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沙漠玻璃狀礦物 源自古代彗星爆炸?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25 日訊】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有一條長達75公里的走廊地帶,富含深色硅酸鹽玻璃。以前人們以為那是一場野火所致。不過一份新研究發現,它很可能是1.2萬年前一顆彗星在低空爆炸 所留下的痕跡。

    這片沙漠位於智利北部高原,介於東部的安地斯山脈和西部的智利海岸山脈(Chilean Coastal Range)之間,玻璃狀物質成分布在延綿長達75公里的廊帶內。這個地區並不一直是沙漠,以前那裡從山脈延伸到東部的河流,曾是一片綠洲。

    有學者猜測,在更新世時期,那裡發生了一場猛烈的野火,把這片土地燒成現今的樣貌,那裡的玻璃看起來在熔融的狀態下,被擠壓、折疊而成。近年來,有科學家在研究那裡的玻璃樣品分析後,裡面一種名為 鋯石的礦物質,在高溫下被分解形成了菱鎂礦。

    通常這個過程需要約攝氏1,650度以上才會發生,一般野火達不到這樣的溫度,並且含有立方晶石、硫鈦礦這種在隕石內才會見到的礦物質,因此研判,很可能是彗星爆炸的結果。

    但專家也表示,目前還不能下定論,初步證據顯示,這些玻璃形成的時期,正好和那個地區大量哺乳動物消失的時間點一致。

    相關新聞