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物展 用粿模說故事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6月11日訊】您知道紅龜粿上的龜紋是怎樣印出來的,糕餅上的鯉魚、蝦、蟹等動物又象微什麼意義?台中市屯區藝文中心推出傳統粿模特展,展出粿印傳人鄭永斌提供的粿模、糕模、餅模、糖模等各式收藏與創作,讓參觀民眾體驗傳統文化的生活信仰與先民的智慧。

    俐落的刀法,專注的神情,從小喜歡藝術的鄭永斌,國中畢業後即學習木刻技藝從事門花雕刻,因對糕餅印模雕刻產生興趣,開始投入糕餅粿模的設計製作。

    粿印傳人 鄭永斌:「下去開始收舊的模具最主要的一個用意就是老一輩的刀法,我要參考他們的刀法。 」

    傳統粿模雕紋都有吉祥寓意,比如雞冠的冠與「官」諧音用以祝賀升遷,在閩南語中雞與家同音,含有「起家」、「興家」之意;而鯉魚多產也被用於祝吉求子。

    粿印傳人 鄭永斌:「它是做喜餅的嫁娶使用的,上面刻有二姓合婚 百年諧老,裡面刻有男女對拜,它這個構圖是相當特殊的。它有刻嫦娥、月兔,光看這個構圖就知道這一塊是要做中秋月餅的。」

    八百多件珍貴的收藏中,為什麼這一件,背面刻著「 每日伍拾文」呢?原來因為這個粿模的雕工繁複,一般人如果負擔不起刻製費用,也可以租回去製作糕餅。

    粿印傳人 鄭永斌:「三元及第五子登科,這都吉祥的,都是有含義的,它這個做出來是要租人的,所以後面 每日出租伍拾文。」

    傳統民俗工藝蘊藏先民習俗和智慧,想瞭解更多嗎,不妨親自走一趟台中屯區藝文中心親自體驗。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