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掀父母購房子女接力還貸 還款期限延至90歲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2 月 15 日訊】中國各地出奇招救房市。繼廣西南寧房貸還款年齡期限延長至80歲後,四川成都有銀行推出「接力貸」房貸產品,父母及子女共同貸款,父母的還款年齡期限可延長至90歲,減少月供金額。
陸媒紅星新聞今天報導,記者以客戶身分向成都一些商業銀行查詢,其中建行分行個貸中心工作人員說,目前該行正常借款人的年齡不超過70歲,「貸款人年齡+貸款期限」不超過75歲,但如果年老客戶希望透過延長貸款年期來降低月供金額,可採用一款名為「合力貸」的房貸產品。
這種房貸是將子女作為共同還款人,銀行在審核時會參考子女的年齡,「貸款人年齡+貸款期限」最長可以達到90歲。
該工作人員表示,「合力貸」需由省分行審批,銀行會同步考慮父母和子女的資質、徵信、還款能力等。這項業務開辦以來,辦理的人不多。
工商銀行分行個貸中心工作人員表示,該行也有類似的房貸產品,名為「接力貸」,父母作為主貸人購房,如果考慮延長貸款期限,可以將子女作為共同借款人,「父母年齡+貸款期限」不超過90歲,「子女年齡+貸款期限」不超過75歲,最長貸款期限30年。
假設一名60歲市民貸款人民幣150萬元(約新台幣663萬元)購房,利率4.85%,正常最長可貸款15年,月供約1萬1745元;如果他將子女作為共同還款人,貸款30年,月供約為7915元,相差3830元。
報導引述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銀行延長房貸還款年齡期限,反映人口老化下房市需求發生變化。
他指出,當前40、50歲人群工作相對穩定,具有較好的還貸能力,疊加日後即將推出的延遲退休政策,還款能力更有保障。放寬貸款人「年齡+貸款年限」的政策,有助當前房市低迷下激發需求。
葉銀丹表示,放寬「年齡+貸款年限」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滿足中老年人購房養老的需求,有助改善養老居住條件;同時有助提高中老年人透過「接力貸」等形式為子女購房,降低年輕人購房難度。
廣西南寧多個建案此前公布,房貸年齡期限可延長至80歲,即使60歲的人也可以貸款購房,引發熱議。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中國救房市又出招 銀行推出情侶連心貸還款 網友質疑
2023-02-22 19:33:59中國搶救房市花招百出。繼有銀行將房貸還款年齡提高到95歲後,又有銀行推出未婚男女情侶「連心貸」,標榜雙方共同還款減少風險,引發熱議。有人質疑,若雙方分手,貸款要由誰來還?
-
中國提振房貸業務推連心貸 爭議太多急喊卡
2023-02-28 14:53:40中國國有銀行農業銀行推出購房「連心貸」,以未婚男女朋友作為房貸共同還款人,這個產品掀起輿論漩渦。農業銀行表示,連心貸業務現已暫停辦理,原因為業務量太小。
-
陷25% GDP真空!中經院點名中國房地產風險
2024-08-14 20:27:56中國房地產下行危機難解。外媒彭博社報導,中國近10年預售半成屋數量,超越2021年德國房地產總量,還有4800萬中國房屋,沒蓋完就已經賣出。對此,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點名中國發展成熟製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全球市場,擴大國際金融風險。
-
不只碧桂園!恆大地產去年淨損527億人民幣
2023-08-11 17:39:10中國房地產業震盪,除了碧桂園,中國的恒大地產,昨天晚間也發布多份報告,顯示恒大地產去年淨虧損,超過人民幣527億元。另外,恒大地產總資產為1.4686兆元,總負債超過總資產,達到1.8338兆元,已經資不抵債。
-
中國房地產下行 中經院:25%GDP陷入真空
2024-08-14 17:48:34彭博社指出,中國房地產業現金流出現巨大問題,因為至少有4800戶房屋,在蓋完之前,就已經賣出,讓中國房地產危機,短期內無法解決。今天,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也在論壇上分析,中國房地產對中國經濟造成的龐大威脅。
-
建商縮手 74億元地上權指標大案陸保廠流標
2023-02-23 16:43:36權利金底價近新台幣74億元的陸保廠C基地設定地上權案今天開標,儘管先前有建商洽詢,但在房市轉涼、央行升息以及營建成本攀高等因素下,國產署公告開標結果,無人投標。
-
今年首季六都房價大漲7% 央行擬出手
2024-06-11 17:37:48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預售屋市場出現明顯漲勢,六都都出現買房熱潮。吉家網公布,2024年,第一季房市季報,六都房價都有明顯漲幅,平均年漲幅7.19%。數據顯示,桃園新竹,年漲幅12.6%居冠,高雄11.14%居次、台南7.5%,其餘三都也都有5%以上年漲幅。業界認為,這一波房價大漲,超出市場預期,主因來自新青安房貸,提供一千萬,低利率房貸,長達 40 年的還款期限,可能造成市場亂象,傳出央行研擬,進行第六波打房措施。
-
劉文正心肌梗塞猝逝美國 一代華語巨星享壽70歲
2023-02-23 11:06:20被譽為華語歌壇「偶像始祖」的劉文正,今天傳出在他去年11月生日之前,在美國因心肌梗塞猝逝,享壽70歲。劉文正從70年代走紅,歌曲風行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香港等地,還以「蘭花草」等校園民歌掀起模仿旋風,具有廣大影響力。但他選擇在當紅時候急流湧退,離開演藝圈到美國。一代巨星過世的消息,隨即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榜。
-
上海廣州均現免費送房 民眾:房市沒希望了
2023-12-06 19:37:13近日,上海、廣州等中國一線城市,都有業主在網上張貼廣告,免費送房。分析指出,中國房價一路狂跌,業主看不到房市復甦的希望,不得不虧錢轉讓。
-
中國失業潮引發斷供潮 法拍房數量暴增
2023-03-31 21:58:21中國經濟蕭條,很多公司倒閉或裁員,造成失業潮,購屋者交不起房貸,斷供的越來越多,業內人士估計,今年中國法拍房的數量或超過一千多萬套,使原本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更加雪上加霜。
-
中國房市萎靡不振 建商竟推「買1送1」
2024-04-08 19:34:37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屋銷售低迷不振,中國當地的促銷手法不斷翻新。中國證券報報導,一家建商日前宣布,如果購買1戶位在北京通州77平方公尺的新屋,就贈送1戶位在山東煙台108平方公尺的新屋,並加贈8天7夜的郵輪行程。報導指出,這項「買一送一」專案的限制,是購屋者需要全額支付購屋款項,但如果「實在籌措不了,也可以現場商量」。而中國連續三年的房地產市場低迷,也正拖累中國經濟成長。
-
中國罷工抗議翻倍 大量中共國企組民兵為維穩?
2024-02-21 21:12:09近幾個月來,數十家中共國企內部,重新撿起毛澤東時代的遺產,成立了所謂「人民武裝部」(PAFD)。外媒統計,至少16家國企成立民兵單位。學者分析,是因為中國經濟下滑,中共需要加大力度在國內維穩。
-
房市將走緩跌格局 顏炳立:要有長期抗戰準備
2023-07-05 17:16:07《平均地權條例》7月正式上路,今年市場走向,商仲大老顏炳立認為,市場會像溫水煮青蛙,房價將呈現緩跌格局,預估即便低總價的蛋白區,房價可能一年之內下跌5到10%。
-
美國地產品牌深耕台灣 國外置產攻差異化服務
2024-03-06 10:21:35全台灣房仲門市已經突破8千家,不過仍有業者看準房仲業服務缺口,將全球最多國家連鎖加盟的美國上市房地產經紀公司品牌帶進台灣,不僅是落地深耕台灣在地房地產市場,更搶攻民眾「國外置產」需求。
-
外國關領館、企業撤!高盛示警: 勿投資中國
2024-03-05 12:55:30外資大舉撤離中國市場,就連過去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高盛集團,現在也轉向,阻止客戶投資中國。此外,荷蘭還關閉重慶領事館,消息指出,原因正是商業活動有限。
-
遠洋集團也爆雷!74%中國主要城市房價下跌
2023-09-15 19:33:59中國房地產業景氣持續下滑,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8月份新房價指數顯示,70個主要城市中,有52個城市房價環比下跌。與此同時,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又傳出爆雷,中共國企、不動產開發業者遠洋集團,15號宣布暫停支付所有的境外債券,包含由遠洋集團擔保的8種境外美元證券。遠洋集團在聲明指出,集團銷售額快速下降,加上融資活動受限,面臨嚴峻的流動性壓力。遠洋集團總部位於北京,是北京、天津的頂級住宅銷售商之一。遠洋集團最大股東,是中共國企「中國人壽保險」,持股比例將近30%。
-
崩盤前夕?恆大交出中國企業史上最慘虧損數據
2023-07-21 19:58:53中國恆大集團歷時兩年終於交出財報,過去兩年虧損5800多億人民幣,此外,恒大已經出現資不抵債的局面。評論指出,恆大事件突顯,中國房地產企業過度依賴的高債務發展模式,如今已經走不下去了。
-
中國人網路安全堪憂 45億條個人隱私曝光
2023-02-15 17:35:31近日,有消息傳出,超過45億條中國民眾的個人數據,被洩露在「暗網」上,包括姓名、住址、手機號碼等個人隱私。
-
中國經濟難救!《華爾街日報》點明八大困境
2024-03-01 19:30:29歡迎回來。中國經濟衰退訊號不斷,中共官方最新公布的2月PMI數字,連續第五個月萎縮。外媒《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轉捩點,並列出當前面臨的八大問題,包括房地產成長引擎不再、消費者信心低迷、物價陷入通貨緊縮、債臺高築規模遠超GDP、勞動力減少、外資持續撤出、其他國家提高對中貿易壁壘、以及經濟成長放緩。
-
中國房市萎靡不振 建商竟推「買1送1」
2024-04-08 17:10:55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屋銷售低迷不振,中國當地的促銷手法不斷翻新。中國證券報報導,一家建商日前宣布,如果購買1戶位在北京通州77平方公尺的新屋,就贈送1戶位在山東煙台108平方公尺的新屋,並加贈8天7夜的郵輪行程。報導指出,這項「買一送一」專案的限制,是購屋者需要全額支付購屋款項,但如果「實在籌措不了,也可以現場商量」。而中國連續三年的房地產市場低迷,也正拖累中國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