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53】一、摻劣油7年抓不到 檢驗出問題?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1月16日訊】問題油品風波越演越烈,風爆源頭大統長基,摻油達7年,究竟是業者專業技術太高明,還是檢驗技術有限,才變相放任業者,不顧消費者健康,大賺黑心錢。我們的聚焦帶您探討。

傳統市場裡,榨油小攤販忙著把原料倒進榨油機。拌炒茶籽的過程煙霧迷漫,機器一邊轉動掉出殘渣,另一頭,流出來一滴滴金黃色的苦茶油。小規模生產,趕不上市場需求,近期又因為油安風暴,這些現榨的食用油變成搶手貨。

傳統榨油比市售食用油昂貴許多,而你我吃的坊間食用油,部分是用化學溶劑萃取出來的,價格雖然相對便宜,但萃取過程中,加進的化學物質不能完全去除,得靠高溫烹煮揮發。成本低,效率高,取代傳統榨油法。食品大廠在成本考量下,所製造出來的油品,隱藏有害健康的風險。

大統公司被查獲摻假油之後,廠房外退貨油品堆的比人還高。廠房內一桶桶進口原油,被衛生局人員貼上封條。因為混摻棉籽油,卻標示不實,涉嫌矇騙消費者,食藥署官員將案件定位為商業詐欺行為;另一項違法的部分,是添加銅葉綠素。不過,官方只能透過檢調追查配方,才確定混摻油的違法事證。

衛生福利部次長 許銘能:「我們其實在過去一年來,針對大統這部分,經過檢舉的這部分,我們也驗了三次,但是驗了三次的結果,也是用相關的方法去驗證,也沒辦法去證明,他事實上是有混其它的油這樣的情形,甚至有一些在驗的過程中,才發現他跟橄欖油所謂的脂肪酸的成分是一模一樣的。」

就在頂新被踢爆,也使用大統的油替味全代工,衛生單位查扣原油,卻無法判斷裡面是不是摻了棉籽油,也無法檢驗是不是違法添加銅葉綠素。究竟是方法有缺失,還是歷來檢驗機制有漏洞,學者認為只檢驗脂肪酸,當然查不出不肖業者混了甚麼油。

師大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按照國家標準檢測,有關於油的檢測,他有很多檢測的方式,包括他的折光率,包括它的顏色,包括它的外觀,甚至還要測它揮發出來的物質,以及它裡 面懸浮的物質,還要測它的酸價、碘價、氧化價等等之類的,然後還要測定它的穩定性,包括比如說它的發煙點,這樣你才可以判斷一個的油是甚麼樣的油。」

架上油品幾乎每日一爆,衛生部門事後分別針對棉酚、脂肪酸公告檢驗方法,而原本沒辦法檢驗的銅葉綠素,在外界壓力下,終於訂出檢驗方法。畢竟是產品合格的標準,上下架必須依法有據。

前往食品檢驗公司,因為這段時間對油品不放心的民眾不少,洽詢實驗室檢測的案件也增加。

食品檢驗公司負責人 何中平博士:「銅葉綠素要詢問檢測的人是比較多,但是因為之前還沒有公告檢驗方法,那上禮拜已經公告檢驗方法,但是因為裡面還有一些譬如儀器還有一些差異,目前的話我們還在做測試。」

實驗室人員依照步驟測試檢驗流程,確定檢驗方法。未來添加銅葉綠素的食品,將無所遁形。

只是再多的檢驗與稽查,都難阻食安危機一再發生。食品安全不合格,民眾卻只能看著企業老闆鞠躬道歉。號稱美食王國的台灣,形象受打擊,政府不能只忙著在後面補破網,如果能夠從源頭把關,加上廠商自律,危機變轉機,才是政府可能實現的願景。

撰稿:劉姿吟

後製:盧天常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