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日荷合辦GCTF 16國研習海廢循環經濟

圖說:上排由左至右: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Dr. Jenna Jambeck、外交部曾政務次長、美國環保署官員Charles “Chad” McIntosh;中排從左至右: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譚敬南、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酈處長;下排從左至右: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黃署長、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及AITT經濟官白亞梅。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11 月 03 日訊】為協助全球各國因應海洋廢棄物帶來的挑戰,台灣、美國、日本以及首次加入的荷蘭,11月3日及10日分兩階段在「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下合辦「運用循環經濟模式處理海洋廢棄物線上研習營」。這是繼瑞典、澳洲後,再有第四方夥伴加入主辦GCTF。

外交部政務次長曾厚仁、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Hiroyasu Izumi)及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譚敬南(Guido Tielman)3日開幕時透過預錄致詞,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則線上與談。 

外交部次長曾厚仁致詞表示,海洋廢棄物不僅影響全球海岸及海域環境、海洋生物多樣性,也對航行安全及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且海洋汙染問題跨越國界,需要各國攜手合作。曾厚仁指出,台灣四面環海,自古以來,海洋與我國經濟、文化及生活方式均密不可分;近年來台灣發展出結合研究機構及公民社會的公私協力方式應對,台灣有能力、也樂願與國際社會分享台灣因應海洋廢棄物問題的專業與經驗。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表示,「美國正積極與台灣及其他夥伴合作,共同尋找解決方案,來應對海洋垃圾等複雜的廢棄物管理問題。廢棄物管理正是其中一項台灣能與全世界分享諸多專業知識的領域。」「我也希望未來各位會有機會造訪台灣,親自看看台灣是多麼地精采。」

酈英傑指出,在全球製造的多達83億公噸的廢棄物中,有百分之76、也就是63億公噸是塑膠廢棄物,而其中只有百分之9被回收再利用。剩下的絕大多數,有高達百分之79被棄置在垃圾掩埋場、或是直接扔在自然環境中成為垃圾。海洋垃圾,主要是由未妥善回收管理、從陸地流入海洋的塑膠廢棄物組成;海洋垃圾讓印太國家的海洋及觀光產業每年蒙受上億美元損失,並對糧食安全及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本次活動由外交部、海洋委員會、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荷蘭在台辦事處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規劃。台美日荷專家於會中深入探討全球海洋廢棄物問題,並分享以循環經濟方式因應的案例研究,以強化台灣及世界各國共同合作處理海洋廢棄物的能量。活動首日有來自美國、日本、吐瓦魯、貝里斯等16國共70位環境領域官員及專家學者線上參與。

GCTF是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AIT,2015年6月啟動的合作平台;日本去年正式加入成為主要合作方,從台美擴大到台美日三方。這一場次,是繼瑞典、澳洲後,再有第四方夥伴加入主辦GCTF。

這次首度討論循環經濟及海洋廢棄物議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改採視訊方式辦理,今年已舉辦6場會議,超過60個國家、1500人次參與,議題領域橫跨公衛、媒體識讀、執法合作、數位經濟、營業秘密及公私夥伴關係。

(編輯/張東旭)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