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建築微氣候資料庫倍增再進化 夏季尖峰用電降10%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5 月 08 日訊】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灣建築中心三方合作發起,委由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自2017年開始建置的「Green BIM建築微氣候資料庫」,8日線上發佈新的版本,擴大了測站範圍,將氣象資料測站數由上線之初的13個測站拓展至26個涵蓋台灣本島各縣市,讓建築師得以利用更精確的資訊打造節能建築。此外,還以海科館運用其微氣候資訊在空調控制上的案例分享節能成效,夏季尖峰用電時刻可下降10%,春、秋兩季節最佳狀況甚至可能達到30%。台達創辦人暨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氣象局代理局長鄭明典及副局長程家平、台灣建築中心董事長周光宙、氣象學會會士暨台大大氣系終身特聘教授陳泰然等建築與氣象兩大領域的專家,均透過影像分享資料庫應用和節能實績。線上發佈會也特別邀請到驗證場域海科館館長陳素芬,以影像分享實際使用心得。
台達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表示:「建築占目前全球用電的51%,如果依照各地的微氣候資訊事先做好節能設計,便具有極高的節能濳力;在舊建築的改造或管理上,甚至可以導入氣象預報資料於建築的耗能設備運作,不僅有助於減少電費成本,也降低了尖峰時刻的能源使用。」
主導計畫案的台灣大學大氣系陳泰然特聘教授表示:「建築微氣候資料庫被建立之後,許多大學教授、建設及建築公司皆反應資料庫非常好用;去年更擴大氣候服務的應用,與基隆海科館合作,利用氣象局短期氣象預報做到調適工作。」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過去一年與基隆海科館合作,進一步將氣候資訊運用於空調設備管理上,透過掌握當日不同時段的溫濕度,決定開啟空調冰水主機的時間和機型,幫助海科館在夏季尖峰用電時刻減少10%的用電量,春、秋季節的整體節能效果甚至能夠高達30%,大量削減電費支出。
台灣2020年的減碳目標為依2005年的排放基準減碳2%,並於2025年挑戰減碳10%的目標。為協助建築減碳,台達基金會四年前與氣象及建築專業單位攜手,將人口密集區氣象測站歷史資訊,轉化為符合建築資訊模型使用的氣象參數,涵蓋建築基地的日照、風速、溫度、濕度、雨量等數十項資料,讓建築師所能掌握的資訊比過往還來的精確,更能打造出因地制宜的節能綠建築,至今已有多個建築師事務所受惠;測站亦由上線之初的13個測站,倍增至26個,讓台灣本島各縣市至少有一個測站,資料解析度也持續精進。
「Green BIM建築微氣候資料庫」下一步計畫整合多方環境資訊,拓展運用氣候資料至更多縣市的公有或商業建築大樓,以建立多個測試點;並透過自動控制的方式,連結氣候資訊與建築耗能設備及再生能源的運作,讓氣候資訊實際成為節能、創能產業的輔助資訊。
相關新聞
-
看見美麗與哀愁 齊柏林讓世界認識台灣
2017-06-10 20:56:34《看見台灣》紀錄片,2013年上映後,讓眾觀看到台灣的美,也看到美好背後的國土破壞和污染問題,甚至揭發多起企業污染,也催生多項環保法規,一起來看《看見台灣》,給台灣,帶來的改變與影響。
-
傳承中華文化使命 鄭崇華謙卑學習
2011-01-27 21:08:25有越來越多的論述,甚至是企業的實際行動證明,一個企業,選擇對社會回饋多少,他也將獲得多少。我們帶您看到,另一種企業家的作為,不是以金錢捐輸,而是開更好的產品,提升人類整體的生活品質。我們為您專訪到台達電總經理鄭崇華。他認為在賺錢之外,應該還有更終極的追求。
-
憂媒體亂象 台達電鄭崇華:非常傷心
2014-09-27 21:50:50台達電創辦人 鄭崇華,25日受邀發表科技演講,會後他對記者有感而發,認為最近媒體大幅報導殺人事件,以及在食安問題的失焦,都會傷害台灣的外交和商譽,他為此感到傷心。
-
續拍看見台灣II?製片:齊柏林是唯一
2017-06-13 21:58:36導演齊柏林空難逝世,續集是否要繼續拍攝,今天電影公司出面表示,齊柏林在我們心中是唯一的,短時間內很難出現第二人,因此是否續拍還有待討論,不過確定的是,將舉辦「看見齊柏林」特展,讓大家再看一次,齊柏林的作品。
-
通過倒閣危機後首日 江宜樺續拚經濟
2013-10-16 21:25:14行政院長江宜樺通過倒閣危機,全力拚經濟,今天(16日)率內閣團隊參訪台達電位桃園的研發中心,聽取創辦人鄭崇華對於智慧綠建築自動化控制 與節能系統的實際經驗簡報,江宜樺推崇台達電兼顧經濟發展和節能環保,值得其他企業學習 。
-
台達電5月營收創高 集團接班布局底定
2018-06-11 15:36:54今天台達電,召開股東常會,集團加速啟動轉型腳步,期望藉由三大事業範疇讓集團永續經營,此外創辦人鄭崇華次子鄭安,也在董監改選後,進入董事會,集團接班計畫,穩步進行。
-
台達電打入全球前10大車廠 海英俊3點布局電動車
2021-03-17 21:35:45台達電今天(17日)舉辦50周年記者會,創辦人鄭崇華親自出席。媒體聚焦,台達電在電動車產業的布局。董事長海英俊,肯定台灣在電動車的發展潛力,看好今年電動車生產量;他表示,公司主力仍著重在電控、電機以及充電樁的發展。
-
產官學推綠建築 取各地氣象資料因地制宜
2018-03-07 20:47:44綠建築能夠有效節能,降低碳排放。台達電致力推廣綠建築,攜手氣象局、台灣建築中心以及台大大氣系團隊,開發「建築微氣候資料庫」,建構專為建築所統計的氣象資料,以因應台灣多變的地形與氣候,讓建築師能打造符合各地特色的綠建築。
-
推綠建築有成 台達電10年蓋22棟
2016-09-24 21:45:03台灣最綠的科技公司台達電,今天起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綠築跡」展覽。目前台達電在全球已經蓋了22棟綠建築,去年更踏入巴黎大皇宮與世界分享推廣綠建築的減碳實績。
-
台達電登全球前10大車廠 海英俊3點布局電動車
2021-03-20 14:58:02台達電本週舉辦50周年記者會,創辦人鄭崇華親自出席。媒體聚焦,台達電在電動車產業的布局。董事長海英俊,肯定台灣在電動車的發展潛力,看好今年電動車生產量;他表示,公司主力仍著重在電控、電機以及充電樁的發展。
-
台達電與齊柏林再次攜手 拍攝《看見台灣II》
2017-06-10 17:28:51日前《看見台灣》續集才風光宣布開拍,並由台達電贊助,今天(10日)中午卻發生拍攝《看見台灣》續集的執行直升機,在花蓮山區墜毀,紀錄片導演齊柏林不幸身亡,消息傳出震驚各界。其實台達電早在《看見台灣》之前,就多次與齊柏林合作,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與齊柏林一拍即合,希望讓這部具備環境關懷及教育意義的電影能夠躍上大螢幕。
-
推動社會企業 賴清德籲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2018-05-02 21:01:02第14屆CSR企業社會責任獎,今天頒獎。今年有許多企業,在各種重大社會問題、教育、環境保護、員工照顧等方面有傑出表現。主辦單位邀請行政院長賴清德蒞臨頒獎,賴清德也在致詞時,呼籲企業落實社會責任。
-
直擊東京尖端科技展 上銀台達電奪目
2014-07-26 23:47:15這星期在東京舉辦的尖端科技展,25號落下帷幕。期間有將近500家來自日本海內外廠商參展。涵蓋能源、零組件、自動科技等。多家台灣大廠也參展,請看我們來自東京的報導
-
新竹燈會鮮體驗 水舞 動畫有看頭
2013-02-23 21:52:07今年燈會將在明天元宵節正式登場,主燈「騰蛟啟盛」已完成試燈,除了傳統的花燈,今年新竹縣政府以動漫、人文、科技為主軸,規劃了5大主題燈區,各有不同特色,一起先來體驗。
-
台商回來了!貿易戰升溫科技大廠返台擴廠
2018-08-29 21:18:05再來看到,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雙方互徵關稅的規模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元,川普政府更表示,將加碼對2000億美元進口產品課稅25%,也讓在中國的台商感到憂心。媒體報導指出,包括廣達、仁寶、台達電和中磊等台灣科技大廠,正掀起返台 擴廠潮。
-
3年增11座關燈工廠 日月光:不會取代人力
2018-07-25 20:49:15新聞焦點,轉回台灣,帶您看到,工業4.0時代來臨,智慧製造,成為產業發展的趨勢,全球IC封測龍頭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今天表示,目前,日月光,已經有3座關燈工廠,規劃未來3年,可增加到14座。但他也強調,智慧工廠,不是要來取代人力, 因應工業4.0產業需求,未來將增聘工程師。
-
台達電3年投資台灣132億 資安問題加速撤出中國
2019-05-09 08:00:43美中貿易戰升溫,不少廠商加速從中國大陸撤離,台灣科技大廠台達電表示,台達電計畫降低在中國生產的比例,並計畫將在未來3年投資台灣132億,未來5年還將雇用7000名工程師。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表示,台達電部分產線移出中國,是因為不少客戶擔憂在中國生產的資安問題,部分客戶擔憂他們的資料可能因為有後門而遭洩漏,除此之外,中共賦稅的提高也是另一個原因,它們將要求客戶共同分攤增加的成本。
-
普訊案震驚業界 科技界四大老齊喊話
2015-12-21 15:40:48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內線交易案被判有罪定讞,宏基集團創辦人與產業界大老今天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法律判決,不符合跨國併購實務,恐怕造成業界人心惶惶。
-
氣候峰會 台官方難進 台達電Gogoro爭光
2015-12-08 20:45:07第21屆氣候峰會正在巴黎展開,台灣智慧機車品牌Gogoro和台達電都受邀,成為全球60位論壇講者之一,陸學森還將Gogoro和充電站帶到巴黎大皇宮,讓世界看到台灣綠色創意。
-
學習好好玩 故宮吹3D科技風
2011-01-19 20:25:27您是否覺得博物館裡珍藏的古文物,難以親近呢?被放置在背璃櫃內,與民眾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讓人想看又無法看個仔細,現在故宮跟科技廠商結合,將古文物用高科技的手法呈現,像是唐代的《唐人宮樂圖》,就用裸眼3D的視訊技術,讓畫裡面的人,都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