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 推2050淨零碳排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3 月 23 日訊】歡迎回來。工研院整合跨領域團隊,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將規劃出臺灣2050淨零碳排策略藍圖,並宣布全院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活動現場展示多項創新技術,期望協助臺灣產業朝向淨零永續發展。

    看似海綿般柔軟的多孔性生物擔體,將是水情吃緊的良方解藥,它是工研院淨水專利技術,搭配電透析廢水再生處理技術,能有效將工業廢水或民生廢水,淨化回收再利用。

    工研院材化所所長 李宗銘:「利用生物的一個方式把它(汙染物)吃掉,那用一個低耗能,同時又可以高效率,來解決我們水的淨化,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再生水。那這樣的再生水就可以回到我們的工業來用。」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民生用水我們認為做長期的規劃之下,可以回收23萬噸(新竹地區),就是基本上有一半民生用水可以處理之後,再給工業去使用。這樣我們的水就做到高度的循環。這樣缺水的狀況就會大幅減少。」

    一層熱塑性材料提供太陽能板在壽命終了後,銅,銀,矽晶片等材料可以分離回收再利用,成為具有價值的再生原料。

    工研院材化所副組長 曹申:「它複合的結構裡面有一層,是容易去分解跟撥離的,所以當這個模組壞掉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精煉純化跟分離技術,把這個膜拿掉,然後可以把電池片完整回收。」

    貓砂盆裡一粒粒的貓砂,可不是傳統的礦砂而是用豆腐渣做的。工研院將豆渣廢棄物進行配方設計,有效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豆腐砂。

    工研院生化應用技術部經理 蔡書憲:「直接沖入馬桶就可以做一個處理,所以不會有太多垃圾處理的問題,如果是現在某些貓砂的部分的話,你可能需要另外的一個處理方式,會比較複雜。」

    321請揭牌,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正式成立。

    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帶頭宣布在2050年全院區達到淨零碳排放,這些創新科技除了在院區內使用,也希望協助產業進入永續經濟的市場。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秋霞 江淳卉 台灣新竹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