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戒斷」俄能源有腹案 天然氣是最大挑戰

只差臨門一腳,歐盟就將完成與成員國的協商,正式實施在年底前禁絕俄國石油進口的制裁政策。緊接著, 難度更高的天然氣脫俄時間表也將被逼上議程。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5 月 09 日訊】只差臨門一腳,歐盟就將完成與成員國的協商,正式實施在年底前禁絕俄國石油進口的制裁政策。緊接著,難度更高的天然氣脫俄時間表也將被逼上議程。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做到?

美國石油進口量只有3%來自俄羅斯、天然氣更是零,因此美國早在3月就宣布要完全禁止來自俄國的石油、天然氣和煤。但對歐盟而言,斬斷與俄國能源貿易要比美國難上數十倍,因為不論油、氣、煤,俄國都是歐盟最大進口國,進口依賴度在2019年分別達27%、41%、47%,其中又以德國的交易量最大。

這也是為何直到德國點頭後,歐盟才在4日宣布年底前全面禁止俄國原油,數日後又為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開小門,以他們的基礎設施趕建不及為由,讓三國延到2024年再戒斷俄油。歐盟待取得27個會員國共識,就會正式推出禁令。

俄國原油最方便可行的替代來源是中東。標普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指出,伊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將是歐洲煉油業者最先爭取的對象。德國也提出將從東北部和波蘭的港口運來他國石油,以取代原先直接從俄國拉過來的油管。

事實上,根據前述標普報告,德國已在俄侵烏後快速轉換石油交易商,讓它對俄國原油的依賴度從戰前35%降到12%。

不過,由於中東產油國對提高產量興趣缺缺,歐盟能源脫俄的大動作勢將衝擊全球油價。為了抑制俄烏戰爭以來的油價飆漲,美國已釋出創歷史新高的戰備儲油量,甚至考慮鬆綁對委內瑞拉的石油貿易制裁,下半年再加入歐洲因素,油價更易漲難跌。

能源數據公司Kpler的石油專家卡托納(Viktor Katona)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採訪中用「大風吹」搶椅子遊戲(musical chairs)比喻,若歐洲改搶中東石油,俄國石油就可能轉進印度甚至土耳其,禁油令對俄國可能傷害不大。

歐洲智庫Bruegel分析師麥威廉斯(Ben McWilliams)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歐洲要更換石油供應來源會比天然氣容易,因為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的石油可用船運來。

換句話說,歐盟對俄國經濟制裁的真正決戰點是天然氣。歐盟執委會已在3月宣布將俄國天然氣進口量在一年內減少三分之二,但會員國內實質的協商還未浮上枱面。從德國2020年有高達65%的進口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可見其難。

歐俄地圖上交織著天然氣管線,雖然美國承諾提高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卡達和非洲產氣國家也可能部分取代俄國的天然氣,但跨海「運氣」不如拉管有效率;同樣的難題對俄國亦然,若歐盟不跟它買,俄國天然氣要找其他海外買家,短時間也難見效。

因此,雖有專家擔心俄國可能會用「斷氣」來反制歐盟的禁油令,但若逼急歐盟、加速天然氣脫俄,對俄國經濟會比斷油更傷。

其實歐盟對擺脫俄國天然氣早有盤算。從2009年俄烏發生天然氣價格爭端,俄國切斷經由烏克蘭到歐洲的管線供氣,到2017年奧地利天然氣站爆炸、2021年全球天然氣價格飆升等事件,讓歐盟陸續提出、修正一套天然氣安全供應法案。

這套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成立合作平台,提供諮詢並監看會員國的能源庫存等數據;開發低碳排的氫能,以逐漸降低對天然氣的依賴;以及敦促相鄰的會員國簽訂雙邊「團結協定(Solidarity Agreement)」,讓簽約國雙方在一方遇到天然氣斷供的緊急狀況時,優先以本國天然氣庫存支援另一方,而非未簽約的第三國。

但俄烏戰前,只有德國分別和丹麥、奧地利簽署了團結協定,芬蘭和愛沙尼亞則在4月下旬達成歐盟的第三個雙邊團結協定。

因應俄烏戰後的天然氣脫俄大趨勢,歐盟能源執行委員(commissioner)賽門(Kadri Simon)在2日公開說明她向成員國部長們提出的三個方針。第一是檢視跨境瓦斯網絡和基礎建設的效率,以及加速簽成更多雙邊團結協定。第二是要在下半年的冬季來臨前,確保足夠的天然氣儲存量,避免寒冬發生暖氣危機。第三是趕緊分散供應來源。

無論是為了懲罰俄國發動戰爭、為了減碳以緩解地球暖化,或是為了降低「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風險,歐盟決定加速擺脫高度集中在俄國的能源依賴結構,這必將使民眾和企業經歷一段痛苦的「戒斷期」。但趁早下定決心分散風險,以及不被惡鄰的經濟誘因綁架,是這場「長痛不如短痛」的能源戰爭,帶給其他經濟體的最大啟示。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