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 為何命名2019-nCoV

2020年1月26日,一名戴著防護口罩的男子在武漢的一條街道上行走。武漢肺炎已造成至少56人死亡,2,000多人被感染。1月26日,中國(中共)擴大了嚴格的旅行限制,以試圖控制疫情的傳播,同時美國、法國和日本等國準備從武漢撤離其公民。 (Photo by 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1 月 28 日訊】源於中國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已蔓延到全球多個國家,占據各國新聞頭條版面。然而,這個在2020年年初震驚全世界的疫情,卻有個鮮為人知的官方名稱。

媒體在報導這個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時,多數將之稱為「武漢冠狀病毒」,然而,該病毒的正式名稱是「新型冠狀病毒」或者是「2019-nCoV」。後者這個英文名稱,對讀者來說實在很難懂,恐怕連西方記者也是一頭霧水。

「2019-nCoV」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給的名稱,2019係指2019年,「n」是英文字母「novel」(新型的)的字首,而「CoV」則是「coronavirus」(冠狀病毒)的簡稱。

過去對於病毒的命名,通常是以病毒的發源地或地區作為命名根據,例如2012年在中東地區爆發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MERS)、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則是以其發源地剛果的一條河流命名,萊姆病(Lyme disease)以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個城鎮命名。

不過,WHO在2015年發布了新的命名指南,敦促科學家避免使用可能對各國、經濟體及族群造成不必要負面影響的名稱。WHO在指南中寫道:

「對於疾病的命名,應避免使用包括地理位置,例如中東呼吸綜合症、西班牙流感,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人名,例如變異型克-雅二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動物或食物的種類,例如豬流感(swine flu)、禽流感(bird flu)、猴痘(monkey pox);文化、人口、行業或職業等,以及可能引起過度恐慌的術語(例如,未知、致命、流行等)。」

世衛組織表示,命名疾病時應根據其症狀、影響對象、嚴重程度或季節性等通用的描述性術語組成。

WHO避免採用針對特定人地事物的名稱,立意雖佳,但媒體及全球各國人民還是喜歡採用2019-nCoV以外的通俗易懂的名詞。

上週,WHO宣布武漢冠狀病毒疫情仍不足以構成國際關注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不過,該組織緊急委員會的部分成員認為,北京提供的資料不足,無法做出判斷。

週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特德羅斯·阿達諾姆·蓋布里亞蘇斯)在推特上說,他將前往北京與中方人士會面,以提供支持並更多地了解這次疫情。

(轉自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