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對中人權態度 軟調成主旋律?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5月22日訊】馬總統就職演說中觸及兩岸關係的部分,外界多聚焦一國兩區,而兩岸最大的實質對比,民主與人權,在馬總統這次的演說中,僅僅佔有很小篇幅,面對當前中國局勢,馬政府的人權態度,將如何影響兩岸交流的台灣人民,我們今天的馬政府總體檢報導。

(101.5.20)中華民國總統 馬英九 :「英九衷心期盼中國大陸的政治參與逐步開放,人權與法治日漸完善,公民社會自主成長,以進一步縮短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

總長28分鐘的就職演說,馬總統提到有關中國人權現況的部分,只有短短14秒,而且他用「期盼」對岸人權法治的日漸完善,而非「呼籲」,甚至是措詞更強烈的「要求」。

過去四年,馬英九每年在六四事件發表感言的調性,一年比一年軟;對日前大陸維權人士陳光誠事件的異常保守低調、以及對法輪功問題的迴避。馬總統的人權態度,備受檢驗。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張炎憲 :「兩方面可以說明,一方面可能他的思想裡面沒有什麼人權觀念,所以他雖然簽署了兩個(人權)公約,但是在台灣,集遊法也沒有改變,另外,對(中)人權表現沒有,只是做做樣子。其實人權是普世價值,一個專制的國家壓迫人權,你站在人權維護上,就是要批評,但是他又怕(得罪)中國,那所以他當然不敢說。」

馬政府對人權議題消極保守,卻又希望維持兩岸經貿談判,在各項協議不受國會實質監督的情況下,學者認為,只會帶給台灣更大的風險。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黃偉峰 :「我想現在兩岸關係已經進展到,任何後續的協商跟協議,都會涉及到人民財富的重新分配,這是立法院的職責,涉及到人民財富重新分配的問題,是立法委員包括他的選區、他的選民各個關係人關切點所在,你(政府)不能說只是來個備查而已」

從政治人權到經濟人權,代表華人民主燈塔的台灣政府,面向中國大陸,怎麼還能繼續沉默?

新唐人亞太電視 郭雲開 張明筑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