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制
-
4月新制有哪些?電價、房貸齊調漲
2024-04-01 19:17:18台灣從今天4月1日起調漲電價。4月還有哪些新制上路,帶您了解。
-
4月新制上路 電價、房貸、動物園門票齊漲
2024-04-01 17:39:12從今天4月1日開始,電價正式調漲,另外,包括汽車牌照稅也將開徵。4月還有哪些新制上路,帶您了解。
-
攸關荷包!夏月電價啟用 速覽六月新制
2023-06-01 17:24:33今天是6月1日,有多項新制上路,攸關民眾荷包,帶您快速瀏覽6月十大新制度。
-
健保部分負擔7月上路 醫學中心掛急診將破千元
2023-05-17 19:54:49台灣全民健康保險,7月1日起將實施部分負擔新制度,主要調整門診的藥費和急診費用。,7月1日起,如果到醫學中心掛急診,加上掛號費,民眾就醫費用將超過一千新台幣。不過,2個族群暫時不在調整範圍,包括中低收入戶、和身心障礙者。
-
日本航機及機場內 3月13日起口罩解封
2023-02-21 18:14:44全日空(ANA)及日本航空(JAL)等19家航空公司加盟的日本定期航空協會今天宣布,從3月13日起,不論是乘客還是工作人員,都可以自行判斷在機艙或機場內要不要戴口罩。
-
20日起鬆綁室內口罩規定 大眾運輸仍須全程戴口罩
2023-02-19 19:13:59室內戴口罩規定從20日起鬆綁,交通部提醒,大眾運輸工具及場站仍須全程佩戴口罩,旅客在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付費區或管制區,仍應依規定全程佩戴口罩。
-
部分負擔上路分2階段 急診、藥費調整最快4月實施
2023-02-16 11:50:43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延宕至今未上路,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部分負擔將分2階段上路,急診及藥費是第1階段調整,最快4月實施,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仍待討論,暫無法承諾今年下半年上路。
-
2/7起入境自主防疫放寬 取消外出須快篩陰性
2023-02-01 15:03:44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2月7日起,調整入境旅客「0+7」自主防疫期間篩檢時機,取消外出須有2天內快篩陰性結果規範,改為自主防疫期間如出現症狀再使用家用快篩試劑篩檢。
-
室內口罩擬鬆綁 預計2/2公布細節
2023-01-31 19:18:14室內口罩鬆綁預計本週公布,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傍晚與教育部、交通部等進行跨部會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還有部分細節需要修正,預計將於2月2日記者會公布。
-
入境快篩2/7起改領取1劑 有症狀才須加驗
2023-01-31 16:43:24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下午臨時加開記者會宣布,2月7日起入境者領取快篩由4劑改1劑,有症狀時才須加驗快篩;至於未來小三通專案實施對象範圍,由陸委會通盤檢討。
-
北大國發院報告:中國已有9億人染疫
2023-01-13 19:03:36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根據大數據模型估算,去年12月20日,中國大陸多地COVID-19疫情已達高峰。截至今年1月11日,全國感染率累積約64%,累積約9億人感染。
-
染疫被妖魔化 中國偏鄉老人諱疾忌醫
2023-01-10 16:52:56中國放寬防疫管制疫情大爆發,醫療資源貧乏的偏鄉如何防疫備受關注,醫療訊息公眾號「丁香園」報導,因COVID-19被妖魔化,農村的老人覺得染疫很丟臉,當地醫療院所幾乎不談新冠病毒。
-
疫情席捲中國 美國各界擔憂醫療用品供應受波及
2023-01-09 19:45:46中國各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激增,使得當地工廠維持運轉及港口貨物正常輸出日益困難,導致美國再度面臨醫療用品可能短缺的風險。
-
防疫鬆綁後 中國工程院半個月20位院士離世
2023-01-06 18:36:37中國防疫鬆綁後,官方只公布零星染疫死亡數,但醫院及殯儀館卻超負荷。中國工程院官網公布,過去半個月有20位院士死亡,等同於2022年1至11月的死亡人數,超過2021年全年的13人死亡。
-
中國經港澳轉機入境加嚴 首日首航班66人抵台
2023-01-06 15:25:57中國經港澳轉機入境加嚴,今天起須持登機前檢驗證明。桃園國際機場上午首班自港澳抵台的載客班機入境旅客數66人,由於在搭機前已被檢視過檢驗報告,抵台後比照一般旅客入境。
-
堵Covid多國檢測中國航班廢水 原因、作法一次看
2023-01-05 16:00:27為因應中國Covid-19病例激增,多國表示將檢測中國起飛航班的廢水。這雖無法阻止病毒散播,但可一窺中國疫情蔓延程度,以及新變異株是否已在當地現蹤。
-
海外移入確診數逾4成來自中國 韓國警戒防堵
2023-01-04 16:21:57韓國防疫當局統計,近一週從海外移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案例高達42%來自中國,占比較去年11月的1.1%大幅提升。保健福祉部部長曹圭鴻今天指示,不可放鬆警戒,須全力防堵中國疫情波及韓國。
-
奧地利防變異株 監測中國班機和哈爾施塔特廢水
2023-01-04 15:03:44中國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升溫,歐洲國家陸續對中國入境旅客實施特殊措施。奧地利政府今天表示,將開始監測來自中國班機和中國觀光客主要觀光景點的廢水。
-
日本升級中國客入境管控 1/8起須檢附陰性證明
2023-01-04 14:19:36日本共同社今天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表明,1月8日起從中國入境日本的旅客必須檢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陰性證明。
-
中國經港澳轉機入境加嚴 須持登機前檢驗證明
2023-01-03 16:08:40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1月6日至31日,針對中國啟程經香港、澳門轉機抵台旅客,加強檢疫方案,須持有啟程地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
-
蔡總統:惠民新制上路 為大家減輕生活負擔
2023-01-02 11:47:18總統蔡英文今天透過臉書分享2023年上路的新制,她說,其中包括減稅、調高基本薪資,以及食衣住行等各項惠民措施,政府希望盡一份力,為大家減輕生活的負擔。
-
中國航班乘客加強檢疫元旦上路 桃機完成準備
2022-12-30 18:17:29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明年起加強自中國來台旅客檢疫作業,桃機公司已在今天完成採檢區、檢體收集處與休息區等空間規劃,並設有入境檢疫自助申報機。
-
馬來西亞將採檢中國航班污水 入境者須發燒檢測
2022-12-30 16:36:16中國將開放邊境,不少國家紛紛宣布將加強檢疫措施,以防新變異株。馬來西亞今天宣布,包括來自中國的所有入境旅客都須接受發燒檢測,也將採集來自中國航班的污水樣本進行檢測。
-
中共紅軍後代發退群聲明 痛斥當局防疫躺平擺爛
2022-12-30 16:21:02中國放寬防疫管制疫情大爆發,中美印象網站轉載中共紅軍後代發的退群聲明,痛斥當局因顯然止不住染疫和抗議潮而被迫開放,毫無預案統籌協調,「這不是放開,是直接擺爛」。
-
峇里島旅遊逐漸復甦 印尼目標吸引740萬旅遊人次
2022-12-30 12:23:20峇里島旅遊逐印尼峇里島今年初開放入境旅遊後,國際遊客陸續湧入,年底許多飯店和度假村一房難求。隨著疫情趨緩,印尼政府表示,明年目標要吸引國際遊客740萬人次,是今年的兩倍之多。
-
韓國宣布陸客入境一律採檢 限制中國增開赴韓航班
2022-12-30 11:50:23中國疫情飆升,韓國政府今天宣布將自明年1月2日起限制增開中國航班及駐中使館簽證核發作業,來自中國旅客搭機前、入境後都必須採檢。
-
港府再次要求日本撤回對港限航令
2022-12-29 16:49:40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今天再次要求日本當局撤回對港的限航令,並指目前約有6萬名香港乘客受影響。日本當局早前通知,自30日起,前往日本的香港載客航班只能使用當地4個機場。
-
日本修正禁令 港航班不載中國客可飛那霸等機場
2022-12-29 16:22:37日本明天將實施「中國限定」的強化邊境方案,原本連香港航班也受影響,不過,日方今天修正,只要機上沒有具7天內中國本土旅遊史的乘客,香港航班仍可直飛那霸等3座機場。
-
北京重開國門 多國對中國入境客因應措施一次看
2022-12-29 11:07:00中國12月初放棄動態清零後,感染人數大增,當局26日卻接著宣布明年1月8日解除入境隔離措施,並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不少國家憂心疫情擴散,紛紛宣布因應管制措施。
-
四川:調查揭63.5%人檢測陽性 實際感染率應更高
2022-12-28 19:04:51中國官方公布的確診數據失真,一些地方政府以抽樣調查感染率。四川疾控中心調查約16萬人,發現63.52%人核酸或快篩檢測陽性,另有28%人沒做檢測但有發燒咳嗽等症狀,稱實際感染率應更高。
-
中共防疫大轉向醫院不堪負荷 全球多國心驚驚
2022-12-28 18:36:08中國成為最後一個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視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的大國之後,境內確診數暴增讓各地醫院承受著巨大壓力。
-
中國重新開放香港受牽連 日本限港航班飛抵4機場
2022-12-28 14:27:04中國公布有序恢復出境,多國緊縮對中國旅客入境限制,香港也受牽連。據報導,日本宣布30日起香港及中國大陸航班只可降落東京、大阪及名古屋等4個機場,若干旅行社說可能得取消旅行團。
-
疫後首批來台旅遊企業 日業者:台灣是較好選擇
2022-12-28 14:07:47台灣今年10月中開放邊境,雖然尚未出現報復性來台旅遊熱潮。不過,疫後第1個來台舉辦員工旅遊的業者平岩敏和表示,日幣貶值,韓國跟台灣是較好選擇的海外旅遊目的地。
-
憂缺乏透明數據 美國擬對中國大陸旅客採新防疫措施
2022-12-28 11:58:46美國官員今天表示,鑒於北京當局「欠缺透明數據」,美國政府可能會對從中國入境美國的旅客實施新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措施。
-
中國大陸解封航班恢復與否 邱垂正:持續關注政策影響
2022-12-27 18:28:40中國宣布自明年1月8日起正式開放國境,不少民眾關注兩岸航班數量是否恢復到疫情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持續關注陸方政策影響,全力以赴為民眾回台過年提供便利。
-
中國大陸疫情擴大 日本12/30起採取緊急邊境管控
2022-12-27 15:20:48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宣布強化對中國入境人士的邊境管制措施,從12月30日起在入境時實施病毒篩檢,如果陽性就必須接受原則上7天隔離,希望避免日本遭中國急速擴大疫情波及。
-
上海廠暫時停產 特斯拉中國:年度產線維保工作
2022-12-26 14:28:36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上海工廠暫時停產,在12月最後一週暫停大部分工作,原因為工人感染COVID-19。特斯拉中國回應,這是按計畫進行年度產線維保工作,充電樁等車間未停線。
-
大陸人搶購特定感冒藥 日本藥妝店出現缺貨
2022-12-23 18:00:26日本藥妝店感冒藥琳瑯滿目,其中大正製藥的百保能黃金感冒藥被中國人視為「神藥」,近日在日本大量搶購,許多藥妝店只好用中文標示限購數量,有些店家已經缺貨。
-
疫情升溫 上海市平均日接1.6萬通救護電話
2022-12-22 18:01:16上海COVID-19疫情升溫,據統計,120急救市級指揮室在16至20日期間,平均日來電量達1.6萬通,較去年同期激增136%,求助者以有基礎疾病老人為多,其中不少是失能、失智老人。
-
員工染疫太多 中國大陸多地公共機構相繼停擺
2022-12-22 16:46:44由於染疫員工太多,中國多地公共機構相繼宣布,因為減員嚴重,暫停業務辦理或調整開放時間。許多地方政府為此揚言,絕不能藉口「陽了」不履職盡責,還要輕症、無症狀員工到班。
-
上海退燒藥大缺 民眾分享餘量互助自救
2022-12-22 14:49:46上海市COVID-19疫情升溫,布洛芬等退燒藥品大缺,多個社區民眾自發性捐獻家中藥物存量轉給急需用藥者;另有網路平台架設藥物互助網,媒合「我需要藥」、「我有多的藥」雙方。
-
中國大陸疫情重創物流 地方政府鼓勵市民當外送員
2022-12-22 14:27:22中國疫情蔓延使得許多外送員、快遞司機病倒,從食物到民生必需品,物流「最後一哩路」被中斷。近期美團等平台業者宣布祭出千萬補貼,多個地方政府發布倡議書,鼓勵民眾加入外送行列。
-
北京疫情隆冬一片寂寥 人們惴惴不安用幽默苦中作樂
2022-12-22 11:35:3411月下旬起,北京的隆冬裡逐漸瀰漫著不安,人們猛然發現,疫情下最怕聽到的「陽」字光速襲來,更在「新10條」助推下蔓延全城,一度人車絕跡,景象寂寥。凝結中,滿是不安。
-
澳門防疫鬆綁 台灣等地入境者取消集中隔離觀察
2022-12-16 14:37:24澳門再就防疫鬆綁,明天起取消台灣等地入境者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規定,改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
部分負擔新制財務增幅不大 健保署長盼提升費用意識
2022-11-29 12:23:14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從明年第一季上路,改為上半年執行,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天表示,新制勢在必行,雖然對整體財務增幅不大,但意義重在提升民眾費用意識,減少不必要醫療浪費。
-
確診隔離「5+n」新制 14日起不論快篩結果皆可外出
2022-11-02 15:30:28指揮中心今天宣布,11月14日起確診隔離縮至5天,期滿不論快篩結果皆可外出,陽性者需遵守自主健康管理規範、陰性者能提前解除自主健康管理,可減少選舉投票受限人數
-
國門重啟首日出入境2.5萬人次 郵輪指引擬1週內核定
2022-10-14 14:37:22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天表示,國門重啟第一天,出入境旅客總計約2.5萬人次比平常多一倍。交通部將力拚重啟郵輪觀光,掛靠港相關指引已經送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希望一個星期內核定。
-
「0+7」將上路 國境開放防疫措施一次看
2022-10-12 16:21:20「0+7」入境新制明天起上路,入境者不再需要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防疫,外國團客、境外生及移工都適用「0+7」,中央社整理開放國門新防疫規範一次看。
-
自主防疫4條件可探病 返國醫護2天內快篩陰能上班
2022-10-12 15:16:29「0+7」入境新制明天起上路,入境免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防疫,自主防疫者原則不得探病,但出現患者病危等4條件可探病;另外,返國醫護持2天內快篩陰性證明就能上班。
-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何時上路?薛瑞元:視疫情而定
2022-10-12 12:21:18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今天在立法院備詢時談及延宕的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究竟何時上路時表示,應該要實施,但不一定剛好就是年底,要看疫情和社會復原程度。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