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展 再現諸羅風華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7月9日訊】現在的人大概很難想像,在早年沒有電繡的年代,所有的衣飾、鞋、帽上的刺繡圖案,都是婦女一針一線所繡出來的;不過隨著印染技術的進步,刺繡逐漸消失。這讓從小對刺繡有特殊情感的陳錫卿、鄭淑琴夫妻,相當憂心,於是興起收藏繡品的念頭,最近更在朴子刺繡文化館展出20幾年來的收藏品,與民眾分享。

從小生長在刺繡家庭的陳錫卿、鄭淑琴夫妻,對刺繡文物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

收藏達人 陳錫卿:「我阿嬤、我媽媽、還有姑媽,他們小時候就去把那個繡莊的東西,像布袋戲的啊,門簾也好,結婚的棉被、枕頭,她們就去拿件回來繡。」

收藏達人 鄭淑琴:「以前的人怎麼那麼棒,這麼有耐心,沒有(針)車,竟然繡得這麼細,我就覺得很感動。」

「刺繡」在早期的那個年代,可說是身份與地位的表徵。

收藏達人 陳錫卿:「台灣早期的有錢人家也好,做官的也好,他們都是以刺繡,或者穿著方面的東西,從那裏就可以表現他的身份。」

為讓傳統刺繡文化能夠永續保存,陳錫卿夫妻興起了收藏繡品的念頭。

收藏達人 陳錫卿:「收藏了22年。//像官服也好、或者我們的門簾、八仙桌、八仙桌的桌裙,什麼都有,這些都是早期留下來的。收藏這一個是106年的(門簾);那一個太師椅也差不多有100年的歷史。」

收藏達人 鄭淑琴:「能夠繼續的、把我們祖先所留傳的一個傳統的技藝方法呢,留傳給後人。」

為讓民眾有機會一睹傳統刺繡之美,在朴子市刺繡文物館展出多年收藏品,希望讓大家看到傳統手工刺繡的細緻與多元性。

新唐人亞太電視 侯瑞霞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