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取栓」通血管 腦中風康復率增三成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7 月 25 日訊】台中一位58歲的王女士,突然感覺不舒服暈了過去,就醫才發現是急性腦中風,醫療團隊緊急用「動脈取栓」的方式,將血管疏通,才搶回一命。

    患者 王女士:「臨時,我們吃飯吃一吃,我就暈倒了。」

    毫無徵兆的突然暈倒,58歲的王女士,診斷為腦幹中風,但因為中風評估表分數太高,無法使用靜脈栓治療,在以前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醒來的機率幾乎是零,不過現在,有新的方法。

    神經內科主任 陳柏霖:「之前她的血管是塞在所謂的基底動脈,那是後面最大條一條血管,主導腦幹那一條塞住之後,一定會陷入昏迷,而且通常都是終身臥床。」

    傳統治療都是施打血栓溶解劑,但王女士中風嚴重無法施打,醫療團隊決定以動脈取栓的方式治療。

    神經內科主任 陳柏霖:「目前健保是有給付動脈取栓,取栓就是說,出血的風險並不會比靜脈溶栓來得高,甚至有些報告還比較低一點,它的好處就是說,如果在靜脈溶栓無法到達的地方,無法解決的問題。」

    醫師說,靜脈溶栓適合輕微腦中風,小血管阻塞病人;而動脈取栓,治療大血管大動脈阻塞,腦中風嚴重的患者,可增加30%好轉的機會。醫師提醒,不管哪種,都要把握黃金治療期,如果有異常就要儘速就醫。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詹詠茹 台灣台中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