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中資收購英最大半導體廠 英議員籲嚴審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03 日訊】美國媒體消息指出,中國聞泰科技將斥資24.3億台幣收購英國最大的Newport晶圓廠。英國議員對此深感擔憂,公開致信商業部長,要求按照《國家安全及投資法》進行審查。就看英國政府是否能夠在限制華為5G之後再下一城,阻止中資竊取國家關鍵技術。
CNBC新聞 卡帕爾(Arjun Kharpal):「中國過去最常被說是『抄襲者』在科技領域,這是真的,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他們已經開始變革,帶來新的公司、新的商業模式。」
而剽竊抄襲以外的方式,最直接的就是「併購海外公司」,用以取得關鍵技術。美國媒體CNBC根據消息人士指出,被中國聞泰科技收購的荷蘭安世半導體(Nexperia),將以6300萬英鎊(約24.3億台幣)收購英國Newport晶圓廠(NWF)最快下周一或周二將會公布相關消息。
英國外交事務專責委員會暨中國研究小組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對此深感擔憂。他公開致信英國商業部長夸騰(Kwasi Kwarteng)詢問是否將以《國家安全及投資法》審查這項收購案。圖根哈特在信中指出,這項收購案意味著英國的領先半導體技術將被中國企業接管,而在國際上類似的半導體公司收購案,都受到義大利政府、南韓政府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或直接反對。
最近英國也因為國家安全疑慮,要求在西元2027年底之前,剔除華為5G網路設備,英國電信公司沃達豐(Vodafone)也將三星電子、日本恩益禧(NEC)及美國戴爾科技加入5G網路設備供應商。英國政府通訊總部主任佛萊明(Jeremy Fleming)也早就公開警告中共的威脅。
英國政府通訊總部主任 佛萊明(2021.4.23):「在國家的層級,我們已經看到國家級的駭客,意圖竊取肺炎疫情研究成果,並透過這些供應鏈。」
英國政府是否能在限制華為5G威脅之後,再度防止中國企業收購並掌握國家關鍵技術,就看英國商務部以否會拿出《國家安全及投資法》來審查這項併購案。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江子揚 編譯
相關新聞
-
英新首相抗中保台 中資併購英晶圓廠恐告吹
2022-09-06 17:05:11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成為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抗中立場強硬,外界預期,中資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對英國半導體製造商「紐波特晶圓製造」的收購案,將遭到封殺。中資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Nexperia)在去年7月以約6,300萬英鎊(約新台幣21億元)收購英國最大晶圓廠「紐波特晶圓製造」(NWF),但英國今年5月宣布,要啟動國安調查,近期外媒報導,英國政府有意在數週內限制或阻止這項收購案。
-
中資收購英國最大半導體商引爭議 英首相要查
2021-07-08 20:54:55中國聞泰科技集團5日宣布,已經完成收購英國最大晶片廠NWF,消息一出,多位英國議員質疑,這筆交易將影響到英國國家安全。英國首相強生6日曾透過發言人表示,認為政府不適合介入這筆交易。不過,強生7日在國會議員小組質詢之下改口,會調查這宗收購案。
-
美加歐澳日拒收購 中資海外併購全面受挫
2018-08-22 20:10:06再來關心,在美中新一輪談判前,川普簽署了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更新法案,將進一步嚴格審查中資收購美企,以保護美國的敏感高科技。外界預期,中資未來收購美企,會更加困難。除此之外,歐洲、加拿大、日本、以及澳洲等多國,也紛紛收緊對中資海外收購的限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資海外收購,大減了18%。
-
中國銀彈打台灣 謝金河:只兩企業擋的住
2015-07-14 12:37:56好,就在中資傳出要併購美光時,財經專家謝金河,今天在週刊上悲觀表示,面對中國銀彈打台灣,因為市值差距太大,台灣企業除了台積電及聯發科市值夠大,能夠抵擋之外,二、三線企業都面臨被中資收購的危機。之前,包括中國萬通、中國中信和中國鞍鋼都以私募基金,或是以第三資金名義,轉進台灣。
-
謝金河 : 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
2015-10-02 12:34:52台灣景氣、出口都衰退,知名財經專家謝金河在臉書,引述專欄作家范疇文章,直指中國即將大舉收購台灣公司,包括日前深圳掛牌的風華高科宣布收購台灣光頡科技,台灣二線組件廠的光磊、智寶也發聲明加入應賣行列,大家急著變現出場。中資挾帶高本益比大吃台灣企業,未來可能前仆後繼,謝金河認為,這樣的訊號值得注意。
-
英美聯手封殺 中資想吞英EDA金主背景曝光|財經100秒
2022-08-20 21:13:54英國18日以國安為由,封殺香港超橙控股收購英國EDA軟體商Pulsic,外界研判,超橙控股背後金主,可能是上海芯片技術企業合見工軟。美國先前已對3奈米以下EDA軟體出口進行管制,而這也是英國第2次援引《國家安全和投資法案》否決中資併購英企。
-
川普考慮動用國家緊急法 遏制中共收購
2018-03-28 14:20:39彭博社引述知情人的話說,美國總統川普正考慮動用國家緊急法律,來打擊中共收購美國敏感技術的行為。
-
公糧收購漲3元 溼穀未沾光
2011-06-25 21:49:00農委會宣布公糧收購價每公斤提高3元,但並沒有刺激到1期溼穀價格上漲,在往年溼穀價格越收越高,今年則越收越低,加上颱風關係,農民搶收稻米,導致價格跌到每台斤不到9元,帶您傾聽農民與糧商的心聲。
-
台積電被收購?張忠謀:價格好不必死守
2018-02-06 17:04:33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在今年6月股東常會後退休,張忠謀接受雜誌專訪,被問到若是有私募基金或其他勢力,想入股或收購台積電該怎麼辦?張忠謀回答,如果價錢好的話,就賣給他。他說,死守一家公司是台灣一種「不好的文化」,但他也指出,以台積電目前市值,單一勢力想收購台積電不太可能。
-
公司法修法別輕忽 竟藏「潘朵拉」漏洞條款
2018-02-09 21:11:03先前我們為您報導,陸資來台大肆收購、染紅台股,而其實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頭,「陸資侵台大追查專題」帶您關注,去年年底行政院通過公司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就有學者專家質疑,部分條文,將開啟企業經營權 爭奪紛爭,嚴重影響 產業秩序。
-
中國收購手遊《部落衝突》台玩家遭改名
2016-07-18 13:40:36芬蘭熱門手機遊戲《部落衝突》,在全球擁有上億玩家,上月底被中國騰訊公司收購後,有台灣玩家發現,在遊戲中使用兩年多的部落名稱「台灣共和國」,被強行改為「美麗的台灣」,玩家寫信向遊戲公司抗議後,得到的答案竟是「請勿使用令人不適的部落名稱,我們有權永久封禁。」,引發網友怒批,遊戲商「賺台灣玩家的錢,卻踐踏我們國家的尊嚴!」呼籲台灣玩家抵制。
-
團結終止紫光! 日月光提100%收購矽品
2015-12-14 23:51:32再來看到,最新消息,日月光今天(14日)晚間7點臨時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向矽品董事會提議,向矽品董事會提議,以現金收購百分之一百的矽品股份。估計交易金額達40億美元,也就是大約合新台幣1313億元。力抗紫光入股矽品,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再投下震撼彈。
-
紫光靜悄悄?外媒析中資海外併購新招
2016-03-02 20:21:29前陣子中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來台,頻頻放狠話,作勢要吞下台灣半導體產業,但最近卻安靜許多。財經專家謝金河認為,主因是紫光股價大縮水。而外媒更發現,許多中資企業在進行海外併購時,不惜出高價斡旋金,只為換取少部份股權,以規避審查。
-
微軟宣佈85億美元收購Skype
2011-05-11 00:51:30這是微軟成立3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購 ,微軟宣佈85億美元收購Skype
-
新聞集團宣布 放棄收購天空電視臺
2011-07-14 21:36:13來關心國際間重要訊息。媒體大亨梅鐸的新聞集團週三(13號)下午宣布,取消對天空電視臺的控股收購,英國首相府對此表示歡迎,並公布將由一位資深法官率領對梅鐸等新聞集團高層人員的國會質詢和調查。
-
Tom Ford確定易主 雅詩蘭黛同意以23億美元收購
2022-11-16 16:37:44美國高級美妝品牌雅詩蘭黛(Estee Lauder)今天透過聲明表示,公司已同意以23億美元(約新台幣718億元)價格收購知名設計師湯姆福特(Tom Ford)旗下同名公司Tom Ford。
-
公糧收購漲3元 溼穀未沾光
2011-06-27 20:27:58農委會宣布公糧收購價每公斤提高3元,但並沒有刺激到1期溼穀價格上漲,在往年溼穀價格越收越高,今年則越收越低,加上颱風關係,農民搶收稻米,導致價格跌到每台斤不到9元,帶您傾聽農民與糧商的心聲。
-
史上最大中企併購 紫光傳230億買美光
2015-07-14 12:58:26再來看到,半導體界的震撼彈,中國國營的清華紫光集團,今天傳出,有意用230億美元,相當於七千多億新台幣,收購美國最大DRAM廠美光,雖然外媒稱,美光還沒收到正式申請案,但消息已經讓南韓記憶體大廠,海力士的股價,下挫5.9%。之前紫光已經收購兩家中國IC設計大廠 展訊和銳迪科,如果這次又買下美光,將成為史上最大筆的中企收購案。
-
美國卡夫成功收購吉百利
2010-02-03 02:06:172月2日, 英國巧克力公司吉百利在當地時間下午1點的期限之前宣佈,已獲得71.7%的股東同意被美國卡夫食品公司收購。
-
中海油被曝涉人權迫害 加國會聚焦
2012-10-19 21:40:24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事件,近期已成為加拿大主流社會關注的焦點。鑒於來自社會各界的反對呼聲,加拿大政府上週四已宣布延長一個月對這項重大國際貿易合同的審批做出最終的決定。今天,加拿大法輪大法協會及加拿大前亞太司長-大衛喬高,在渥太華國會聯合發布資訊,揭露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涉及參與對法輪功修煉者的人權迫害。請看本台記者發自加拿大渥太華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