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災輻射 多重暴露與加成作用為隱憂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4月8日訊】台灣北海岸的山茼蒿被檢測出含碘131放射性物質2.49貝克,不過官方說,至少連續吃十年,才等於照一張胸部X光的劑量。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福島輻射源未控制,專家說,除了單一食物輻射劑量,人類要面對的是各種曝露途徑和之間的加成影響力,必須一併納入風險評估。

福島核災撼動全球環衛醫學領域,台灣公衛學者說,輻射汙染通過大氣與洋流同時擴散,進入食物鏈,可說無前例可循,傷害需長久評估。毒理學家也說,需要考慮多個暴露途徑和加成作用。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 翁祖輝:「口服啦,從皮膚,從吸入,這已經是一個綜合性的風險評估,綜合性風險評估的話,就不能只談食物。其它的,空氣中,水啦,等等都要談,所有可能暴 露途徑的評估,我們現在的談其實都是單一物質的風險,那化學物質和化學物質之間,一定會有交互作用,那這交互作用的話,事實上就要看風險評估給它甚麼加權 指數,它可能考慮到β粒子,不同能量也許沒有甚麼交互作用,但是如果是 r 粒子,也許加一個β粒子,這可能有交互作用」

針對無色無味的輻射汙染來襲,學者建議先從生活中減少已知的暴露途徑,特別是醫療輻射病患和老菸槍等高危險群。

國衛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研究員 溫啟邦:「我們最高科技的掃描,幫我檢查看看有沒有癌症,這樣在檢查有沒有癌症的當中,慢慢就得了癌症」「吸菸的人,如果吸了差不多十年的話,他接受的就是13個毫西弗,13個毫西弗,是和現在福島核電場爆炸的問題差不多的,就是說在那個地方所接受的,就是一個吸菸者十年的輻射量」

目前,連日本首相菅直人坦承不知何時能控制核洩漏危機,韓國也擔心輻射雨,面對尚未休止的核災,人類需要新的傷害評估與更謹慎的態度。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政祥 陳真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