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加密不足被駭 智能家居衍生資安風險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9 月 26 日訊】好。隨著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加速「智能家居」的普及,但也帶來資安風險,風險諮詢服務業者就建議民眾,選用智慧連網產品時,可挑選知名度高品牌、定時進行安全性更新,降低被駭機率。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 林彥良:「消費者普遍是希望能夠嘗試新的科技,但是新的科技背後事實上,風險、可能消費者了解它的方便,但是不清楚它的風險。」

    智能家居近年來逐漸普及,像是民眾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就能監看家中情況,或遠端控制設備,例如掃地機器人、空調、電燈等,但當什麼設備都與網路連線後,雖帶來便利,但也衍生出更多的安全性問題。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 林彥良:「從一個節點去看,它當然可能是各別的風險,但是如果整個家頭都是這些設備的話,那個風險可能就不是一個點在算,可能是整體我們就暴露在這個危險底下。」

    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林彥良解釋,現在大部分的智慧家居設備由於成本考量,在傳輸加密保護上都不太夠,加上大多民眾資安意識不足,只要懂得一定程度的技術,透過市面上就買的到的設備,歹徒就能入侵。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 林彥良:「對於設備商來講的話,像台灣也是這個IOT設備製造的大國,那這個部分事實上業者其實要很小心的一個點,是在於安全可能在未來,會變成一個產品能不能跟市場上競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不只在台灣,我想在未來在歐美其它國家,事實上對這個要求越來越多,美國現在已經有這個物聯網的規定了,那歐洲也有這樣的規定了。」

    林彥良副總說,要解決資安問題,除了政府要推動物聯網資安產業的標準外,民眾也必須提升資安風險意識,才能反過頭來推動製造商,製造商也要重視設備元件在研發過程中的安全規劃與檢測作業,生產更具安全性的智慧連網產品。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進交 黃庭鋒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