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287期大事件

【新唐人2011年9月18日訊】新聞週刊(287)下面請看一週來其他大事件。

1.美議員提《2011中國媒體互惠法案》

日前,加州資深國會眾議員戴納.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維吉尼亞州眾議員蘭迪.福布斯(Randy Forbes)和德州眾議員泰德.波(Ted Poe)共同提出了一項《2011中國媒體互惠法案》,要求美中兩國政府媒體工作人員進入對方國家工作的人數要對等。據羅拉巴克議員辦公室和一些美國媒體披露,長期以來中美媒體互惠嚴重失衡。不僅兩國媒體工作人員派出數量不對等,新聞媒體節目在各自對方國家的播放、發行權更是差距巨大。中共近兩年投資450億美元,支持《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喉舌媒體的對外宣傳。僅《新華社》美國分社就有七個,其英語電視節目24小時滾動播出。而美國媒體在中國被嚴格限制,所有美國電視、報刊、電臺等,都不可以在中國大陸公開播出或發行。

2.希臘債務危機棘手 歐盟難共識

9月16號在波蘭召開的歐盟財長會,意在解決希臘的債務危機,並防止發生其他歐盟主權國家的債務危機。但是雖然歐盟達成了縮緊財政預算的協定,但在是否向希臘提供二次救濟款問題上,各國財長沒有達成共識。癥結點之一是芬蘭等國要求希臘提供抵押金以獲得第二輪救助。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表示,歐洲有信心找到芬蘭援助希臘的解決方案。下週,全球金融與發展領導人將在美國華府舉行會議,重點討論歐洲債務危機。目前歐洲各國領導人的意見,已經讓外界擔心歐元區17國無法達成共識,共同應對歐債危機。

3.台灣總統競選延伸至海外

台灣雙英總統競選如火如荼,延伸至海外,突顯台灣民主需要國際社會和海外華人的支持。上週,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訪美,拜訪國會,智庫演講,會見僑胞。蔡英文表示:臺美關係最重要是重建和強化戰略夥伴關係。蔡英文希望美國了解台灣的優先目標之一就是維持臺海戰略平衡,這需要美方的支持。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蔡英文明確表示,在任何情況下,台灣人民享有決定台灣前途的權力。美國6位眾議員在蔡英文拜訪國會當天,提出「台灣政策法」法案,希望進一步強化「台灣關係法」,呼籲美國儘快提供台灣下一代的F16型戰機。由馬英九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率領的馬英九助選團幾乎同時間訪問美國,金溥聰在系列拜訪會見中,再次強調馬總統的「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關係政策。表示,這個政策是台灣人民能夠繼續圓夢的保證。

4.10位中國作家獲赫爾曼-哈米特人權獎

在9月15日國際民主日的前一天,24個國家的48位致力於自由寫作,敢於面對人權迫害的作家,獲得了著名國際組織--人權觀察頒發的赫爾曼-哈米特獎,其中10位是來自中國的作家。他們是哈達、杜導斌、範燕瓊、高瑜、郭泉、劉賢斌、譚作人、朱虞夫、Tumen Bayanmend 和崔子恩。總部設在美國的中國人權組織推薦內蒙古著名的民族英雄哈達獲獎。「中國人權」表示,哈達的著作對喚醒蒙古族人追求自由和人權相當重要,哈達為此一直遭受中共監禁至今。在赫爾曼-哈米特獎誕生以來的22年中,共有92個國家的700位作家獲獎,總獎金額已達300萬美元。

5.加媒體爆料中共記者的特工身份

加拿大國會議員與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女記者爆出的「曖昧信」風波在加拿大持續引起關注,加拿大多家主流媒體直接指出:《新華社》是中共情報機構,呼籲加拿大介入調查。曾在中國擔任外交官的加拿大布魯克大學政治系教授查理斯•伯頓(Charles Burton)向加拿大廣播電臺披露,《新華社》以報導新聞為幌子為中國情報組織工作是眾所周知的,「大約有1/4的新聞工作人員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記者,而是為情報機構工作的人。」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前分析師柯爾(J. Michael Cole)對《渥太華公民報》表示,「曖昧信」事件是對聯邦政府的一個警示,中共過去和現在都是加拿大情報安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