花,以及藕色系,都讓遊客躍躍欲試。

遊客:「我最喜歡藕色,因為它有點類似現在之前流行的墨藍迪色,對,還不錯,就是比較冷色系。」

遊客:「我喜歡,因為我感覺她們的手藝,好精巧哦,每個看起來都很討喜,看起來都好舒服,很喜歡。」

創作者張金蓮,原本從事外銷的流蘇,對色系很敏感,十年前在鹿港老街,對春仔花一見如故,就埋首研究,除了傳統紅色調之外,還融入了她的強項,繽紛的歐美色系。

春仔花工藝家 張金蓮:「其實學了基本技法以後,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

把古早髮飾玩出新花樣,吸引女孩們的就是這一系列的髮簪,不論年紀都有不同的韻味,耳環也好,春仔花當胸針啦、項鍊,工法之細膩,讓人欽佩。

春仔花工藝家 張金蓮:「就是你在做這項工藝,你會讓你的心比較沈靜,因為它在纏繞的過程中,你每一絲的緊度密度要一致,才可以呈現絲綢的那種光澤。」

「春仔花」取閩南話「剩」的諧音為名,有「剩餘」、「綿長」的吉祥意思,過去主要用於喜慶場合,原本是台灣人辦喜事、節慶不可或缺的飾品,現在「春仔花」融入現代美學與元素,持續傳承深厚文化底蘊。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宜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