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投入AI戶外巡檢機器人開發 全機設計都是MIT!

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公司、工業局與工研院攜手共同發表的AI人工智慧戶外巡檢機器人,全機軟硬體設備皆由國人自行研發打造,有效提升變電所巡檢效率及安全。(工研院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9 月 24 日訊】AI人工智慧技術成為近年來全球產業導入重點項目,尤其是整合網路通訊、AI人工智慧演算法、機械操作與感測器的服務型機器人或工業型機器人,更成為後疫情時代企業製造的好幫手。
在經濟部工業局「AI加值智慧製造產業推廣計畫」的支持下,台電公司、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公司與工研院今(24)日共同發表全機是國人自主開發的戶外巡檢機器人,不僅擁有AI人工智慧,更能有效提升巡檢效率,目前已實際運用在台電變電所場域,大幅降低巡檢高壓變電所的危險性,未來將持續累積機器人運用經驗,拓展應用到國營及民營企業變電站,提供智慧多元的電力服務及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經濟部工業局組長林華宇表示,面對高齡化影響產業的勞動參與,工業局加速導入AI人工智慧應用服務模組,使生產更智慧化,也大幅提升數位勞動力,進一步加快數位轉型,奠定智慧生產的基礎。
過去巡檢機器人多屬非自主性機器人,巡檢時需要人員透過遙控器操作,並人工記錄相關資訊,因此,為讓機器人更聰明產業快速切入數位製造,發展更自主的AI人工智慧,台電公司與工研院、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公司共同合作,運用AI人工智慧導航模組導入巡檢機器人,效率高,出錯率低,藉由機器人的科技優勢,補足人力巡檢時的缺口,更展現國內自主研發機器人之技術能量。
台灣電力公司配電處處長陳銘樹表示,變電所為轉換電壓的重要場所,一旦設備故障,可能造成上萬戶停電與鉅額損失。所以即使天候惡劣與路程遙遠,都須派員前往定期巡檢。而隨著工安、防災意識抬頭,近年來台電積極推動「智慧巡檢」,不只可以降低人員巡檢的安全,也可以提高全檢的效能。
透過與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的合作,成功的將AI人工智慧戶外巡檢機器人進駐台灣電力公司萬華二次變電所,依照中央控制室排定的巡檢時程,替電容器、主變壓器等設備安全做把關。透過AI人工智慧技術學習巡檢路線,讓AI人工智慧戶外巡檢機器人一邊行走一並回傳巡檢影像到中控室,讓台電人員可以了解現場即時狀況,視需要派遣相關人員前往維護,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工研院機械所智慧機器人技術組組長黃甦表示,隨著安全意識提升與例行巡檢的重視,各企業對巡檢的需求有增加的趨勢,但巡檢人力因勞動人口高齡化及疫情等影響,對無人技術應用在巡檢需求日益擴大。
此次開發的巡檢機器人導入高效AI人工智慧演算法僅需25%的機器人大腦資源即可處理,突破傳統演算法需占機器人大腦65-70%負載的瓶頸,預留更多運算空間讓巡檢機器人在突發狀況時運算及應對,並同時能夠進行即時巡檢資訊數位化紀錄,有利於更高附加價值之預兆診斷或大數據加值資訊提取。
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公司總經理黃國聰指出,AI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在未來會越來越廣,尤其在巡檢的需求上,因為過去透過人工工廠巡檢的方式,不論室內或是戶外場域,其實都會因人工的因素受到影響,尤其在戶外巡檢上,時常會因氣候地形影響,造成巡檢上的困難,但目前國內開發之巡檢機器人,多是屬於室內型、非自主性。
因此透過本次工業局AI人工智慧加值智慧製造產業推廣計畫,與台電公司、工研院合作將巡檢機器人透過AI人工智慧導航模組加值,讓機器人具備戶外環境之自主導航能力,將戶外巡檢作業,排程化、簡單化。且成功將此技術成功進駐台灣電力公司變電所巡檢作業上。
目前所設計開發之巡檢機器人,除了戶/內外機器人外,亦有天軌式機器人與無人機多樣態之巡檢方式,運用於特定場域中進行勘查或維護作業,達到巡檢維護的目的,因此未來自動化機器人應用將越來越多元。
事實上,就目前現況來看,無論是高科技還是傳統產業,工安問題成為工廠環境中難以被掌控的一角。傳統固定式的CCTV常有監控的死角,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成功地開發行動影像攝影機(可移動式)結合AI工安偵測系統,可透過即時影像辨識偵測施工及現場作業人員之各種異常事件,發出即時告警,並將事件數據化記錄、追蹤與管理,希望透過該監控系統,能減少重大工安傷亡事件,亦能帶給業者更廣闊及產業的應用價值。
相關新聞
-
這些職業 AI無法取代! 李開復開講解謎
2018-08-10 14:06:59前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現任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昨天晚間,再度登台討論人工智慧問題,特別強調人工智慧,正面臨諸多挑戰,強調,有些帶動溫暖和情感的職業,是不會輕易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
財經趨勢4.0|Google讚台灣超水準! AI優勢好實力
2018-07-07 12:41:44首先來看到,美中貿易征戰的時候,聯電控告美光案,引起關注,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大陸記憶體廠,明年加入市場的前夕,美光如果遭到禁售,恐怕引發全球DRAM銷售版圖的洗牌,不過分析師認為,事件對美光影響有限,加上仍可上訴,產業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
工研院攜手帆宣、佳世達 展示AI落地智慧製造
2020-10-14 13:19:03美中科技戰,外加中共肺炎疫情衝擊,2020成為台灣產業數位轉型重要一年,實際上不少MIT技術,已經導入業界,工研院周三舉行技術交流會,攜手知名設備業者,包括帆宣,還有佳世達,展出智慧製造、商務、醫療各項應用,一起來看。
-
工研院拓4大領域 人工智慧工業應用搶商機
2019-03-16 15:04:43再來關心,AI應用,已經成為科技界一大產業趨勢,如今也成了醫療助手,和各行各業的小幫手,協助處理現在產業遇到的各種問題,帶您看到,工研院在本週推出四大領域AI智慧應用,產業結合在地供應鏈,將提升台灣的競爭力與機會。
-
AI智慧革命將「落地」 工研院展四大應用搶商機
2019-03-14 12:57:52財經消息來關心,AI應用可說成為科技界一大產業趨勢,如今也能成為醫療助手,和各行各業小幫手,協助處理現在產業遇到的各種問題,工研院今天推出四大領域AI智慧應用,專家指出,產業結合在地供應鏈,將成為台灣機會。
-
花博結合AI機器人 變身志工迎賓與導覽
2018-12-29 21:06:49現在連花博也有人工智慧(AI),安排4隻不同造型、功能的機器人,將成立AI機械導覽志工隊遊客服務,並定時上演精彩的機械舞蹈秀,不僅讓遊客體驗,更透過花博向國際呈現台中在地企業的科技實力。
-
AI人工智慧醫療影像診斷 縮短診斷時間提高準確度
2019-10-29 14:02:33AI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方面,醫療影像診斷廣泛應用到各種疾病的診療過程,縮短診斷的時間提高準確度,讓病患得到更完善的醫療與照顧,精簡醫療成本以及增進醫療品質。
-
工研菁英展實力 創新科技獲大廠愛用
2020-06-24 13:43:26象徵台灣工研院,科技研發最高榮譽的菁英獎23日揭曉,共有6項技術獲得金牌,其中最新的AI人工智慧導入機台故障預測,已被多家半導體廠使用,而5G通訊設備研發成果,也協助5G上下游廠商提前布局,建立基地台,國有自主的生態系。
-
能源產業「國家隊」!台電攜手工研院簽署MOU
2020-12-12 15:08:08台灣能源產業,成為國際大廠逐鹿焦點,工研院、台電再度攜手合作,接續5年前雙方合作基礎,再度簽署第二期合作意向書(MOU),未來要加大引進ICT領域人才,發展智慧電網、創新能源技術,力求打造下一階段電能事業國家隊。
-
環保署、工研院共創智慧水聯網 盼進軍國際
2020-08-18 21:23:07環保署與工研院及新竹市政府,共同推動「臺灣智慧水聯網」,結合5G資通訊、AI人工智慧技術,開發智慧水質感測器,全天候即時觀測水質變化及分析。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期待智慧水聯網,帶動產業發展,產官研攜手共組國家隊,進軍國際。
-
科技大廠攜手大學 打造全台首創AI.5G實驗室
2021-03-19 21:48:38為了培養台灣下一波十年5G、AI人才,英特爾、鴻海、凌華等科技廠攜手合作,在桃園中原大學成立AI機器人5G專網實驗室,凌華出力培育師資,出資百萬設備,鴻海科技集團也捐贈百萬網通設備,整合實驗室5G場域,培育高階技術的人才。
-
杜拜全球自駕運輸挑戰賽 台灣iAuto團隊獲亞軍
2019-10-17 15:43:42「2018-2019杜拜全球自駕運輸挑戰賽」為受全球矚目的無人自動駕駛車競賽盛事,總獎金超過五百萬美金,競爭激烈,共六十多隊報名參加四個類組的比賽,台灣iAuto團隊(成員來自臺灣大學、明志科技大學、艾歐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塑汽車貨運股份有限公司)參加新創組(start-up)的競賽,成功自全球27個競爭隊伍中脫穎而出,今(108)年10月15、16日舉行的杜拜世界自駕運輸大會參展並爭取到start-up類組第二名佳績。
-
矽谷公司AI種植水耕羅勒 節省90%的水
2021-10-09 14:33:20美國加州的乾旱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妥善運用水資源成為重要議題。加州矽谷一家全自動化水耕公司,主打用最少生產最多的理念,搭配機器人與AI數據分析,在農產品種植中將水資源做最大化的應用,受到許多投資者青睞。
-
科技助攻台農漁外銷 拿下全台第一BAP國際認證
2021-03-11 21:02:48歡迎回來,台灣鳳梨遭禁,讓各界看到農產品出口國際的重要性。經濟部和工研院運用AI、區塊鏈技術,幫助農漁業者加速獲得國際認證,透過遠端稽核,台灣也順利拿下第一張BAP國際認證。
-
20190314【新唐人產業勁報】
2019-03-14 13:45:18三月14日,星期四,新唐人帶您看見最新產業動態。
-
機器人也能玩疊疊樂?誰敢來挑戰!
2019-02-19 21:41:25自從圍棋機器人打敗當今無數圍棋高手,AI領域的發展一直是熱門話題,現在連疊疊樂的世界裡,也殺出一個機器人高手。麻省理工工學院的工程師們開發出新的演算法,能透過視覺和觸覺反饋數據,讓機器人學習推、拉等物理技能,還能判斷移除哪個積木不會危及塔的穩定性。
-
不怕危險地形 機器狗成龐貝古城新守衛
2022-04-16 15:20:05義大利的龐貝古城有了新守衛,是個有四條腿的機器狗,配備有鏡頭和感應雷達,可以深入人類無法安全進入的困難地形,針對結構及安全方面進行檢查。
-
AI助攻農漁外銷 台灣拿首張BAP國際認證
2021-03-13 15:49:30歡迎回來,台灣鳳梨出口遭中共打壓,各界再次關注農產品出口國際的重要性。經濟部和工研院運用AI、區塊鏈技術,幫助農漁業者加速獲得國際認證,而透過遠端稽核,台灣也順利拿下了第一張BAP國際認證。
-
打造能源產業「國家隊」台電攜手工研院簽署MOU
2020-12-08 13:15:55台灣能源產業,成為國際大廠逐鹿焦點,工研院、台電8日再度攜手合作,接續5年前雙方合作基礎,再度簽署第二期合作意向書(MOU),未來要加大引進ICT領域人才,發展智慧電網、創新能源技術,力求打造下一階段電能事業國家隊。
-
公私協力助台灣電力永續 產官學研辦座談
2022-03-30 22:34:46去年513與今年303停電事故,供電穩定成為熱門議題,30日工研院邀請產、官、學、研等單位在台中科學園區,舉辦「公私協力提升供電穩定與綠色價值座談會」,探討產業參與需量反應的各種方式,協助台灣電力永續又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