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氣溫驟降兩時間點最易發生中風 中醫養生首重護心

冷氣團也一波波來襲,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明顯變多,特別是大雪這節氣,天氣冷,容易讓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上升,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文:陳如頤(NOW健康) 

「大雪」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也是1年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之後是全年陰氣最重的時期,就中醫觀點心為火臟,這時要特別注意心肺的循環。冷氣團也一波波來襲,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明顯變多,特別是大雪這節氣,天氣冷,容易讓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上升;低溫也會刺激末梢神經收縮,血管阻力變大,血壓因而升高,心跳加快,血液也容易凝結形成血栓,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


要改善全身循環 腳絕對是首要重點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要改善全身循環,腳絕對是首要重點,腳是身體陽經的末尾、陰經的開頭,是人體陰氣最重的地方,所以腳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寒。若受到外部寒氣侵襲,腳部的血液就會淤積,導致循環不暢,進而引起微循環障礙。


此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繫。所以,腳一旦受寒,就可能引起鼻塞過敏等支氣管疾病,所以建議睡覺時可穿著襪子入睡,大雪睡眠應把握「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原則,中醫認為陽氣可以推動五臟六腑的運作,也是人體溫暖的來源。


「大雪」過後 建議盡量晚上10點就寢


賴睿昕指出,充足的睡眠可以補充陽氣,「大雪」過後建議盡量晚上10點就寢,早上必須晚起,等身體暖了再出門,避免清晨嚴寒著涼,想要外出運動,也要避免過早出門,最好等到天亮、氣溫升高再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冬季運動也不宜太激烈,只要能微微出汗就好,快走、打太極都對身體都很不錯,可以減少因為溫差大,血管急遽收縮,導致心臟病、中風發作的風險。

 

 

清晨與洗澡兩個時間點 最容易發生中風


賴睿昕補充提到,冬日寒冷排汗量減少,也鼻較不易口乾,但應正常攝取足夠的水分,每日至少飲用2,000c.c.開水,避免血液過度濃稠造成血栓,多喝水也可以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


賴睿昕進一步分析,一天當中最容易發生中風的時間點有兩個,分別是清晨以及洗澡時。因此,家中若有長輩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在床頭邊準備外套,起床加個外套再下床;而洗澡時也要先等水熱了之後再脫衣服,以免身體碰到冷水而血管收縮。


家中不同空間的室內溫度盡量要維持均衡,避免在室內移動時溫差過大,而室內溫度較低的地方通常是浴室、房間、頂樓、陽台等,必要時可以使用暖爐來調整室內溫差,但使用暖爐設備務必要注意通風。


大雪護心食補怎麼吃? 中醫師說分明


賴睿昕提醒,大雪護心建議多吃高纖蔬菜和全榖根莖的食物如:黑木耳、秋葵、菠菜、甜椒等,都是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蔬菜;並且多用全榖根莖類(糙米、五穀飯、燕麥、地瓜等)來代替精製的白飯和白麵,如此都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有助於穩定血糖和血脂肪,避免血液過於黏稠。

 

中醫認為黑入腎,黑豆、黑木耳、海帶等,非常適合冬天吃,其膠質有助於保護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而黑木耳和海帶都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減少食物當中的糖分和油脂吸收,穩定血糖和血脂肪。


正餐多搭配魚和堅果含有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LDL壞的膽固醇、增加HDL好的膽固醇,並且可以促進血管擴張、降血壓,有助於預防三高和心血管疾病,是護心相當好的油脂來源。


除此之外,紅蘿蔔、山藥、菇類都對心臟好處多多,蔬菜攝取量每天建議3到5份(1份相當於半個飯碗)。


食補應注意均衡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礦物質、低脂肪的食物為佳,如雞蛋、牛奶、瘦肉、魚、蝦、豆漿、龍眼、大棗等,還應多喝熱湯,以滋補臟腑,增進食慾,祛寒保暖。

 

【大雪養生食譜】黑豆麻油猴頭菇麵線


▸材料:黑豆1把、猴頭菇6朵、板豆腐半盒、老薑數片、黑麻油4茶匙、枸杞適量、米酒適量。


▸作法:
1.老薑切片,與黑麻油炒至有香氣。
2.放入猴頭菇與豆腐跟黑豆翻炒,加入米酒與枸杞同煮15分鐘。
3.另起一鍋滾水,將麵線盪熟撈起備用。
4.將猴頭菇、豆腐加至麵線中即可(若有高麗菜也可以加入一同滾煮,會讓味道比較鮮甜)。


▸功效:黑豆補腎護心、麻油具有增加氣血循環、改善手腳冰的作用;猴頭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臟、助消化、滋補身體等功效,特別適合怕冷與循環不佳的朋友。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