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趨緩 11月2日起多項措施再放寬!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0 月 28 日訊】鏡頭轉回台灣,在目前台灣疫情大幅趨緩下,國內許多防疫管制,進一步放寬。11月2號起,民眾搭乘台鐵、高鐵、客運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暫時拿下口罩飲食。同時各場所的人流管制也全數取消。帶您來看指揮中心的說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因為本土的疫情相對非常地,應該是說控制得良好,所以在境內,在我們台灣裡面,就盡量能夠來做相對的放鬆。」
防疫指揮中心宣布,11月2日起,國內有進一步的放寬措施。包含唱歌、室內外運動、泡溫泉、水域活動如果符合條件,不用戴口罩。而宴客、集會、室內外活動、營業場所的人流管制取消。此外,台鐵高鐵、客運、KTV、電影院等場所,也可以暫時脫下口罩飲食。外界關注的八大行業,則在符合防疫管理下,有條件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酒廊、理容院等,這一些是要(維持)關閉。但是呢,這些裡面如果沒有陪侍服務者,符合防疫管理,得有條件地開放。」
經濟部商業司司長 蘇文玲:「包括實聯制、量體溫、然後全程配戴口罩,然後從業人員要有健康監測,營業場所要有良好的通風,提供足夠的清消設備,然後每天最少兩次的這個清消以外。從業人員,他至少每一個人,就是全部都要完成接種一劑以上的疫苗,而且滿14天。」
除了員工至少要打一劑疫苗外,沒有打兩劑疫苗的員工,也要每周進行檢測。並且第一次服務前,從業人員要附上3天內檢測陰性證明。而營業場所也要向地方申請,獲得核准才能復業。如果提供餐飲、美容、視聽歌唱服務,要依防疫指引辦理。此外,連顧客也得至少打完1劑疫苗滿14天。外界關注,八大行業開放,有要求員工必須接種一劑疫苗,這項規定未來是否可能延伸到其他行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像我們的,有一些長照機構、幼兒園,這些都有相關的一些規定,那不過對於,相對的這一些可能有比較,這種,人與人連結比較多的場合裡面對,疫苗的要求我們會相對的嚴格。」
而目前,台灣第一劑疫苗人口覆蓋率為7成,第二劑疫苗的覆蓋率也有3成。75歲以上長者,第一劑覆蓋率停留在約7成已經一段時間,對此陳時中表示,會尊重長者打疫苗意願。即使有些國家有強制打疫苗,也很少針對長者。並強調台灣不會採用強制的方式,但會鼓勵打疫苗。
新唐人亞太電視 黃彥菱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廣州女孩「沒戴口罩」被大白逼下跪捆綁示眾
2022-11-18 22:28:15歡迎回來。廣州海珠區疫情爆發,正在採取極端封控。網傳有年輕女孩外出沒戴口罩,與防疫人員發生爭執,隨後遭保安等人員綑綁,跪地示眾,事件引發輿論撻伐。
-
韓日防疫降級 台最快今宣布室內免戴口罩
2023-01-31 11:52:45再來關心,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肆虐已經第四年,除了中國大陸,各國疫情都有趨緩,重症及死亡的患者大量減少。韓國宣布30日起撤除室內口罩令,而日本則在日前宣布五月將會調降疫情等級。台灣也在週一,宣布開放的五大方向,如果和學者專家討論順利,最快今天週二,就會公布室內免戴口罩。
-
口罩令有望11月鬆綁?指揮中心擬分階段放寬
2022-09-27 20:48:04日前指揮中心宣布將放寬檢疫政策,入境檢疫由「3+4」鬆綁為「0+7」,指揮中心現在也正研擬,在自主防疫的7天中只要是快篩陰性,包括醫護人員在內,就可以返回工作崗位。另外,指揮官王必勝在週刊專訪中透露,最快11月會檢討口罩禁令,擬分階段放寬。王必勝今天下午視察桃機時表示,會等疫情達到社區低度流行時,才會鬆綁口罩政策。
-
4月17日搭大眾運輸可脫罩 4月底5月初疫情將降級
2023-04-07 20:44:34帶您來看到,睽違3年,台灣防疫指揮中心今天(7日)在記者會上宣布,4月17日起將放寬口罩規定,搭乘大眾運輸可脫口罩,但進入醫療院所及搭乘救護車仍需佩戴。此外,將COVID-19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成第四類的時程,將落在4月底5月初。
-
20日起鬆綁室內口罩規定 大眾運輸仍須全程戴口罩
2023-02-22 19:57:08室內戴口罩規定從20日起鬆綁,交通部提醒,大眾運輸工具及場站仍須全程佩戴口罩,旅客在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付費區或管制區,仍應依規定全程佩戴口罩。
-
台擬解除室內口罩令 CDC提醒陸疫情仍高峰
2023-01-17 11:52:14台灣防疫指揮官王必勝首度鬆口,如果台灣和國際疫情穩定,室內口罩令鬆綁,有望在過年後就實施,疫情降級也正在討論中。而即將進入過年連假,台灣指揮中心評估,中國大陸本土疫情仍嚴峻,已經從都市蔓延到鄉村,住院及死亡都處在高峰。
-
室內口罩擬鬆綁 預計2/2公布細節
2023-01-31 19:18:14室內口罩鬆綁預計本週公布,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傍晚與教育部、交通部等進行跨部會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還有部分細節需要修正,預計將於2月2日記者會公布。
-
染疫被妖魔化 中國偏鄉老人諱疾忌醫
2023-01-10 16:56:38中國放寬防疫管制疫情大爆發,醫療資源貧乏的偏鄉如何防疫備受關注,醫療訊息公眾號「丁香園」報導,因COVID-19被妖魔化,農村的老人覺得染疫很丟臉,當地醫療院所幾乎不談新冠病毒。
-
睽違811天 台室內口罩解禁 五月有望全面脫罩
2023-02-21 16:56:06好,台灣全面戴口罩的防疫規定,歷經800多天,今天(20日)開始實施口罩第二階段鬆綁,目前除了3月6日才放寬規定的各級學校以外,只有進入2大類8種場所,才需要全程配戴口罩。帶您來看。
-
指揮中心:Omicron高峰過 1月底宣布口罩解禁
2023-01-20 09:25:46過年放假,很多民眾關心,口罩令甚麼時候能解除,指揮中心昨天指出,本土Omicron第3波疫情高峰已過,預計最快1月31日公布第2階段室內口罩鬆綁。
-
台2月20日室內口罩解禁 醫療、大眾運輸仍要戴
2023-02-09 22:37:32再來關心,室內口罩令即將解禁!台灣從2020年12月1日秋冬防疫專案實施以來,全民齊心抗疫走過兩年多801天的日子,如今終於可以準備脫下口罩,邁向正常生活。台灣防疫指揮中心,正式宣布將在2月20日,鬆綁口罩措施。各級校園,則將在3月6日後鬆綁。未來只有醫療照護場所,及大眾運輸工具,規定必須戴口罩。
-
室內口罩2/20起鬆綁 僅2場所強制戴
2023-02-09 14:40:1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9日)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逐漸平穩,醫療量能充足,且已進行跨部會溝通研議,經綜合評估後,如疫情持續穩定可控,自2月20日實施以下室內戴口罩放寬之通案性規定。
-
台何時「解封口罩」?王必勝:觀察2指標
2022-11-22 11:24:53來看到,台灣本土疫情已經連續6週下降,民眾關心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第一階段解封口罩?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21日)表示,還在持續研議中,主要要先看確診數是不是持續往下,還有每天會觀察現在的呼吸道疾病的相關狀況,包括兒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流感部分,這些都跟口罩有關係,如果狀況能比較確定,就會宣布。先前王必勝曾透露,11月底將可實施第一階段「戶外免戴口罩」。
-
談口罩鬆綁三階段初步方向 王必勝:討論中
2022-11-10 11:43:45歡迎回來。台灣防疫指揮中心今天(9日)針對口罩鬆綁三階段的初步方向,回應媒體提問,指揮官王必勝說,第一階段方向為「室外不用戴,室內要戴」,第二階段是正面表列必戴場所,第三階段則是由「強制」轉為「建議」戴口罩。相關鬆綁規定討論中。
-
防疫鬆綁再+1 婚宴尾牙逐桌敬酒有望12月開放
2022-11-10 21:32:47來關心,台灣持續放寬防疫限制,今天衛福部長薛瑞元,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年底可能鬆綁忘年會、尾牙、婚宴場合逐桌敬酒的規定。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上,羅一鈞表示,現階段開放逐桌敬酒可能和口罩鬆綁同步討論,但可能規劃不同時執行。
-
南韓30日解口罩令 日本、西班牙研擬放寬
2023-01-20 13:15:52再來關心,儘管中國境內疫情嚴峻,各國卻呈現趨緩。南韓今天(20日)宣布,因應國內疫情連三週持續下降,將在30日取消室內強制戴口罩,目前,包括日本與西班牙也正在規劃進一步放寬口罩禁令。
-
中國疫情飆升 N95口罩價格飆漲10倍
2022-12-19 21:55:44近期,中國多地疫情飆升,除了搶藥外,民眾也搶購口罩,導致口罩大幅漲價,甚至出現劣質口罩,抗原試劑造假等現象。
-
3年考驗迎向全面解封!台灣續守防疫前線
2022-12-31 22:15:40來看到,2022十大新聞的第九名:疫情肆虐近3年,台灣迎向全面解封。2022年初,Omicron變異株席捲全球,台灣也面對嚴峻考驗。從放棄清零,走向防疫新生活、與病毒共存,開放輕症居家照護,再到快篩陽視同確診,而隨著BA.5又掀起一波疫情高峰,之後疫苗開放施打,台灣逐漸走到邊境解封、第一階段口罩鬆綁。歷經高強度防疫、回歸正常新生活的台灣,除了寫下抗疫優秀成績之外,如何面對解封之後的新挑戰,恐怕才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
口罩令謹慎評估 王必勝:最快月底戶外免戴
2022-11-16 21:13:52歡迎回來。台灣疫情趨緩,防疫指揮中心目前已在討論鬆綁口罩政策。指揮官王必勝今天表示,第一階段以戶外為主,最快11月底實施,不過,冬天各種呼吸道傳染病比較多,所以還是要戴好口罩比較妥當。
-
疫情初期台灣提供美國口罩 博明:感激陳建仁
2023-01-11 12:55:02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受邀來台,今天午以「COVID-19起源及因應」為題演講。博明表示,在2020年疫情初期,美國還沒辦法自製有效的口罩,台灣當時大方的提供口罩給其它國家包括美國,直到現在他還是很感激前副總統陳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