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猝死可以避免!防嬰兒窒息死亡 家長要記住這些事

兒科醫學會表示,嬰兒猝死症候群在1個月以下新生兒不算常見,但在2到3個月的發生率較高。(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文:葉立斌(NOW健康) 

日前的降低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中提到,新生兒猝死率連年新高。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舉辦「降低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會中指出:新生兒死亡率指每1000名活產嬰兒於28天內死亡數,而嬰兒死亡率為每1000名活產兒在1歲前死亡數,我國這2項數據連3年上升,高於日、韓。


同時依照統計發現,新生兒、嬰兒等死亡率雙雙創下10幾年來新高記錄,2022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為1000分之4.4,創近14年新高,新生兒死亡率1000分之2.8,為近15年最高。根據年齡別的5大嬰兒死亡原因中,在28到364天時,有項死因為呼吸道阻塞。


排除感染而死亡的猝死症候群 多因趴睡造成


兒科醫學會表示,嬰兒猝死症候群在1個月以下新生兒不算常見,但在2到3個月的發生率較高。而這是可以預防的,首要任務是排除可能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1歲以下嬰兒務必仰睡,且不應與父母同床睡,僅可同房分床睡。同時容易被忽略的是:嬰兒在睡眠時不應佩戴任何飾品,例如護身符或是項鍊。


台灣母乳聯合學會常務理事、長庚醫院兒科資深醫師徐任甫表示,嬰兒猝死症候群是指排除其他疾病的死亡案例。徐任甫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研究後僅能歸納出幾項高風險因素,包含:睡眠姿勢、早產、出生時體重較輕、母親懷孕時吸菸或用藥等。另外,約在出生後2到12月大之間,較容易發生嬰兒猝死。


預防嬰兒猝死 這件事人人能做到


猝死通常是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造成,包含:床鋪過軟,加上父母意識不夠清晰(喝醉或使用影響意識的藥物)時,容易忽略對幼兒的照顧,警戒心較弱,猝死機率大幅提升。


想要預防嬰兒猝死,首要步驟是打造安全環境。徐任甫醫師提醒幾項措施:首先是不應讓嬰兒仰睡。過去在國外,多認為讓嬰兒趴睡比較睡得好,結果使得窒息死亡案例增加;隨後歐美各國推出「Back to sleep」運動,推廣讓嬰兒仰躺,才降低猝死數;反之華人的傳統習俗是讓嬰兒仰躺,因此較少發生類似案例。然近年部分父母在乎頭型,讓嬰兒趴睡,反而造成意外。


另外在睡眠時,要避免讓嬰兒睡過軟的床墊,最好是較硬的床墊。當然不應擺放玩偶、被單等物體,以防玩偶或被單不慎蓋住口鼻;另外嬰兒在1歲前不需要枕頭,「我有聽過有家長想給嬰兒用頭型枕,但枕頭容易造成嬰兒頸部往前折,呼吸道不通暢,便容易窒息。」


徐任甫醫師提醒,很多父母習慣在睡眠時,將嬰兒放在父母中間,或是媽媽將嬰兒放在床鋪的靠牆處,這是非常危險的!「小孩可能會翻身,滾到床與牆的交界處。」因此6個月大之前,孩子與父母須落實「同室不同床」,照顧者可睡在另張床上。同時徐任甫醫師醫師提醒,室內溫度不要過熱,美國研究發現:若室溫太高,小孩悶熱,容易猝死;只要做到涼爽、通風即可。


徐任甫醫師尤其要提醒父母,千萬不可在房內吸菸,以及飲酒或使用影響意識的藥物。「過去有項美國統計發現,在週末夜發生意外的機率較高。其發生原因,推測為父母疏於照顧所致。」


另外,徐任甫醫師醫師建議媽媽考慮哺育母乳,因為嬰兒消化較為良好,溢奶、腸絞痛的狀況較少。溢奶、吐奶時可能使嬰兒嗆到,呼吸不順暢。如果嬰兒接受、不排斥,1歲以下可以考慮在嘴巴塞個奶嘴,嬰兒的呼吸道較暢通。


如遇不幸 需照顧家長心理


另方面,一旦家庭經歷嬰兒猝死後,家長們多需要心理、精神上的支持,很容易自責,怪罪自己、怪罪醫師或褓姆。同時若是父母缺乏社會支持,如小媽媽、父母有藥癮等,嬰兒猝死機率偏高。各國政府多會做相當積極的預防與宣導例,如世界衛生組織與兒科醫學會,多積極提出對猝死的預防,以及對家長的教育,同時強調「安全睡眠姿勢與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徐任甫醫師建議可透過這篇文章徹底讀通。


核稿編輯:陳曉彤(NOW健康)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