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南酪梨評鑑競賽 帶動買氣、提升農民收益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8 月 21 日訊】酪梨又名「幸福果」,雲嘉南是出產酪梨的重鎮,栽培面積約1200公頃,占全台58%,7月至9月是主要產期;為提升酪梨品質,嘉義農業試驗分所首次舉辦雲跨區酪梨評鑑競賽,邀請雲嘉南地區農友一起品評交流。

    工作人員將參賽酪梨剖開,由7名評審,從外觀、質地、風味與口感、乾物重等項目評分,因酪梨含油量高,放微波爐烘乾、秤乾物重,最後還要檢測是否有農藥殘留。

    主審、台大教授 陳右人:「就外觀跟口感做一個評分,是否真正這個得獎,要到農藥殘留檢測結束以後才能公告。」

    嘉義農試分所長 方怡丹:「酪梨的產季是全年,主要是集中到七到九月,那七到九月又是雲嘉南目前是最重要的供應產地;選在這樣的盛產季節,讓更多的農民、還有更多的消費者,可以知道我們雲嘉南地區的一個酪梨的品質,所以辦了這樣的一個競賽。」

    被稱為「幸福果」的酪梨,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近年頗受消費者青睞;為提升酪梨品質,並強化消費者對優質酪梨的認識,嘉義農試分所首次舉辦跨區評鑑賽。

    嘉義縣農業處農林作物科科長 李秋瑩:「透過這種跨區的比賽,可以讓農民去做更好的切磋,讓整個品質都可以再做提升,然後把這麼好的產品可以介紹給我們的消費者。」

    幸福果協會理事長 沈世政:「(果品的)後熟階段,大家在這個存放的技術上,就有一些可以很值得說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教導這些消費者,你回去大概是要怎麼存放。」

    嘉義農試分所長指出,透過評鑑,與農友交流種植酪梨技術,落實不同品種採收分級標準,達到產銷共好,帶動買氣,提升農民收益。

    新唐人亞太電視 柳燕旬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