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新動能 看「一帶一路」 機會風險|新聞最聚焦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6 月 17 日訊】近兩年,如果說到中國經濟,觀眾朋友會想到甚麼?可能就是現任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所主打的一帶一路。從去年亞投行開始,北京當局加速推展一帶一路,這個被稱為全球史上,最大投資規模的戰略目標,涵蓋全世界44億人口,超過65個國家參與,有甚麼樣的商機,以及挑戰?新聞最聚焦,帶您來看。 

一帶一路首屆高峰會,五月在北京召開,全球130國、1500位代表,29國領袖與會,包括美國、日本、新加坡,也派出代表參與。 

中國打算打造新的跨國經濟體,主軸就是,習近平所提出一帶一路計畫。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2017.5.15):「我們要本著夥伴精神,牢牢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 

一帶一路,成為中國今年,最大規模的外交舞台,所謂的「一帶」,概念上從西安穿過中亞,通向歐陸的經濟帶,三條超級鐵路,北邊直達歐洲,南向連接地中海,還有一條通向南海地帶。「一路」則是「海上絲綢之路」,從南海連結南太平洋,取道印度洋、進入地中海,串聯歐洲,總投資額高達27兆(台幣),是全球單一國家發起,最大規模的投資行動。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祖嘉:「這整個過程已經在進行,在快速的進行當中,而且它的規模很大,投資案非常非常多,所以有些人講它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畫。所以它做的是一個基礎設施,是一個實體的建設,那我們知道實體的建設跟投資,其實就是一個實質的需求。 」

這項計畫,涵蓋東盟12國、南亞8國、西亞18國、中亞5國等,共計66個國家,佔全球總面積的 66%,超過44億人口,約占全球 30%GDP 經濟規模。當然計畫,不只紙上談兵,而是正在進行的現代式,尤其是從鐵路開始。 

4月29日,鳴笛聲中,第一列從英國倫敦,直達中國的中歐班列進站,32節車廂,裝滿來自歐洲的紅酒、橄欖油、健康食品,直接運抵,位在中國沿海的浙江義烏。總長12,451公里,橫跨歐亞大陸,耗費18天,官方稱,運輸時間是海運的1/3,成本卻有空運的1/5。運輸效應帶動下,義烏如今成為新興的貿易重鎮,各國商品匯聚所在。

華南投顧董事長 儲祥生:「以前我們看筆記型電腦的部分,製作出來之後,從比如說東南沿海,透過海運,到歐洲,花的時間大約是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那現在很明顯,從鐵路的部分,就直接從經過中亞拉到歐洲去,這個時間相對是少了非常的多。如果你在貨物運輸上面,相對省了很多時間成本的話,對它競爭力相對是比較有利。」 

2011開始,中國的「渝新歐鐵路」上路開往德國,到了五年後,「中歐班列」,已經發展到 39 條運行線,聯通 16 座中國國內城市, 12 座境外城市,最遠直達英國倫敦。

2017年第一季,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1.66兆元人民幣,較同期同比增長26.2%,佔外貿總額26.7%。中國官方估計要在沿線國家,投資4兆美元,帶動全球鋼鐵需求增長1.5 億噸,大量基礎建設需求。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祖嘉:「比方說機電工程啦,軟體的工程,這些台灣的工程顧問公司,也許可以進去,很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滿長的財務規劃,所以他們可能會,需要發行一些長期的建設的債券。所以我們的金融業,或者我們的銀行業說,我也可以來幫你發行債券,或者你這個貸款裡面,我們也可以來進行聯合貸款。」 

一帶一路,投入資金,包括絲路基金(400億美元)、亞投行(1000億美元)、金磚五國開發基金(500億美元),總建設投資金額估計達8000到9000億美元。帶動包括機電工程、運輸貨運、國際貿易、金融貸款等多項需求。國內鋼鐵業者可望間接受惠,貨攬業者也看好「一帶一路」商機。

華南投顧董事長 儲祥生:「像鋼鐵,像一班的原物料,塑化的部分,它是全球性的報價,如果今天有一個這樣的需求出來之後,也許讓價格不會像過去,這樣大幅度的波動,對台廠的部分,應該是間接的受益。」

二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五百年看北京,二千年看西安,中國大陸流行的一句話,體現一帶一路,戰略經濟版圖,但商機浮現的同時,也得面對現實挑戰。國立台灣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指出,一帶一路整體政策,並未經過縝密的評估規劃,光是能否損益兩平,都是問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 謝田:「但中國這個(一帶一路),顯然是政治驅動,經濟驅動。這種投資呢,並不是說以前這些發達國家,歐美啊,她們並不是沒有機會去投資這一代,就是因為這些地方可以說是不毛之地,人口稀少,所以它沒有這麼大的一些,那麼高的投資回報率。但是它能不能夠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可以把成本收回來,甚至賺錢營利,這個我覺得是最大的風險,最大的問號。」 

一帶一路前景,但實質效益,依舊還需要時間考驗。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中國商務部數據出,2016年,中國向相關國家的直接投資下滑了2%,2017年下滑18%,七大工業國元首,認為一帶一路政策,地緣政治考量,高於經濟意義,諸多因素,飽受批評。

2016 年11月13日,中國官方投資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舉行開航儀式,巴基斯坦政、軍高層都出席,這個港口,也是「中巴經濟走廊」終點站。但就在啟用的隔一天,瓜達爾港所在的俾路支省,發生炸彈襲擊事件,出現大量死傷。此外「中巴經濟走廊」也觸動印度的敏感神經,印度直接拒絕出席2017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 謝田:「因為他們(歐洲國家)懷疑在項目一欄實施以後呢,採購中不能做到公平、透明。一帶一路穿過這個地方呢,它是一個政治經濟,非常複雜,非常這個,非常不穩定的,充滿了巨大的變數,對經濟來說,對商人來說,這個是基本上是難以接受的。」

一帶一路沿線經過多個中亞國家,複雜政治局勢,容易出現執行無效率、貪污問題,相關制度不透明,也是諸多國家無法接受,政經本一體,如何擺平箇中關係,考驗中國當局智慧。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祖嘉:「因為這裡面牽扯到,比方說中亞的一些國家對不對,然後你要走到巴基斯坦,甚至中東這邊,所以一定會有一些政治上的一些敏感,尤其這邊是很敏感的。最近不是在開上海經濟論壇嗎?經濟合作論壇,那我們看到印度跟巴基斯坦都要去了,所以它透過那個地方,兩邊的元首,反而有見面的機會,所以後面這個會產生一些多大的政治效應,其實我們很難判斷。」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2017.5.14):「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複地緣博弈的老套路。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夥伴關係。」 

習近平,為了推動一帶一路,增加投資新台幣2700億元,不過高峰會閉門會議上,130個參與國,只有68國願意簽署貿易聲明,2天的論壇結束,將近半數國家,似乎興趣缺缺。 

而台灣,則還有複雜兩岸政治因素紛擾,短期內可能看得到、吃不到!但不可否認,中國政經力量崛起下,不論是競爭,或是合作,政府都需要更多縝密思考,提前做好準備。 

文字採訪:沈唯同 
攝影剪輯:陳輝堯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